这个系列的推中将简单介绍一下 Roam Research 这款软件以及我的一些使用经验。
Roam 是一个笔记软件,和传统的线性结构笔记软件(Evernote、Notion 等)不同的是,它的数据组织形式是网状的。
官网:roamresearch.com
目前还是早期版本,可以免费使用,作者是 @Conaw 。
传统的笔记软件你可能会先思考要分成哪些类,然后每写一个笔记就把它归到某一类中,但是有时候一条笔记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类,这时候 Tag 的功能就产生了。这是一种自顶向下的方法。
在 Roam 中,所有的笔记都是互相独立但又互相连接的。
例如笔记 A 讨论了 X 这个主题,笔记 B 也讨论了 X 这个主题,那么这两条笔记就会被连接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我们并不是先设定了 X 这个分类,而是由笔记 A 和 B 自发的产生了 X 这个主题。
这是一种自底向上的方法。
Roam 能实现这种网状结构的关键在于「双向链接」,在 Roam 中,所有 [[ ]] 包裹的内容都会自动转换成为一个单独的 page,在这个 page 中又会列出所有引用到这个 page 的页面。
用文字解释起来比较拗口,下面举个实际的例子。
看了上面的介绍,应该直接使用时没什么问题了,下面介绍一下我是如何使用 Roam 的。
Roam 每天会自动创建一个以今天日期为标题的页面,称为 Daily Notes,建议大家先不要管什么结构和形式,直接在这个页面写笔记,然后把相关的内容用 [[]] 框起来即可。
关于过滤器,有很多高级的用法,包括支持直接在行内写过滤器的语法来生成一个 block,这些高级用法我会在之后的教程里来介绍,这个入门教程不会涉及到这些。
任务管理的本质都是基于 TPF 系统来的,可以参考之前写的一篇文章:sspai.com/post/49105
[[MIT 3]] 这个 outline 是我每天最重要的一部分,MIT 的含义为 Most Important Things,所以我会在这个 outline 里写下每天最重要的 3 件事,如果能把这三件事做完,那么这一天就算成功的。
很多人每天做很多事,但是就是抓不到重点(这也是 GTD 的一个弊端),要事为先是高效的第一步。
Sam Altman(前 YC CEO) 在 Productivity 这篇博客里说过:
It doesn’t matter how fast you move if it’s in a worthless direction. Picking the right thing to work 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productivity and usually almost ignored.
blog.samaltman.com/productivity
阅读笔记的方法我参考的是 How to Take Smart Notes 中介绍的卡片笔记法(Zettelkasten),这一部分可以单独开一个 thread 来讲了,这里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以下这本书,或者直接看一下作者在 Quora 上的这个回答:
quora.com/What-is-the-be…
有些事情的重要性没有那么高,那么我就会放到 [[Tasks]] 中,等把 [[MIT 3]] 中的事情都做完了再做。
[[Daily Log]] 相当于一个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的流水账,我记录这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抗拖延,灵感来自于这篇文章:medium.com/better-humans/…
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 Interstitial Journaling Tactic 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