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phy Zhang Profile picture
Aug 5, 2021 14 tweets 1 min read Read on X
《2021/8/5 逝者 · 余英时》
其一
治学最是受益处,官庄乡间无字书。
受教幸从香港始,车停石龙费躊躇。

其二
燕京历史系两代,哈佛函邀独青睐。
国籍乡愁皆虚无,普林斯顿竹林在。

余英時先生2021年8月1日早間于美國寓所睡梦中逝世,享耆壽91。 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
修改:
《2021/8/5 逝者 · 余英时》
其一
治学最是受益处,官庄乡间无字书。
受教幸从香港始,车停石龙费躊躇。

其二
哈佛函邀独青睐,燕京历史系两代。
国籍乡愁皆虚无,普林斯顿竹林在。

余英時先生2021年8月1日早間于美國寓所睡梦中逝世,享耆壽91。 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
《余英時回憶錄》
1949年,19岁的余英時成了燕京大學歷史系二年级插班生。歷史系的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積極爭取他入團。最初余以「不夠資格」婉拒,但後來在團方多番努力下,終於在11至12月間答允入團。原因是:(1)性格弱點,無法拒絕;(2)虛榮心,認為既然團方積極爭取,便產生「自我陶醉的心理」。
余英時形容,入團一事,令自己在精神上發生「變異」:(1)感染了一種宗教式的狂熱情緒;(2)「左傾幼稚病」。兩者又相互支援。
1949年12月底,余英時接待了一位來自安徽的同鄉,這人是牧師,提及家鄉教會受地方幹部逼迫情況。余沒有待對方說畢,即按「宣傳八股」,「聲色俱厲地駁斥」。他事後的檢討是:這「讓我認識到人心中深藏著種種邪惡,一旦釋放出來,整個人一定會被吞蝕掉。也由於有此體驗,我才對文革時期的『紅衛兵現象』
有比較深刻的理解」。
1950年1月,余到香港探望父母,原計劃待寒假後回京。但因家事,向燕大請假至9月復學。當時父親極欲余能留下來,余在情感上也想留下,但在理智上卻認信,「只有中國本土才是我安身立命的所在」。終於在8月底獨自坐上去往廣州的火車。
按計劃,火車到廣州後即接上另一北上火車。沒料到,車在石龍站發生故障,他只能改乘明天的北上火車。就在石龍的幾個小時,余的思想又發生「變異」,改變了回北京的決定。
他再三反思,認為自己太自私,沒有考慮父親的處境。同時,又想到「回中國本土,為自己國家盡力」的想法太抽象,「我的父母即是中國的一部份,正迫切需要我的照料,我若捨此不管,還談甚麼為中國盡心盡力?」
這時,韓戰局勢已令中港邊境緊張,日後再訪香港機會十分渺茫。
念及此次「生離死別」,悔心不禁大起。
但他又想到自己是「團員」,要為實現新民主主義努力。不過,余認為團員人數眾多,「少我一個似乎無足輕重」。於是,在廣州便毅然回頭返回香港。

這個決定,無疑徹底改寫了余英時的一生……
1952年,中國大陸實行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拆分,學校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民族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其他文科、理科多併入北京大學、工學院併入清華大學。
1949年,成舍我(1898-1991)举家去往香港。行前,女儿成幼殊(中共地下党员)恳请父亲留下建设“新中国”,被成舍我拒绝。
成思危与同时代很多年轻人一样,接受共产主义思潮,在香港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倾向革命。1951年,他以回国求学的理由知会母亲萧宗让(1905-1964),只身携带一只手提箱回到广州。
成思危先在南方大学工人学院学习政治理论,任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科员,广州珠江区“五反”指挥部民船业分队长;然后去了华南工学、华东化工学院学习无机物专业(1952-1956),进入化工领域工作,后来被当成“特嫌”,“文革”期间,一度被弄去烧锅炉。
【时来运转】
1972年冬的一天,成思危接到指令说妹妹成露茜从美国来到中国,要他去见。
周恩来接见时向成舍我问好,并说:“他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嘛!”。从此成思危的境遇大为改善,被调到北京。1981年,在妹妹和父亲的帮助下,他得以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读书,成为红色中国最早获得MBA的人。
余英时的父亲余协中,与成思危的父亲成舍我,都与共产国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Sophy Zhang

Sophy Zhang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sophyzhang2003

Feb 8
蒙古大片 《蒙古》("Монгол" (2023))
由 阿马尔塞汗·巴尔金尼亚姆 (Baljinnyamyn Amarsaikhan,1977年10月17日—)编剧、导演、主演。
阿马尔塞汗·巴尔金尼亚姆 (Baljinnyamyn Amarsaikhan)
en.wikipedia.org/wiki/Baljinnya…
阿马尔塞汗·巴尔金尼亚姆 (Baljinnyamyn Amarsaikhan)
还拍过另一部古装电影《十户》又名《阿尔巴特》 Aravt (2012)。以十三世纪的蒙古高原为背景,以“阿尔巴特”(蒙古语,译为“十户”)的一次深入西伯利亚的行动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忠诚、信念与誓言”的故事。
Read 28 tweets
Dec 20, 2024
师生恋发生时是1956年,琼瑶刚满18,蒋仁43岁。两人合写了一本日记,不料却被琼瑶的母亲袁行恕拿到手,作为罪证向教育局举报。
1963年琼瑶发表了长篇小说《窗外》。据说,拿到稿费后,琼瑶很快就给身败名裂、落寞潦倒的蒋仁寄去了两千块钱。
1979年,66岁的蒋仁孤单离世,同年,琼瑶与平鑫涛正式结婚。
當時北二女高中共分仁、義、禮、智四班,蔣仁老師是仁班的老師,從高一帶到高三。仁班是大學考文科的學生組成,蔣老師溫文儒雅,頗有文人的氣質,講課的時候,以略帶湖南腔的口音,將課本鉅細靡遺地仔細講解,板書也寫得很工整。由於是班導師,他每周都要批改全班學生的周記,
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5…
瓊瑤(陳喆)在文學方面才華橫溢,但理科成績差,在家常被母親數落,因而在周記上發洩。一如既往,蔣仁老師會在周記上批示,予以同情及安慰,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情愫。
師生戀被舉報之後,蔣仁被調離北二女,去了師大附中,後來這件事愈鬧愈大,師大附中也待不下去了,只有到新竹鄉下的芎林中學去任教。
Read 7 tweets
Dec 14, 2024
琼瑶祖父 陈墨西(1869—1960),有五个兄弟,都住在老家衡阳县渣江镇的一栋祖屋“兰芝堂”里。 陈墨西在日本留学时加入同盟会,曾参与领导了辛亥革命最后一场起义——甘肃秦州起义。先后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咨议兼政治参议官,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顾问,广东省惠阳县县长,湖南省宁远县县长等职。
1952年春节,陈墨西写了一封求助信:“八十一二岁两年还在家教教补习班,勉强可以糊口,八十三岁这一年没有一个学生读书,实际饿了二三天饭。所以作诗写信给朋友,请求救济。”收信人是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黄克诚。当年夏天,陈墨西被聘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月薪74元。
1960年,陈墨西在家乡安详离世,享年91岁,其丧事由湖南省政府出资操办。
当消息传来台湾后,琼瑶也颇为欣慰。多年后,琼瑶感慨地说:“祖父晚年生活困难,子女远在台湾无法接济,是共产党伸出援手,让他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后人都很感激。”
163.com/dy/article/JJ7…
Read 34 tweets
Oct 20, 2024
據1980年官方數據,在1966年8-9月間,在北京市有1772人被紅衛兵打死,另有至少33695戶被抄家、85196個家庭被驅逐出北京。
所谓“遣返”,是文革中用来指代用暴力驱逐城市居民到农村去的行动的特别术语。
何洁夫是广西人,他大学毕业后,到东北军做事,张学良手下的将军何柱国,是他的本家亲戚。
何洁夫的妻子高无际是北京人,1940年代在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1957年,高无际被划为“右派份子”,遭到降级降薪的处分,每月工资由原来的80多元降到60多元。
1966年8月,何洁夫和高无际,一个被攻击为“历史反革命”,一个是“右派份子”。他们夫妇被列入“遣返”名单之中。
hxzq.net/aspshow/showar…
被“遣返”前,红卫兵学生抄了何洁夫、高无际的家,拿走他们的东西。
何洁夫一家在1966年9月离开北京。他们被驱逐的时候,农业大学的教授陆进仁和其妻子吕静真已经一起自杀,时间是9月1日。他们的同楼邻居吴维均家的保姆吴爱珠也已经在8月25日自杀。
Read 18 tweets
Apr 15, 2024
只要西方目前的弊病根源——法国大革命的神话——仍然神圣不可侵犯地存在于大众的想象中,那么西方目前的弊病就永远无法治愈。只有当大多数人了解到真相,即“革命”是一次机会主义寡头政变,由城市精英发动,而这些精英至今仍在整个西方掌权时,治愈才会真正开始。
【以革命的名义 残酷 镇压反革命】
旺代戰爭(法語:Guerre de Vendée)是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法國內戰,共和黨人(暱稱「藍軍」)與保皇黨人(暱稱「白軍」)於1793年至1796年間在法國西部發生多次交戰。在戰爭結束後,於1799年、1815年和1832年又爆發了三次規模較小的戰役。
zh.wikipedia.org/wiki/%E6%97%BA…
Vaincre ou Mo urir (2023)
Read 21 tweets
Jan 16, 2024
美国女画家 Martha Sawyers (1902—1988) 是1941年2月在纽约整合重组的 United China Relief(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的专用宣传画家。
United China Relief (UCR)是二战时期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援华机构,成员中既有以基督教教会为主要赞助者的机构,也有美国援华委员会这类具有共产党左翼背景的组织。
Image
在美国传媒界巨擘亨利·卢斯(Henry R.Luce)的极力推动下,1940年底时合并计划终于有了眉目。1941年2月7日,美国在华救济事业的联合机构在美国纽约正式成立,由董事会无记名票选出首届运营团队,机构定名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United China Relief)。
smthe.tsinghuajournals.com/article/2021/2…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 (United China Relief, UCR) 决定适应形势变化改为长期运营,并于1942年1月完成改组。联合会的纽约总部设募捐委员会,下设募捐、宣传、救济项目、财务等部门,另在全美多个城市设立基层分委员会。1942年4月,联合会在重庆成立办事处,
Read 16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