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Haibo Profile picture
Nov 13 18 tweets 1 min read
#EGO

我的部分观点和主流想法相反:EGO不完全是坏东西,甚至可以说在我的成长中EGO帮了大忙。但我现在的整体观点确实是EGO确实偏负面,应该抑制。

回顾在微博上断断续续写过的相关思考,早期的认知极为肤浅,现在渐渐触及本质,颇有螺旋上升之妙。

以此thread作为总结和自我梳理:
1/EGO底层是自我意识:我何以为我,我之所以区别于其它人。

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意识,生物可以轻易的自我牺牲。例子是工蜂和为信仰自焚的苦行僧。

如果没有“自我”意识,我们不会追求需求的满足,也就不会去努力创造。
2/EGO的表层现象是自我人设/身份认同:比如我是一个厉害的人。

一旦有了这个设定,人就容易失去灵活性,也就是(主动或被动)架太高下不来台。

人设原本按照计划是用来骗别人的,但对自己的人设会骗了自己。
3/看上去很坏,但真相比这更复杂一点:

阿里湖畔大学有个学术主任梁宁做了一个成功者的调查,然后说了一句:“痛苦是一种比快乐还重要的天分,巨大的痛苦会驱动一个人去做出巨大的成就。”

从直接逻辑上看没有问题,然而把痛苦说成是天分就掩盖了其底层逻辑,这种痛苦从何而来?
举个栗子: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已经把金山做上市了,但还是经常感受到很深的痛苦。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期望的不只是成就,而是大成就,成为像乔布斯一样伟大的人。这种痛苦的本质是自我身份认同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人生是一场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你认为你可以,他认为他不行,你们都是对的。

然而我们为什么认为我们可以,因为我们的EGO对自己的设定就是如此。那是让我们成为现在的我们的驱动力之一。

我很感谢EGO,让我在我最绝望的时候从未自我放弃,打开了新的天地。
4/在习惯形成上,身份认同也有重大的意义:

基于结果的努力和基于身份(世界观和自我定义)的努力差异很大,前者可能完全打偏。

当我想瘦下来,去饿自己可能eating disorder;
当我们认为自己是爱惜身体的人时,我们就本能的抗拒晚睡,酗酒,吸烟/毒,狂吃碳水。
5/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当年支持我在黑暗迷惘中翻身的动力之一其实是我对自己的人设/期许:凭什么我不行?

然而这是一种盈亏同源。

EGO比较强时,它就好像是一匹野马:你驯服它可日行千里,不驯服它就让你头破血流。
6/Youtube上有个说法:自我认同被挑战就好像一部分的自己有可能被杀死,世界会崩塌。

人会由此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触发应激机制,身体进入斗争姿态。

这就是所谓"无名火起"的原因之一:连本人都说不清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能让人爆发。

是的,EGO的最底层是安全感。
7/从小缺乏安全感的人,实际上会产生极其差异化的表现。

我妹妹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表现出极度的顺从和讨好,公司做到市值十亿也没有改过来。

而我则更为普遍,我表现出自卑和狂妄的混合。

我妹说了句很精辟的话:这是不同的控场方式而已。
8/时至今日我的看法是:

在你还没有意识走上自我迭代和进步之路又陷入失败的消沉时,EGO是一种对症的良药。

但EGO在更多时候是一种毒药:
1. 让我们丧失灵活性和选择权;
2.在我们遇到挫折时会放大伤害,变成负反馈。
BTW:在没有进入自我迭代和进步之路前,更好的驱动力也是微习惯和生活正循环,而不是EGO。

EGO对进步的驱动具有相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它只是让我不放弃,但没有提供任何可操作方法。而微习惯和正循环也可以让你不放弃,而且有相当的确定性。(但我必须承认这是事后诸葛亮视角。)
9/我跟几个我心目中非常成功又能谦和友善的朋友请教,意外发现他们实际上也都会有一样的本能反应,但是他们可以很快的消化掉。

我理解你很难,也不应该像苦行僧一样彻底杀死EGO,那样你也会失去生存和向上的动力。

但应该减小它,无视它。
10/ @chaos_GibbsDAO 一次说:我早就对这些争吵脱敏了。让我突然醒悟了关键:

修行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过度不安全感还是众生百态见得太少,没想透,也就没见过某部分的自我(自己在"众生"行为下给出的反馈)。

见多了众生和自我,就慢慢知道大多数行为不影响我的安全感,回复淡定。
放弃ego,也就是佛教说的"我执",是有限和无限游戏里面提到的"活着的时候死亡"。

以前看来是目标,而缺乏具体执行办法。现在醒悟到:一边理解这些道理,一边见惯众生。前者是知,后者是行(本质是情绪记忆),自然就让ego减小/死去了。

这也就是佛教里所谓的成就佛果的一部分。
11/ 据说电视里的司马懿有句台词:“臣一路走来,眼里没有敌人,只有师长和朋友”。

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我只关注自己的成长,你们眼里的较劲和敌对,都是你们给自己加戏。

是的,除了见惯,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自身,内向追求也是一个好的策略。
12/ 不要跟人抬杠,毕竟这世界自有分工,有些人负责“永远正确”,另一些人负责纠错和成长。
写完之后,发现内容中一些微妙的逻辑上的不一致性(本来觉得整体框架大致是这样就没指出,但是微博上有回复提出来了,就多写两句。)

EGO定义不明确,把自我和自负有点混淆,这个地方确实有失严谨,但很显然我的主要框架是在谈自我认知和自负。大概把问题说清楚了就好。😂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LiaoHaibo

LiaoHaibo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liaohaibo

Nov 13
找出别人的错误很容易,认同他人的判断才是一种能力。

前者不需要任何认知水平,你总可以找到某个角度去扭曲解读和自我满足。

后者需要认清主要/次要因素,且有丰富的思维模型积累。

表述到面面俱到很难。真这么做了,内容会失去可读性。这种特性从而给杠留下许多可能性。
认同他人并自我迭代,是成长的主要力量之一。
你当然可以杠说:别人错了我也要认同他?

那你就是我说的不分主次,搞不清楚重点的杠精。
Read 4 tweets
Nov 12
有个很反常识的体验:全面系统性的学习非常低效。

系统性编制的教材中,乱七八糟的包含了太多无用且让人沮丧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有在你带着问题来看他的时候才变得有趣和立体起来。在此之前,学了也是会忘掉的。
我现在的做法是:
1. 先谷歌/Youtube解决当前问题;
2. 查一下整体知识结构,了解一下关键问题;
3. 对剩下的东西保持不求甚解,但是知道在哪里可查到;
4.遇到问题再回来研究;(如果永远都遇不到问题,我们又为什么要研究呢?)
6. 后面等积累了足够多的碎片,再系统看书把它们串起来感觉势如破竹。
这里面的理论依据是:

系统性的学习和随机漫游相比的问题是有个给大脑压力的进度条,不利于多巴胺分泌,扼杀学习的热情。
Read 4 tweets
Nov 5
昨天跟朋友聊了一个半小时的管理,有一些思考:

1. 战略是全局优化,管理是局部优化。
如果说战略是方向,那管理就是车技:

方向错了,车技再好都没用;

但方向再好,也得有基本的车技,不能太短板,出门就撞墙;

车技非常好,并认为车技就是一切是过度优化。
2. 找到和留存优秀的人,最有力的武器是稳定和(员工)可控的增长预期:

新加坡的前总理李光耀曾引用孟子的一句话:有恒产者有恒心。

恒产不一定是房子:

比如华为员工感到只要你干的好,公司就会一直给你分红不断增长的股票。

比如昨天说到孩子王的员工一直拥有带进来的客户的提成。
这样一来,虽然老板自己的增长预期是不稳定,不可控的。

但利用企业的增长,用股票等共担风险的形式呈现出稳定的预期,让员工获得了一种持续增长的正反馈。

我观察到的案例有华为和华莱士的内部股票,海底捞的门店裂变,和身边一些朋友的案例。
Read 8 tweets
Nov 4
人为什么趁年轻要多出去闯?

答案是:增加可组合性需要的元素,进而增加选择权。

生活中经常听人说:早知道xxx,我就xxx。

这其实就是你的绝大部分问题,世界上早有很多现成的解决方法。

问题是对他人习以为常的解决方案,对你却难如登天。反之亦然。
闯荡:就是不断改变外部环境,增加信息广度。当有足够的见识以后,我们会发现你不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解决了别人的问题。

前者是修身,后者至少是商业。(也许还有更多)
读书当然也有同样效果,但读书提供更多的东西是思维框架和模型。

但实操细节和人脉,前者如果真的写下来,我们也会发现拖沓冗长无法看,就好像去硬记地图一样。后者没有办法提供。

所以你会发现企业家很多是闯出来的幸存者,而投资者则需要海量阅读。这是两种不同的进化路径。
Read 5 tweets
Nov 3
只有复杂系统才能应对复杂系统。

这意味着现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显然基于预测与规划)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挑战。
张一鸣说做CEO要避免理性的自负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企业一种错误的做法是:把CEO当成超级计算机,CEO做战略设计,提出战略计划,逐层分解之后执行,执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情况,会再往上汇报,CEO汇总信息,再次定出工作任务,这个过程中有审批、有流程,有很多的管理机制。
但是企业如何才能去中心化决策?

阿里前副总裁卫哲曾经在那篇著名的效率的演讲中提及过“孩子王”案例。

他提出通过:
1.员工在线:发展的客户就是终身客户,员工在线服务;
2.产品在线:7000多个产品在线展示;
3.客户在线:不用说;
4.管理在线:店长可查看聊天记录进行管理。
Read 6 tweets
Nov 2
#福格行为模型 #黄金习惯

在行为设计领域,我们将那些与你最匹配的行为称为黄金行为(Golden Behavior)。

黄金行为有3个标准:
· 这个行为能让你实现愿望(影响);
· 你想做出这个行为(动机);
· 你可以做到这个行为(能力)。
黄金习惯是达成正反馈的关键,所以自然也是养成习惯,走向成功的关键切入点。
我最终在大多数情况下完成了吃饭慢的行为,并不是依靠前面写的增强提示(P)。

而是误打误撞的通过断食,找到了黄金习惯的正反馈,在吃饭时就明显的有更多控制多巴胺在让我走向关注自己吃饭习惯的一侧。
Read 6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