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爽 Profile picture
Mar 1, 2023 6 tweets 1 min read Read on X
怎么判断一个 UI 设计师会不会被 AI 人工智能替代?

1/

我做过多年产品总监、设计总监,也作为设计顾问服务过各种公司,按我这么多年带设计师的经验,其实老板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判断要不要拿 AI 替代 UI 设计师

UI 设计师也能用同样方法自测,看看自己会不会被 AI 替代🤷‍♂️

#设计师使用手册
2/

假定我们要设计一个音频播放器的 UI

判断的第一步,是在设计之前请 ta 介绍一下设计思路,以下几种回答的设计师,大概率能用 AI 替代

1)没有想法。或者说一堆前言不搭后语的“我觉得”

这种最常见,表示凭直觉做设计,基本上就是把最近看过的几个播放器设计加上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凑一个缝合怪

2)我打算用扁平化设计,❤️按钮放在右下角

这是描述 how to,常见于有经验的 UI 设计师,这表示 ta 凭经验、凭直觉做设计,或者说 ta 做播放器设计很久了,通常拿大厂设计、竞品设计作为自己的设计模式/设计参考模板

3)我会做一个金属质感+全息图质感的 web3 风格,播放按钮按下去发出渐变的红光

这种是描述 what,常见于平面设计转岗的 UI 设计师,ta 追求的是视觉效果,通常是以市面流行的设计风格作为设计模式/设计参考模板



这几种设计思路本质上都是模仿市场上现有的设计,而这恰恰是 AI 最擅长的

一个脑子里懵懵懂懂有几十个破碎、模糊的参考对象的人,肯定比不上熟练掌握几十万个参考案例、随时能把不同风格无缝融合的 AI 设计工具



好的 UI 设计师解释设计思路时会围绕 why 来描述,比如:

- 我们用户年轻女性为主,所以用可爱二次元风格设计播放器,这样可以增加友好度,让用户愿意长时间使用播放器
- 打算在界面里画一只围着播放键奔跑的🐱

这些围绕 why 的设计思路,不管它是关注用户喜好、还是用创意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建立情感连接,都是以案例为核心的 AI 不擅长的,都是人类设计师难以替代的优势
3/

判断的第二步,是在设计完成之后,再请 ta 说明自己的设计思路,看看他们的想法和设计之前有什么变化

多数 UI 设计师在完成设计之后,想法很设计之前变化不大,懵懂的还是没有想法,关注 how to 的还是解释怎么做的,关注 what 的还是描述效果怎么样…

多数设计师也不会因为做完了设计,就想明白了 why🤷‍♂️

这些设计师在和 AI 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替代,因为他们缺乏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难以从以往经历中抽象出经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设计师会慢慢从创造者滑向制作者

AI 的制作速度无与伦比,很容易碾压这些制作者
4/

小结一下,怎么判断一个 UI 设计师会不会被 AI 人工智能替代?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设计前后,分别问 ta 设计思路是什么

- 没法说清楚 why 的人容易被 AI 替代
- 设计前后想法没有变化的人容易被 AI 替代

这个判断方法不但适合设计主管、设计总监这些设计管理者,也适合不懂设计的普通领导、普通老板

当然 UI 设计师也可以快速自行判断
5/

继续这个话题。前面说的快速判别 UI 设计师会不会被 AI 取代的方法,适合没有 UI 设计能力的一般老板、一般领导,比如设计师由不懂 UI 设计的产品总监负责管理

上面方法的好处,是避免了评价设计水准这么一个专业活,也避免了老板说“你设计就是不行”、而设计师对掐说“你就是没有审美观”这样的死循环

下面拿设计总监为例,说说有设计经验的管理者,怎么评判 UI 设计师会不会被 AI 替代

这个问题看似新奇其实一直存在,实质上就是设计总监总要做的一件事:区分设计师是无脑模仿的美工,还是能独立思考的设计师

前者的很多工作能用 AI 代替,而且还节省了很多管理成本
6/

设计总监在判断 UI 设计师到底是美工还是设计师时,总是需要尽快得出结论。

简单说几个快速评判的方法。

1)招聘时看变化。

比如应聘者有三年工作经验,最直观方法是看作品集,看这三年以来 UI 设计能力/质量有多大变化,设计变成熟老练了?设计有了更多面向用户、而不是面向设计的细节了?设计更有逻辑了?…还是看起来都差不多。

简历和设计作品集里的其他很多变化属于外因,通常无法反应设计师本人的能力。比如设计风格的变化,从插画风变成了新拟物化,这可能是说 ta 善于模仿和跟风;设计内容的变化,从登录页变成了 landing page,这可能是公司内部分工变了;设计范围的变化,比如说开始做 leader,这是工作职责的调整、和设计能力关系较小。

设计能力/质量很大程度上能代表设计师的学习能力,意味着除了模仿、重复劳动这些 AI 擅长的工作,ta 还能学习和掌握哪些动脑子的设计技能。

2)试用期看工作方式。

试用阶段,除了判断实际设计能力(作品集难免有水分)、协作能力、个人管理能力这些基本功之外,评判 ta 是设计师还是美工的最简单快速方法,是看 ta 怎么完成一项工作。

美工通常是任务导向的工作方式,比如当前工作是改进登录页的 UI,ta 会按照交付时间来分配时间,如果需要三天交活,那么 ta 会盘算怎么少干活、怎么减少工作强度,最好是用最简单、工作量最小的设计方式,拖拖拉拉忙三天,然后按时交付。

设计师一般会偏向于目的导向的工作方式,还是以改进登录页为例,ta 可能因为专注于改进登录页,结果搞出来一堆没完成的设计预案,最后方向太多、思路太乱而无法提交,结果延误了工期。

3)工作过程中看设计师怎么问问题。

美工会问”老大你要我做什么?“、”老大你希望我怎么做?“,关注点是 how to,而且最好是总监直接提要求、确定方法、告知注意事项,ta 只负责完成实际操作。

设计师会问”老大这个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有个设想,老大你看行不行?我能不能先试试?“,这些问题的关注点是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美工和 AI 而言,自己是锤子,世间万物都是钉子,牛逼不牛逼就看自己有多少把锤子(这么说来 AI 完胜,它锤子多得数不完)。对设计师而言,世界上到处都是可以改进的问题,总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倪爽

倪爽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nishuang

Jun 16
怎么设计一个 layoff 自救流程

#设计入门 #一边一边

1/n

今天做家务听的播客,嘉宾设计师介绍她被亚马逊辞退后,怎么找到 Duolingo 的工作



“找工作”是可以设计的,不仅仅是树立自我品牌,或者用简历、作品集自我包装,或者优化面试流程,甚至失业本身也可以设计

她的经验,设计师可以直接套用,其他人也可以参考

1,被辞退后发布公开声明



在 Linkedin 发帖介绍事情,介绍自己,最后还有 CTA 要求大家互动,最后文章爆火,得到共鸣、得到新的工作机会

2,失业“逃生包”

她提前准备失业后所需材料,比如一个包括了近期作品的迷你作品集,方便沟通

完整作品集用来有深度地展示自我

3,利用面试官改进面试技巧

一般面试官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大家会问职责、福利或者网上流行的那些看似牛逼、其实没价值的问题,她让面试官评价她的面试

然后根据这些反馈,她不断优化面试技巧

待续(还没忙完家务,播客也没听完)
linkedin.com/posts/amylima_…Image
Image
Image
2/n

4,先介绍“我”这个人、而不是我的技能和经验

写故事(她原话是 narrative)来描述自己的特点,比如性格、喜好、处事风格,面试者的能力模型和经验都相似,一个清晰的个人形象,能让面试官记住你

ps:

我补充两句,面试官不是挑选一个有能力的 AI,ta 要选一个日后日夜相处的活人,面试中 ta 会不断判断:这个逼不好好说话,将来不好管;那个逼目光呆滞、性格木纳,将来一件事情要交代三遍…

正常公司、团队里,做人总是做事的基础
3/n

5,拿到 offer 之后,她要求再多来一轮面试,以更多地了解公司和同事

对方很惊讶,也很乐意

6,建议大家提前把工作文件拷贝下来,免得忽然被解雇、无法访问工作电脑、无法保存文件

7,挑选放入作品集的工作成果时,不要只挑选那些满足了公司商业目的的最终成果,也要选择那些实验性的、有特色的、能代表自己设计思路和风格的中间作品

ps:

我再补充两句,我看过那么多设计师简历、作品集,有个共性:多数设计师没有个人作品,只有为公司、客户干活的成果,这可以理解;难以理解的事,多数人只展示了公司和客户案例,完全没有展示个人在其中的贡献
Read 5 tweets
Aug 28, 2023
怎么为未来做设计

#设计入门

大家应该听过青岛下水道的故事,说德国人提前准备了油布包好的维修备件,百年之后,挖出来马上就能用

没想到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我们的车出现小故障,技工说检查一下 150 美元(太贵!),我们打算花几十美元,买个 OBD 检测仪自己来检查

结果我照例先上 Youtube 学习,发现大概率是某个保险丝接触不良、或者烧坏了,那我决定自己修

同时我也就郁闷了,保险丝没有单卖的,都是 10 美元买一盒 150 个保险丝那种卖法。或者像国内那样跑到维修厂给师傅发根烟,跟他蹭一个保险丝?哦,也不对!一包烟十几美元,够买 300 个保险丝了

打开引擎盖、找到保险丝盒,我发现保险丝太紧了,得用螺丝刀一点一点撬出来。好不容易撬出保险丝,我也看不出烧断没有,只能把保险丝和保险丝插座的触脚都擦干净,碰一下运气咯

这时我才看到保险丝盒子的盖子里另有乾坤(如图,网图):

- 不但标注了线路图(这个常见)
- 还提供了不同安培数的几个备用保险丝(贴心!)
- 而且还附带了拔保险丝的小夹子(白色那个,这个外观设计,直接表示了它的用途和用法)

顿时我就感动坏了,体验到了青岛人挖出“德国人”百年配件的心情

把备用保险丝插回去,故障立刻解决。节约了 150 美元检修费和买保险丝的钱,节省了来回折腾的大把时间

感谢你!本田君!

--

之前有人写了一篇“Good Design is Intentional”(好设计应该有目的),说的是做设计时应该为未来的用户、未来的使用场景着想



文章里说了个都市传说,说 1859 年牛津大学餐厅的橡木横梁被甲虫咬坏了,这才发现牛津大学预见到甲虫会咬坏横梁,所以早在 1379 年就安排人种植了大片橡树林,用于日后维修

牛津的人找到了林务员,对方回答说,“好吧,先生们,我们一直知道您什么时候会问”

另一个近乎传说的真实故事,说 21 世纪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接到皇家林业专员电话,通知她说橡树已经成熟

原来是 1807 年丹麦种植了一万多棵橡树,用于日后建造木制军舰,这些橡树生长 200 年后,终于成材了

后来这些橡木被称为 flådeege(海军橡树),它们被用来维修老式帆船军舰,以及做成家具



--

橡树这动不动 200 年的跨度太漫长了。1379 年是明洪武年,1807 年是清嘉庆年…

汽车的生命周期大概十年。汽车设计师和生产线上的某人,肯定不会想到他们的贴心设计,能帮助多年之后的我

APP 的生命周期短得多。似乎现在的 APP 只在乎收割未来的用户、不在乎未来用户的体验。估计这才是未来产品设计的标准模式

🤷‍♂️humanebydesign.com/articles/good-…
internationaloaksociety.org/content/denmar…Image
有一说一,不搞迷信

#设计入门

本田这个贴心的保险丝盖子,大概率并不是来自某个有远见的设计师,而是在汽车不断发展过程中,由设计师、维修工、客服、用户,在多年解决各种问题之后共同积累下来的一个集体智慧

本田的优点,是他们愿意花钱做这种概率不大、似乎没什么用的事

保险丝本身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它们用数字和颜色来表示规格(最大安培数),比如引擎盖挡住了光线,看不清保险丝上的小数字,只要看到红色,就知道它是 10A 的保险丝

用颜色表示规格、参数的方法,也是人类的集体智慧,比如电阻用彩色环表示欧姆数、网线用颜色表示第几根线、子弹在头部刷上不同颜色表示穿甲弹还是普通子弹……

做有远见的设计师太难了,但是多了解设计规范,多在前人集体智慧基础上做设计,别闭着眼睛瞎创新……这就容易多了Image
Image
可能马车年代就有类似设计了😂

差别在于厂家愿不愿意花钱提供备件,以及设计师是否懂得在前人基础上做设计

Read 6 tweets
Aug 24, 2023
不要乱用“霞鹜文楷”字体

#迷你设计课

霞鹜文楷(图一)是程序员特别推崇的一个字体,因为它:

- 漂亮
- 字体名称特别有文艺和文化的感觉(俗称“看不懂什么意思”)
- 它是通过 GitHub 发布和维护的!

所以它被程序员用在了各种场合……其实大部分人都用错了这个霞鹜文楷字体

1,漂亮是个相对的感念

不扯“审美观”这种伤自尊的话题了,简单而言霞鹜文楷是一款风格介乎仿宋和楷体之间的手写字体,从观感和心理感觉上来说,霞鹜文楷是一款偏可爱、偏有趣、偏轻松、偏非正式的字体

参考一下跟霞鹜文楷同根的姐妹字体“芫荽字體”(图二),这种可爱的感觉会更强烈

本质上,霞鹜文楷的风格偏向少女们在手机上自定义的可爱字体,霞鹜文楷的“漂亮”见仁见智、而不是一种普适的美观

2,正式和不正式

霞鹜文楷的可爱、轻松风格适合于不太正式的场合,比如给女朋友写情书

在相对正式的场合,比如公开演讲的 PPT、找工作时的简历、公司的产品介绍页、产品文档、强调专业能力的个人网站…这时候用霞鹜文楷就掉价了

感觉跟男士穿着拖鞋去吃正式一点的西餐差不多,你可以这么操作,但结果不会太好

3,可用性

作为一种手写字体,霞鹜文楷字体结构和笔画都有点扭曲(不够横平竖直),渲染时会产生太多锯齿、反锯齿,不适合用于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比如用于阅读大段正文文字、用于字幕、用于 UI 时,可读性都不好,尤其是在屏幕较小的手机上,它的可读性比那些“死板”的黑体差很多

宝玉 @dotey 老师之前在翻译英语视频时,用了霞鹜文楷做字幕(图三),在手机上就看不清楚。后来我建议他改用粗一点的黑体,可读性就好了很多(图四),当然也避免了霞鹜文楷不正式的感觉

4,技术上的限制

有很多程序员把霞鹜文楷用在个人网页里,这是缺乏前端素养的表现

多数人的电脑和手机里都没有安装霞鹜文楷字体,在网页里使用霞鹜文楷,要么用户看不到这个字体的效果(被降级到某个字体),要么用户不得不为了看一个网页、而下载几 MB 的字体文件

同理,如果你在 Word、PowerPoint 文档里使用霞鹜文楷,其他同事、朋友、同学、客户…还有你暗恋的姑娘,大概率看不到霞鹜文楷的效果

如果你爱霞鹜文楷爱到不行,可以试试 PDF 文件,如果你选择了输出 PDF 时嵌入字体,你暗恋的姑娘看 PDF 文件时能看到霞鹜文楷的效果(但她大概率不会因此喜欢上你)

---

Anyway 了,在现实生活里,选择一款字体类似于选择一种表达方式:

你可以说普通话也可以说英语还可以说家乡话,你可以书面表达也可以拍短视频,你可以很放松地闲扯也可以有条理地表达 - 用哪种方式表达,取决于表达的场景、表达的对象、表达的目的,而不是表达方式本身

霞鹜文楷显然很有特色,你可以很喜欢它、但不能乱用它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在网页里显示用户本地没有安装的字体,同时不必下载整个字体文件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没有前端技术的常识
Read 15 tweets
Aug 21, 2023
为什么西方人那么爱看数据?

#设计入门

做出海产品的国内团队和开发者,可能会注意另一个现象:不但国外开发者、产品设计师习惯于看数据,普通用户也能看懂统计图表、数据可视化

国内小伙伴需要工作好几年、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这些高级技巧,似乎老外“天生”就会🫥

我到了美国才意识到,这方面也有文化差异。比如以做菜为例:

我到美国之后厨艺明显提高,其中一个原因其实是:美国的煤气灶上,都会集成时钟、定时器(图一),有了定时器,我能精确控制做菜火候,精确到秒都没问题😅!(注1)

美国厨房里还有各种量杯、量勺、电子秤(图二)

最好笑的是还有专门用于做肉的温度计(图三),比如烤鸡、煎牛排、BBQ,把这个探针一样的温度计插进肉里,就知道内部温度是多少了 (注2)

还有各种例子,就连微波炉加热,美国人都会不厌其烦地警示:为了饮食安全,要保证加热后内部温度达到华氏 165 度

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会习惯于测量数据、习惯于判断数据

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是在经验和直觉里长大,听到的都是“我觉得可以”,学做菜都是学的放盐少许、煎至两面金黄、炖到用筷子能戳进肉里…

我们一方面讨厌原生家庭,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沿袭了家长们相信经验、相信直觉的习惯

注1:

人对时间的感觉是相对的,特别不准。很忙的时候,5 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亲遇到讨厌的人,1 分钟都度日如年

注2:

这里也有设计小细节。

为了照顾普通人,一些温度计直接在表盘上标注了适合牛肉、小牛肉、羊肉、猪肉等不同肉类的刻度,牛肉还分不同火候。

使用时把表盘外面的红色游标,设置到你想要的温度/刻度上,测量温度时看看指针有没有转到游标那儿(图四)


这个温度计其实很有意思

它的刻度分成了四组,分别是:

- 牛肉全熟,小牛肉,羊肉
- 家禽
- 火腿,猪肉,牛肉五分熟
- 牛肉三分熟

没想到全熟的牛肉,内部温度也只有 77 摄氏度😅 Image
嘿嘿,是这个意思

不过别忘了另外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成长的人,“严谨”的标准很不一样

比如放“1 tbsp 糖”,这对中国人来说可能算“严谨”的操作,对美国人来说可能只是随手一个动作

Read 6 tweets
Jul 13, 2023
为什么很多西方产品的功能那么单一

希望出海的国内团队、开发者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普遍规律:国内产品特别喜欢多功能、all in one、瑞士军刀…而西方很多产品主打单一功能

撇开微信之类的超级 APP 不谈,以基于 ChatGPT 的小工具为例,国内开发者总是不辞辛劳地往里面使劲塞功能,生怕自己的工具不够全能;相反,国外很多 ChatGPT 产品只聚焦一个功能,比如只帮你写作

这些市场差异的背后,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看看吃饭的餐具就明白了:中国人吃饭只用筷子和勺子,一双筷子别说吃饭、吃菜、抽小孩、剔牙、验毒…武林高手还用它当暗器;而西方人吃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刀子、叉子、勺子,每种餐具有它特定的用途

哪怕是最以没历史、没文化见长的美国,一般人家里也总有一套正式的刀叉勺子盘子。商店、网店里充斥着各种专用到令人“崩溃”的专用工具,比如:专门用来放香蕉的容器😆

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开发者和用户,每天沉浸在专用刀叉勺文化里的西方人,很自然地会习惯于创造单一功能的产品

btw,并非只有中国人、日本人喜欢开发多功能的产品哦,还有一些国家的开发者喜欢开发多功能产品,猜猜他们平时吃饭用什么样的餐具:用右手

#设计入门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这位推友问了一个符合逻辑的好问题,如果美国人喜欢开发、使用各种专用的工具,美国人手机上应该安装更多 APP…对不对?

统计数据(我没有求证过)证实了这个推理:

美国人手机上平均装 80 个 APP
.

中国人手机上平均装 50 个 APP
dataprot.net/statistics/how…
m.mydrivers.com/newsview/92245…
Read 6 tweets
Jul 1, 2023
提高英语能力的每日自学计划

除了死记硬背、学了就忘的中式学英语方法,还有很多方法来有效地提高英语能力。这些方法大多都有一个共通点:自己给自己建立一个英语小环境

这位欢乐的英语老师这次给了一套每天早上 20 分钟的自学方案,需要的装备包括:笔、纸、一个英语视频
… https://t.co/uDNoYrNGLg https://t.co/Hl4tSJk7zU
twitter.com/i/web/status/1…
这位老师介绍过很多“非传统”的学英语方法,或者说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方式的学英语方法

和 Youtube 上其他英语老师相比,她的特色是很善于把抽象的学习思路变成特别具体、相对容易操作的小方法… twitter.com/i/web/status/1…
以前分享过她的另一个视频,教你一个“3X法则”,让你说话更像美国人

Read 5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