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蛮:中国31城财政指数大起底
在这里,我要做一个很有意思的分析:城市财政收入的强悍程度比较。众所周知,越来越多的城市财政高度依赖于卖地收入,所以,我这里给出的第一个表格,就是2020年中国31个主要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注意,我在下表给出的税费收入数据,是全口径收入
1/n
也就还包含上缴给中央财政的税收部分,不仅是地方级的税收收入。而“政府性基金收入”这个科目,其实就是卖地收入了,是地方政府各种土地收益的汇总。
根据上表数据,全国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为31.5%,这就是基准线,低于基准线的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较低;而超过基准线的城市,则有较高的依赖。
2/n
这么看起来,前五名的城市依次为: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和南昌。而后五名的城市依次为:福州、郑州、西安、南京和长春。土地财政依赖程度最低的深圳,依赖度只有13.6%;而最高的福州,依赖度高达54.2%,超过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卖地,这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各位,如果只分析到这一步
3/n
那么本文就跟其它平庸文章一样,完全谈不上首屈一指的数据大咖。对上面的数据,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分析。要知道每个城市都有向中央上缴国税的义务,在扣除上缴部分之后,剩下的钱才能自己花。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把这31个城市的实际上缴规模全都算出来,计算方式也不算难
4/n
上缴金额=全口径财政收入-公共支出。如果这笔上缴金额超过卖地收入的话,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财政相对健康。只要它不再承担上缴义务,就可以完全抛弃掉房地产,非常强悍。根据这样的计算规则,我们算出了下表的财政强悍度指标。各位,我在此郑重提示,下表非常值得仔细的看,反复看,非常的有意思
5/n
在讲述财政强悍度这个指标之前,先说个题外话,这31个城市,财政上缴规模最高的前三名,依次是上海北京和深圳,尤其是上海,2020年足足上缴了9067亿,2428万上海人民,人均上缴3.73万元。这真是令人非常震惊的一件事。要知道这些上缴中央财政的钱,是会以转移支付的形式,用于补贴中西部财政的。
6/n
所以,上海人民这是以自己的血汗,以996和007,以早衰和猝死,在供养中西部的同胞啊。给上海人民点赞。
言归正传,31个城市,只有7个城市的财政强悍度指标为正值,也就是上缴规模超过了卖地收入。我在此必须依次列出它们的名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东莞、佛山。并且,我可以负责任的说
7/n
就全国而言,其实也就只有这7个城市,能实现财政强悍度指标正值。本表虽然没有穷举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其实也差不了一两个,都在这里了。极个别城市没有在本表出现,也只不过是因为当地财税官网的建设和维护水平太差,2020年的相关数据发布太慢,而这种城市的财政强悍度,当然也强不到哪里去。
8/n
剩下24个城市,在财政强悍度指标上,统统都是负值,这意味着它们统统都有极高的土地财政依赖性。尤其是南宁、哈尔滨、石家庄、长春、武汉、郑州和重庆这7个城市,财政上缴规模本身就是负值,意味着这7个城市没有向中央财政做出一毛钱的贡献, 反过来还需要中央财政的补贴
8/n
其实也就是向上海这种优秀城市要补贴。当然了,这其中武汉在2020年是特例,其实武汉在2019年还上缴了400多亿,2020年武汉经济表现不好看是没法子的,不能怪武汉。大重庆也是,也就是市区内稍微好点,下辖的那些山区县市都很穷,财政上不能自给自足,也能理解。至于其它那5个城市,全都是省会
9/n
那就真是一点借口都找不出来,需要好好反省,为啥财政挣不到钱。
我们拿第二张表和第一张做个比对,在后五名的位置上有重合的,无疑就是财政最危险的城市,分分钟就有财政崩盘的可能性。好吧,重复出现的就两个城市:郑州和福州。尤其是郑州,财政上缴规模还是负值,而福州好歹还上缴了158亿呢!
10/n
从这个角度说,郑州要长点心了。希望2021年,类似河南永煤债券兑付违约这种差点就把全国的城投债发行给整体打趴了的重大事件,不要再发生了。郑州人民加油!
好吧,情况就是这样了。就这31个重点城市而言,有24个高度依赖卖地收入,占比77.4%。这种比值已经非常高了。如果2021年出现房价下跌趋势
11/n
造成地价下降、土地流拍,那么这24个城市的财政当即就要陷入无法维持的状态,即便是完全停止财政上缴,也极难维持财政平衡。这实在是无法承受的事情。希望这种局面,在2021年会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摆脱对卖地的依赖,并为国家财政,做出更多的贡献!握拳!
12/n
(说明一下,昨天的文章里,表二太原的“全口径税费收入”误用了“合计收入”,导致太原的财政强悍排名过高,所以今天全文重发。连老蛮我这种数据之神都会偶尔犯错,所以,国家统计局在算各种同比增幅的时候,只要错误率能控制在合理的30000%以内,也都是可以原谅的嘛!
13/13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老蛮数据库

老蛮数据库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laomanshujuku

Mar 26
中美逆行,货币反向,是未来核心的宏观矛盾。 中国处于信用周期末端,房地产泡沫破裂,坏账增加,信用收缩,有通缩压力,急需政府主导的信用扩张,对冲泡沫破裂带来的信用收缩。由于企业和居民都已经杠杆过高,只剩下政府加杠杆一条路。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卖地收入也已经开始下降
1/7
只有中央政府借债加杠杆一条路。 因此,未来只能是中央政府加大力度增发国债,投入基建等方向。投入什么不重要,挖坑再埋上也可以,重要的是要保持信用扩张,对冲信用收缩的巨大力量。泡沫破裂的越惨烈,信用收缩的越强烈,政府的信用扩张越需要加大,因此基建的投入将是超乎想象的
2/7
会让过去的基建狂魔小巫见大巫。因此,这方面是有机会的。 如果中央政府的大力举债,主动加杠杆,还无法对冲房地产及整个经济体的信用收缩,被动无序去杠杆,整体仍然是信用收缩,那么央行必然追随美联储,进行量化宽松,印钱买国债,甚至其他资产。 所有这些,无论是泡沫破裂带来的信用紧缩
3/7
Read 7 tweets
Mar 26
商品大周期,大类资产大周期,实际上是资本的大周期。 过去十年,资本追逐科技企业,独角兽,共享经济,新能源等等新经济,投资的总回报非常高。这里面,企业本身的回报不一定高,但资本流向本身,就决定了回报,就能让被投入的资产,价格水涨船高,获得资本增值回报,而不仅是生意本身的高回报。
1/6
最典型的例子,特斯拉,企业本身并不怎么挣钱,但通过资本市场的追捧,特斯拉股价高涨,马斯克富可敌国。这实际上是获得了资本流向的流动性溢价。 由于高回报,资本趋之若鹜,新经济的赛道非常拥挤,产能过剩。最终能走出来的,其实还是靠烧钱,杀死竞争对手,然后反手垄断,靠网络效应,平台垄断
2/6
以新经济之名,实行最古老的垄断之实,从而赚取超额利润。 与新经济热闹非凡相比,旧经济领域一片死寂,资本流出,生意本身也不赚钱,股权资本价格长期下跌,资本投入长期不足。这里面的典型就是石油天然气以及采矿行业。经历了十年大熊市。其中页岩油气曾经赶上了新经济的车,也是烧钱赔本赚吆喝
3/6
Read 6 tweets
Mar 26
三百多年前,康熙时期,国人还留着辫子,清廷还在搞文字狱。当时的大英帝国却出现了一位思想家,约翰·洛克,提出了划时代的思想,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洛克首先通过对圣经的分析,提出“君权神授,上帝(人民)的选择”只不过是人为编造的谎言,用于掩盖统治者依靠暴力获得权力,维持权力的本质
1/7
由于权力来自暴力,那么人们就只能按照丛林法则生活,弱肉强食,赢者通吃。野心勃勃者总想通过暴力篡权,残酷镇压任何反对者。在暴力的轮回之中,总是更没有底线的人胜出,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恶棍继承。这就埋下了苦难的种子,社会总是在大乱大治中周期循环,灾难轮回,不断的反抗与暴动,杀戮与饥荒
2/7
兴亡皆是百姓苦。

洛克的这一点见识,就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人。他提出的财产不可公有,公权不可私有,三权分立,防止独裁,直接影响了美国建国之父,造就了美国百年国运。

洛克的思考,真正穿透了社会权力的底层逻辑,直指人类悲剧命运的核心,暴力因果,无尽循环。权力来自暴力,权力私有,
3/7
Read 7 tweets
Mar 26
我大中国一直以来的经济核心特征,毫无疑问就是“投资驱动”,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产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真真正正的拉动了经济建设。

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所谓投资驱动,本质上就是建设驱动,因此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建筑行业:12万家的建筑企业和5千万的在册就业人员(事实上远远不止5千万)。
1/6
然而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畸形,将杠杆做到了极致。今时今日没有一家建筑单位愿意养着建筑工人,全散布在包工头手里临时需要的叫过来用一下,工资一年结一次,平时只需要买点粮食养着工人就好。没有一家建筑单位愿意购置施工机械,全都是需要的时候租几台,一年结一次租金就行。
2/6
整个行业流行的就是所谓轻资产高负债模式。行业现金流的维持全靠工程款的年底逐级及时结算。但凡有一个结算环节跟不上,整个行业都得坍塌。

这么说,但凡一个行业以轻资产为荣,那唯一的可能结果,就是整个行业整体走向灭亡。绝无其它可能性

2018年全国经济普查,建筑行业的整体流动负债141758亿
3/6
Read 6 tweets
Mar 24
中国通缩,美国通胀!
通缩通胀,本质上是资本严重错配的结果。
无论生产还是需求,都离不开资本,离不开信用。当信用扩张过快,资本大量配置在生产端,而需求端不足时,最终会出现产能过剩,经济进入通缩。这就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情况。当信用扩张脱实入虚,大量错配在资本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
1/6
导致资本过度低配原材料能源,低配劳动力,上游供给严重不足,人力不足,最终会出现通胀。这就是美国2021年以来大通胀的根源。

过去二十年,全世界的资本都流向中国,高配中国制造业。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为全世界生产低廉的产品。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压低了全世界的物价,输出了通缩。
2/6
现在这一切已经结束。中国与世界脱钩,逆全球化过程开始。中国有供应全世界的海量产能,却面临本国居民低迷的消费能力。世界面临海量的需求,却失去了中国的天量产能。这种错配,割裂了资本,割裂了市场,割裂了供应链,割裂了贸易。严重的错配,最终的结果就是中国通缩,美国通胀。
3/6
Read 6 tweets
Mar 24
老蛮:万亿美元失踪之谜!
根据海关数据,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创造的外贸顺差为11322亿美元(21312亿美元出口-9990亿进口)
外资企业(含港澳台企业)创造的外贸顺差为1703亿美元(11233-9530);
国有企业创造外贸顺差为-4476亿美元(2841-7317),注意这是一个负值。国有企业垄断了绝大部分大宗商品的进口
1/4
包括石油铁矿煤炭粮食等,并且国有工业企业基本
没有出口能力,所以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外贸领域扮演的都是纯逆差的角色。

外管局对外贸结算有着非常严厉的规定,一般不允许货款长期滞留境外。你申报了一笔出口,但是最长一年内还没有外汇打进来,外管局的电话就要打进来了。
2/4
这方面外资企业管得稍微松一点,但是外资企业创造的顺差本来占比也不大,1703亿美元,占全部外贸顺差的比值也只有19.9%。民企的话,你胆敢不把钱结回来,把资金长期留在境外,分分钟要被整出翔。

然而,光2022年民营企业创造的这一万多亿美元的顺差,在任何宏观金融数据里都找不到
3/4
Read 4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