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论文有点意思。末尾关于顿悟的相变(phase transition) 的解释大概是这样的:刚开始,每个组件都比较弱,所以每个组件的进步对于整体的进步贡献非常小。但随着各个组件的发展,其它组件会变得更有用,意味着整体的梯度 (学习的速度) 会非线性增加,这就是顿悟 (相变)的真实机制。
如果继续推导,所谓“涌现”的现象,本质也就是多个组件自由组合连接,在摸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突然加速发展的现象。只要足够开放,组件足够多,学习反馈的时间足够长,注定会突破临界点形成加速发展的现象。但具体临界点无法提前精确预测。
如果你理解了“涌现”的底层机制,就会对长期的未来极度乐观,而且知道为什么乐观,而且知道要关注哪一类特征的事物,以收获“乐观”的果实。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硅谷王川 Chuan

硅谷王川 Chuan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Svwang1

Feb 21
关于 chatGPT 的几个预测:

1. chatGPT 现在提供每个月 20 美元的付费服务,称之为 chatGpt plus. OpenAI 积累了两到三个季度的营收数据后,可能到 2023 年底筹划上市。2024年上半年上市后,市值很快突破五百亿美元,甚至有可能突破一千亿美元。

2. 这种估值靠谱吗?有个数据可以比较:微软 2016… twitter.com/i/web/status/1…
5.微软是 openAI 的股东之一,和 openAI 有比较复杂的利润分成协议,但基本上在 chatGPT 的问题上,可以把他们两家看成是一体的。微软会把此技术和其生态内其它工具如 bing, edge 等等牢牢绑定,帮助建立用户习惯和依赖性。并且给其它各类软件服务运营商提供付费的 chatgpt… twitter.com/i/web/status/1…
第六点有误。微软在 Openai 的计算上至少投入了一万台 GPU, 所以如果没有上亿美元的原始投资,不可能在算力上和 chatgpt 直接竞争。
Read 9 tweets
Feb 18
摘自 Stuart McGill, "Ultimate back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终极背部健康和性能) :长期不断脊椎往前倾,容易增加椎间盘突出的风险。这包括:仰卧起坐,久坐,还有骑自行车。其它让脊椎前倾弯折的运动,也必须小心。以前不能体会到为什么体操运动员会有那么多椎间盘突出的问题,现在懂了。
错误的弯腰姿势,即使对于刷牙这种简单的活动,日积月累,也会对脊椎造成伤害。要用举两百公斤杠铃时同样的体姿来刷牙。
专业高尔夫球员,每次挥杆时,脊椎侧弯往往到了 100% 的极致,绕着脊椎的轴心旋转也到了最大值的 96%. 一天这样挥杆 300到 400 次,脊椎不出毛病才怪。
Read 6 tweets
Feb 9
下面这些行为模式,是积累的大敌:

1. 高杠杆赌博,不留余地。
2. 轻信没有纪录的人或组织 (缺乏记忆的体现。没有信用,默认等同于坏的信用)
3. 相信那些无法证伪的理论和伪科学。
4. 在自身进化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提高和外界交往的壁垒和标准
5. 没有持续测试和修正理论体系。
6.… twitter.com/i/web/status/1…
8. 因为偷懒怕麻烦,不愿意提前布局采取措施,有效捍卫自己现有的积累成果,不被外界侵害。
9. 经营一些匿名的社交账号,用各种垃圾邮件,群发的方式积累很多粉丝,本来想利用流量套利,最后一夜之间被平台封杀,之前的瞎折腾全都化为泡影。然后不吸取教训,继续重复这种低劣的操作。
Read 6 tweets
Feb 8
不要迷信现有的任何理论体系,而以此来主观的指导行动。唯一值得相信的是,不断对外测试,获得有效反馈,再改进测试,再修正理论。

有效反馈的定义为有外界能量输入,在自由市场里,通俗的说就是有人愿意买单,而且钱已经到帐。
如果你发现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体系,和书本上的格格不入。要么是个骗局,要么你真的挖到了金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你能低成本的做各种测试,能够迅速得到有效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反馈,就已经领先大部分普通人了。
Read 5 tweets
Feb 7
现实中很多棘手的问题,因为信息的迷雾,无法准确判断,没有马上可用的标准解决方案,需要耐心和忍受, 而且必须承认这是常态。

这时要特别注意,采取任何不可逆行动时,要三思,即使决定后,最好先睡一觉,24小时后再行动。不可逆的行为,本质是意味着减少你的选择权 (即使事后看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稍微等一点时间,新的信息和元素浮现,要么发现原来的问题不再是问题,要么新的解决方案自动浮现,然后意识到之前枉费心机的操作都是枉然。
每次经过这种折腾后,要复盘,检讨为什么会遇到这样棘手的问题,自己在更早的时候能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在源头上避免类似难题发生。这样的折腾 - 内心煎熬 - 复盘做过几轮后,一方面心理上更强大,遇到类似问题还能沉得住气; 一方面对于任何减少自身选择权,置自身于困境的事情会敏感,而提早防备。
Read 4 tweets
Feb 4
人际交流的几点经验:

一,说话慢一点,不要因为着急表达而语无论次,或者只图自己痛快,对不相干的人过多暴露不必要的信息。如果没想清楚,就沉默。这是人年轻时容易犯的通病,需要慢慢磨练。沉默的力量,很多时候,远大于你的想象。
二,交流时,聆听比说更重要。如果你觉得和某人的交流很愉快,多半是因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听众,能够不断引导你,让你直抒胸臆。但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大部分谈话是大家互相自说自话,不断粗暴打断对方,不断想把话题引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边,看上去很热闹其实大家都不舒服。
三,人际关系长期维护需要等价交换。你可以主动先付出一点,但如果对方反应冷淡,就需要减弱或终止投入。成长过程中,会发现以前的熟人朋友,话不投机,渐行渐远,这完全正常,不必遗憾。要不断提高你的朋友圈质量,不要让未今筛选未付代价的不相干的人过于接近,否则常常会有吃了只苍蝇的不适感。
Read 9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