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百宋斋 @ 道非常 Profile picture
红学研究,胡适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诗歌研究,先秦天文学研究,天文考古学,夏商周断代研究,华夏文明上古王年断代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和迁徙研究,上古华夏文明即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和哈拉帕文明研究、古埃及圣书体象形文字即汉字汉语研究,三星堆青铜文明遗址研究、中国早期青异常铅问题研究,清华简研究
Dana W. Profile picture 元妹✊✊ Profile picture influx Profile picture Jiaguwen Team Profile picture pingan1314 Profile picture 154 subscribed
Jun 20 11 tweets 4 min read
6月21日,夏至。
有心学习的,下载高清大图,认真研究日月五星分别位于十二次的哪一次、二十七宿的哪一宿哪一趾、二十八宿的哪一宿哪一度、六十四卦天区的哪一卦。
看清楚,现在的冬至点、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分别在哪里。
哈佛耶鲁剑桥牛津都没有的免费精品课程。
不要生在壶中不知福。 Image 在“夏”字的所有写法里,我最爱这个“夏”字,凝聚了我大爷造字的绝杀技。
最上的结构,是“火”。
里面两道杠,这是老阳,乾卦,表示华夏天子。
上面一弯,这是大禹首戴钩钤。
下面两道竖杠,是象牙,也是九鼎的“双足”,同音通假“参宿”。
两边是“明夷无妄”耳,还是春分秋分。
下面是犁,大禹祠下群象耕田。 Image
May 31 10 tweets 3 min read
简单地说一说 Atlantis 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家都觉得这是柏拉图编的,为了宣扬其歪理邪说。
但我对 Atlantis 的存在深信不疑。
Atlantis 毁于柏拉图时代之前的大约9000年前,实际上就接近了小彗星撞地球的“新仙女木事件”,那是公元前10773年6月25日清明。
我认为,Atlantis 就在北纬30°摩洛哥海岸。 Image Atlantis 得名于 Atlas ,很多人不知道,Atlas 的原型是我亲大爷蜀王、鸮王,其本尊是参宿大神。
Atlas 的爹地是海神“波塞冬”,其原型就是炎帝、洞庭君。
Atlas 得罪了宙斯,被罚双肩顶苍天——这个故事大家听着熟悉吗?
显然,这是化用了黄帝左彻制作“蚩尤”模型负重的史实。 Image
May 26 16 tweets 6 min read
Nubia,圣书体象形文字写成这个奇怪的字符。
这是尊神和法老的坐具,读什么呢?伤脑筋。
我先前推测是“床”,同音通假“纯”。

但 Nubia 还有另外几种写法,标红的这一组,从左向右可以读成:鸾皇蜀王。
“蜀王”两个字反切拼读,确实可以读成“纯”,于是通假“床”。
可是,Nub 是如何读出来的呢?

Image
Image
Nub,辅音 N 应该是“鸾”的声母。
辅音 B 从哪里来呢?搞不懂。 Image
May 19 32 tweets 6 min read
偶然看到胡适的墓志铭。
如果我有一枚核弹,台湾岛将不复存在。
胡适,是作为人渣垃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极品。
这是一个卑劣的谎言家,无耻的伪君子,不学无术,长袖善舞。
胡适,伙同蔡元培、董康、陶湘、陶洙、马裕藻、顾颉刚、汪原放等人,炮制了祸害中国百年的“新红学”谎言,祸国殃民,死有余辜。 Image 胡适,是老流氓蔡元培的“小三”,卖 P 眼求荣。
欢迎胡适在台湾的后人跟我来打官司。
我等不及你们全家灭亡,断子绝孙。 Image
May 13 22 tweets 3 min read
彝人历史上有“六祖分支”的重大事件,六祖分别向三个方向迁徙。
“六祖分支”发生在“大洪水”时期,这个“大洪水”似乎不是公元前10773年6月25日清明小彗星撞地球的“新仙女木事件”引发的,而是大禹治水时期,大约在公元前2350年前后,两河流域。
三个方向,向东就是夜郎国,向西就是“巴比伦”,向北就是赫梯。 Image 这三个方向,大体代表了夏、商、周三大族群的分布。
实际上,“明夷无妄”的圣书体,正好可以直接读作——

夏、商、周

当然还可以读作——

六祖分支 Image
May 6 104 tweets 30 min read
Babylon,根本是个胡说八道的释读嘛。
按圣书体的写法,Babylon 本应该读作“亳”。
亳,就是商都呢。 按圣书体的写法,Babylon 的本字还可以读作:周。
从地理位置来看,北纬32°,确实像周。 Image
May 5 16 tweets 6 min read
《路史》记载的天皇氏,“望获强尊”,四个字,一直让我头痛,看到就像孙大圣被秃驴念了紧箍咒。
“强尊”,我后来想明白了——“尊”,通“瓮”,在圣书体中就是猫头鹰符,读 eng;也可做小鸟符,就是 wu(吾)。
“强尊”,是什么鬼呢?
就是“古埃及”自称的国名,如图二。
这是“昆吾”、“八尊”,华夏天子帝都。
Image
Image
现在,“望获”是什么鬼?
获,读 hu,这就好办了,可以同音通假“宿”。
可是,mong/meng 宿,是什么鬼?
我脑袋快要爆炸了……
这时我眼角的余光看到了越南语的发音 vong。
我的小命立即被我大爷拯救了。
Vong hu,就是“房宿”!
赞美伟大的大爷! Image
Apr 26 11 tweets 4 min read
关于《天象列次分野之图》,我已经写过很多文字了。
这个星图的外圈,是颛顼元年公元前2629年冬至当天的北天星图。
冬至点在正上方的“玄枵”中,牛宿一是小雪点,黄经240°,对着正“丑”位。
这张星图,不但标示了十二次、二十八宿如何划分,还无可置疑地展示了十二次、二十八宿是黄道坐标。 Image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还有内圈,我曾经也写过文字来论述。
内圈有两个相交的大圆,这是黄道和天赤道。
大圆的两个交点,就是春分点和秋分点。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没有标记春分点和秋分点,但既然这是北天星图,冬至点在玄枵中,二十四节气在北天黄道呈顺时针流转,我们不难判断二分点在哪儿。
Image
Image
Apr 22 29 tweets 8 min read
圆盘是一份有趣的天文历法图,是北天阳历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按顺时针方向循行。
而且,这时令季节的变化跟“风”有关。
我看到这份图,立即知道,这再次证明所谓阿卡德或者古巴比伦文明就是华夏文明的次生文明。
这是北天的“八风”,“八风”流转,推动时令季节的变化。
中外考古界十分无知。
Image 圆盘中的八个角,对应的是启闭分至四时八节。上冬至,下夏至;右春分,左秋分。
阿卡德人的Nisa月(一月),对应华夏传统阳历的寅月,可见这是受到夏历“正月建寅”的影响,再次证明所谓“Sumer文明”就是夏朝。
Sumer是“巳午未”的音译。 Image
Mar 31 8 tweets 2 min read
感谢热心推友Kate @Callitoo_kxh 鼎力相助,找到了林向旧文《“三星伴月”话蜀都——三星堆考古发掘琐记》。
本来想看林向对出土青铜柳叶剑的详细描述,结果并没有,文中只是简单提了一句。
但我看到了更惊人的事实。
将三星堆遗址定为“蜀都”,这是从郭沫若就开始的调调,经林向和冯汉骥等鼓吹,遂成定论。
Image
Image
这些人将三星堆遗址指认为“蜀都”,证据材料主要是《华阳国志·蜀志》。
这种行为,仿佛完全没有受过正规学术训练,否则就是故意“指鹿为马”。
任何古文献,都必须经过辨伪存真的校勘,才能拿来或放弃作为有证明力的证据,不能主观任意“为我所用”。
《蜀志》记载,古蜀国是个热带国家,有大象犀牛!
Image
Image
Mar 28 17 tweets 1 min read
中国考古学界很无知,对先秦天文历法一窍不通,文献史料对重大事件发生时出现的天文历法特征的精确记载,考古学界一项都看不懂,所谓“考古”早已沦为文盲说瞎话,欺上瞒下,坑蒙拐骗。
要说中国考古学界“实证”了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根本是自欺欺人的谎言。
华夏文明已经有超过12万年的历史了,文盲们。 中国考古学界对华夏文明的追溯,实际上是对华夏文明灿烂辉煌历史的严重贬低、遮蔽和歪曲。
按中国考古学界的说法,华夏先民两百万年来都只是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窜来窜去,好东西都是别人送来的——这是什么人在打发叫花子吗——用别人送来的好东西,居然汇聚成了浩浩荡荡的文明洪流。
Mar 26 20 tweets 6 min read
不久前,位于广州黄埔的南海神庙举办盛大的“波罗诞”庙会。
南海神庙原名“波罗庙”,供奉“南海之神”祝融,又称“洪圣”;“波罗诞”就是洪圣诞,正日是阴历二月十三日。
有趣的是,从来没有人说清楚讲明白什么是“波罗”,什么是“祝融”、“洪圣”,为何尊神生日是二月十三日。 Image “祝融”,是南方炎帝,火神。在华夏文明上古“敷教台”时期——即所谓“古埃及文明”——“祝融”尊号在圣书体中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等同“朱鹮帝”的写法:蛇+玄+鸟+帝。
一种是等同“蜀王”、“鸮王”的写法:长方形符+羽毛符+小鸟符。
“朱鹮帝”通常指黄帝,“蜀王”“鸮王”则是炎帝。
显然,“波罗诞”大有来头。
Image
Image
Mar 25 29 tweets 11 min read
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展出的“笄发青铜人头像”,展览方公然谎称是三星堆八号坑出土,再次凸显了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首的三星堆考古团队的无知、愚蠢、低劣和败坏。
这个青铜人头像脑后焊接的“发笄”,绝不是出土于八号坑,这是为北大孙华“笄发族”的胡言乱语量身定做的丑陋“蝴蝶结”。
丧心病狂的造假。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三星堆自1986年7月开始大规模考古发掘以来,考古团队就开足马力肆无忌惮地撒谎、造谣、造假。
四川文物考古所的陈显丹,在当年“发掘日记”里就明确指认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
这不是陈显丹一个人的问题,这是整个考古团队的问题。
三星堆是“古蜀国”?证据何在?
一丝一毫都没有!
Image
Image
Mar 20 10 tweets 4 min read
很多有趣的图片常看常新。
例如我大爷,有很多尊号,或者化身,其中之一是“阏伯”,又叫“鱼凫”,圣书体象形文字写作 鹅+足形符。
足形符,是步,同音通假剥,转注为复。
但是我一直没明白,我大爷头上为啥顶着一只鹅。
当我再看图二,就明白了。
双杠符,是涯,读ngai,跟双角蛇读成——
涯伯——阏伯。

Image
Image
Image
于是我就明白了,鹅+日,就是阏伯、鹅步、鱼凫。
我大爷头顶的鹅,是 鹅+日 的简写。
鹅+日,读成 牛一,就是牛宿一。
我为什么知道我大爷就是牛宿一?
因为我精细研究过丹德拉神庙黄道带浮雕,上面的鹅,正好代表牛宿一。
浮雕复写本下方,人马座和摩羯座中间的那只鹅,鹅喙就是牛宿一。
Image
Image
Mar 19 11 tweets 4 min read
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首的三星堆考古团队,一边搞考古发掘,一边大肆造假撒谎,欺骗国家,欺骗人民,诈骗科研经费,坐地分赃。
骗子们的胡言乱语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而且暴露了极其严重的问题。
就在三年前,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一则重大新闻——三星堆遗址发现了4500年前的大米。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媒体内个一片欢腾,不知道这是找死。
三星堆现有八个器物坑,三星堆考古团队强行将烧埋年代压低到公元前1200年前后。
这就出现一个严重问题了——
4500年前的大米,究竟是在哪个坑里发现的?
4500年前的大米,怎么会出现在3200年前的器物坑里呢?
万娇后来改口说,是3000年前的大米。
骗子哪句话是真的?

Image
Image
Image
Mar 18 23 tweets 7 min read
三星堆博物馆必须公开说清楚讲明白——三星堆文物上海展出的青铜神像仿制品,为何跟原件相差巨大。
长期以来,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首的三星堆考古团队将图二图三的青铜神像头饰谬称为“蝴蝶形发笄”,简称“蝴蝶结”。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无知和愚蠢。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该头饰,是史料文献记载的大禹“异相”之一:首戴钩钤。
“蝴蝶结”实为刀鞘,原本插着一把“房宿大弯刀”,我认为这把刀就是江西新干大洋洲墓葬出土的一把青铜刀。
“首戴钩钤”的异相,是证明三星堆遗址为夏朝文物的有力证据之一。
Mar 14 13 tweets 4 min read
懿王元年“天再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又一项关键课题。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刘次沅研究认为,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当年4月21日的日环食“完美地解释了”“天再旦于郑”,该结论被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纳。
刘次沅对这次日食做了详尽的研究,看起来真像那么一回事,可惜出现了一个严重的Bug,瞬间破产。
Image
Image
什么叫“旦”?
旦,就是日出嘛。
昏,就是日落嘛。
天再旦,就是发生了“两次日出”的天象。显然,这是日出之后发生了大食分的日食。
刘次沅研究出来的公元前899年4月21日的日环食,食甚发生在日出之前,是一次带食日出的天象,根本不存在“天再旦”。
Image
Image
Mar 13 15 tweets 4 min read
3月14日子正时分,朏。
朏,是一个重要的西周月相术语,也是华夏文明观象授时绝技的重要观测标准。
中外学界从来都不知道“朏”是什么,夏商周断代工程当然也不知道。
朏,就是娥眉月,月亮的视黄经跟太阳周年视黄经相差45°。
根据“朏”这一月相,就可以推知太阳所在的黄道天区,日躔某宿某度。 Image 我将3月14日“朏”的南天星空调转一下,用黄道坐标标记。
细心好学的读者可以对比一下日月的黄道干支刻度。
根据当天的纪日干支体系,太阳正好位于“丁丑”,月亮在“壬戌”,正好相差45°。
测定月离娄宿七度,因此可以推知日躔室宿三度。
月相,是华夏文明观象授时绝技的重要观测手段。 Image
Mar 10 15 tweets 5 min read
3月10日,阴历二月初二。
民谚称“二月二,龙抬头”,历来从未有人作出过准确合理的解释。
龙抬头,跟《周易》乾卦爻辞有关: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看见龙出现在田野上,赶紧找大人帮助。
研易者从来不知道“龙”是什么,于是解释得千奇百怪。
龙为天马。天马,就是天驷,天驷就是房宿。
房宿出现在田野上。 Image 二月二,房宿出现在田野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阴历二月,通常对应阳历两个节气:惊蛰和春分。
二月二,房宿出现在田野上,是指春分点在房宿,春分交节后,二月二当天日出时刻,房宿正好偕日东升,完整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
房宿天区大致西起西咸三(所在的黄经线),东至键闭(所在的黄经线)。
Image
Image
Mar 8 100 tweets 2 min read
今年2月28日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71周年,这一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它不仅说明了DNA为什么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且说明了基因的复制和突变等机理,因此对现代科学、医药和日常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谁也不曾料到,在探索DNA分子结构的过程中,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竟然与咫尺之遥的真理失之交臂,而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却先拔头筹,万古扬名。

以下编译自 原作美国《时代》周刊 Michael D. Lemonick
Mar 4 14 tweets 4 min read
3月5日,惊蛰。
交节时刻,太阳周年视黄经345°,日躔危宿十一度。
惊蛰一交节,阳历进入卯月。甲辰年卯月的纪月干支是“丁卯”。
惊蛰,是卯月的起始;春分,是卯月的“中气”。
阴历二月通常对应着阳历的惊蛰和春分。
如果正月后的阴历月只对应上惊蛰,而没有春分,这个阴历月就要被设置为“闰正月”。 Image 按西周中晚期以来至今的纪日干支体系,惊蛰交节当天是“戊辰”日。
按历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公元前118258年12月8日以来的纪日干支体系,当天是“乙卯”日。
华夏文明不迭不乱绵延将近12万年的干支纪历体系,始乱于商汤,再乱于西周。
从玄学角度来说,商汤变乱干支历,导致华夏文明江河日下。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