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 Profile picture
说什么是你的自由,做什么是我的权利,如果我做的得不到你的赞同,那就对了,否则我将与你一样平淡无奇。
dontry Profile picture Wang Profile picture 和諧D Profile picture Robby Zhang 🚢 Profile picture 老农民 Profile picture 18 subscribed
Sep 7 6 tweets 1 min read
昨晚和潘乱、戴某连麦,聊了淘宝微信拆墙的话题,还有对于支付宝的影响、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内墙是怎么竖起来的,整场直播下来信息量还挺大的,照例整理重点如下:

先说淘宝微信拆墙的背景,始于2021年多个部委对于互联互通的文件指导,当年年底淘宝的url链接就能在微信里打开访问了,但这更像是双方配合匆忙上马的自证,并没有怎么动底层代码,链接的可打开率非常不稳定,我刚试了一下又是「如需浏览,请长按网址复制后使用浏览器访问」。

相比流量的敏感性,电商和支付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属于消费链条的前后置关系,同时也有更加直观的行业感知,非常适合作为整改示范,所以两家公司在这件事情上的消极性会低很多。

但在核对了一轮消息之后,我们都发现阿里在推进拆墙的事情上,其实比腾讯要急很多,做了很多主动性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三年之期已到,阿里需要拿出合规成果,另一方面,淘宝被拼多多打得很难受,争取到微信支付,对业务端是有好处的。

戴某在阿里的体系里待了十年,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穿膛而过,提供了很多增量信息和内部视角,比如淘宝那边前几年就由用户增长部门牵头,专门选了少量商家做封包实验,就是为了测算增加微信支付之后的实际效果,最后发现对中老年用户的转化率提升非常好。

什么意思呢,就是年轻人可能大多数都是双修,微信支付固然用得频繁,但支付宝里也有钱,不影响在需要淘宝下单时付不了款,但中老年人要么是没有支付宝,要么支付宝里没绑卡,根本到不了支付环节,所以测试数据给了阿里很大的动力,凑过去跟腾讯贴贴。

但微信支付那边其实并不太需要淘宝,这里也有两层关系,其一是微信支付是要降份额的,潘乱还记得去年腾讯年会上这句话被明确提出来过,但在传播时被紧急抹掉了,不安好心的外媒也报道过这事,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支付渗透率太高不是好事这个结论,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线下支付已经接近91开了,继续下去妥妥垄断,所以对于淘宝送上门来的大礼,微信其实会觉得烫手,卡了好久。

如果你们有注意到,微信支付在很多场景里会在调用界面下附上银联的云闪付链接,这在以前可能会是非常匪夷所思的情况,银联这是给了多少钱能让微信支付推荐竞品啊,而现在大家都心知肚明了,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能说国情如此,无害化很重要,平台公司都要克制一些,不必要的剩余份额还是应降尽降吧。

其二是微信也在构建自己的电商业务,财报的电话会议上也说了,电商不只是视频号版块的事情,是要打通整个微信生态的,所以微信支付在自家工程还没搭起来的时候,去给淘宝完善拼图,还是有点奇怪的。

所以两边拆墙的心态是不同的,动工早,完工晚,已是很不容易。(1/nImage 如果说淘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墙的,2008年屏蔽百度爬虫是一个关键节点,戴某说这个决策后来在内部评价甚高,因为相比失去的搜索流量,淘宝获得的收益要大多了,包括用户心智上的,网上购物就只能去淘宝,以及在商业化层面,整个变现系统不再需要百度这样的外部配合,阿里妈妈就能一手抓住。

再就是2013年前后,不光是和微信互断,以前相处甜蜜的蘑菇街和美丽说也开始失去了淘宝的支持,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PC互联网时代淘宝建墙还有所节制,是因为Web端天然开放,不可能完全自绝于那片海洋,所以在屏蔽百度的同时,淘宝也在大力发展淘宝客,而淘宝客基本上都是百度的站长,由他们去从百度那里薅流量卖给淘宝。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带院墙成了默认选项,Web生态直接垮掉了,全都到了App里,更加方便各大平台去做排他设计,电商尤甚的原因在于前半段属于供给稀缺的环境——当然现在不一样了——抓住了商家就能抓住用户,所以淘宝相当于一直在惯性冲刺,延续着2008年尝到甜头的传统,直到「二选一」成了电商大战里的标配,终于求锤得锤。

此时潘乱发散了一下「二选一」的历史,最早的例子其实是腾讯打击51做的彩虹QQ,正好也是2008年,2008年是一次开幕,大家应该感触很深,当时51从腾讯挖了十几个员工去做彩虹QQ,相当于一个外挂程序,理解了QQ的客户端并在上面新增功能,腾讯当时就下弹窗了,要么卸载彩虹QQ,要么直接自动退出QQ账号。

再往后才是更多人知道的、也是头一次让监管部门意识到互联网公司影响巨大的「3Q大战」,以及各大安全软件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报毒,整个底线完全被破坏掉了。

我是觉得可能是因为网民们对于「二选一」的经历实在是太丰富了,已经习惯了这样竞争手段,加上电子斗蛐蛐的乐子也确实存在,所以微信和苹果该选谁的反智话题挂在热搜上这么多天,也是叹为观止的,知乎甚至都出现了微信为什么不主动下架硬刚苹果的热榜,幕后有没有推手我不敢说,反正这波操作就很眼熟。(2/n
Aug 4 5 tweets 1 min read
马斯克带着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核心团队,以及植入人脑芯片的第一个受试者,参加了MIT科学家Lex Fridman的播客,一聊就是8个多小时,是的,你没看错,全程8个小时的对谈,信息密度极高……

可以看得出来,马斯克很欣赏Lex Fridman,这是他第5次做客Lex Fridman的节目,聊得也很松弛,不仅限于脑机接口这个主题,我刷完整个接近10万字的文本,摘了一些重点给你们看看:

- 脑机接口的人类受试者缺口依然很大,因为监管批准速度有限,马斯克希望今年可以实现10个受试者的目标,目前只有2个人接入了Neuralink的芯片,未来芯片上的电极数量会越来越多,并达到1Mb/s的传输速度,超过人类打字或是说话的带宽。

- 通过神经链接交谈的人类,将有机会颠覆现有语言的表达效率,就像人们听这期播客,可能都会用1.5倍速甚至2倍速,因为1倍速太慢了,信息消费的效率远高于信息创造,这是低带宽社会的缺点,但是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口舌,而是直接在大脑之间进行桥接,那么信息就可以像rar文件那样交换,得到无损压缩的过程。

- 因此,Neuralink的长期愿景就是扩增人类的通信带宽,并推动人工智能和人类共生,如果人工智能以1Mb/s的速率说话,而人类只能以1bit/s的速度回应,这幅场景就像是对着一棵树讲话那样荒诞,我们需要在生物性上也让人类跟上人工智能的步伐。

- 人类可能是意志的附属物,大脑皮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脑部结构里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比如人类追求性爱的乐趣是很频繁的,而且并不总是出于繁殖需求,他们只是重复同样的动作,然后从中取得快感。实际上我们已经获得了赛博化的增强,比如手机、电脑这些设备,甚至是Tinder,它们作为外接的第三极系统,取悦并扩大了我们的计算能力。

- xAI和Grok的使命,是理解宇宙的本质,人类终其一生也搞不清楚的课题,希望人工智能可以攻克下来。(1/n) - 脑机接口已经有了第2款产品Blindsight,它和之前解决脊髓或是大脑本身的神经元损伤不同,会直接触发视觉皮层里的神经元,使完全失明的人也能重新看到世间万物。就好比说,只有先发明了字母,才能产生「荷马史诗」,我们需要从基础性的能力开始赋权人类。

- 脑机接口技术不可能将风险完全降低到零,所以不指望能够很快的获批安装到正常人体内,但它的回报对于残障人士是很高的,所以风险也就相对低了下来,如果能够成功的为原本能力低于平均人类水平的残障人士提供超过普通人的通信速率,那么脑机接口也就有了「超能力」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谋求政策绿灯。(什么五号化合物……)

- 比如在恢复视觉的尝试里,我们可以逐渐增加分辨率直到比人眼更高,让受试者可以看到正常肉眼无法捕捉到的波长,这就是某种形式的超能力,他们可以看到普通人类看不到的东西。

- 此处省略一些两人关于体验致幻剂的疯言疯语……

- 脑机接口其实是一件管理输入和输出的设备,它读取电信号,也生成电信号,我们这辈子经历的一切,气味、情绪等等,都是电信号,虽然把整个生活经历都归咎于神经元上电信号传输有点诡异,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这点,如果准确的触发对应的神经元,那么就一定能让你闻到某种气味。

- 大脑相当于一台生物计算机,零部件出了故障,就会影响运行,而脑机接口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比如你不幸失忆了,我们无法直接恢复记忆,但能恢复你创造记忆的能力,记忆是我们的核心,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毫无痛苦的解体,然后过了一会儿又还原回来,会怎么样?只要记忆没有丢失,你的身体解体过这件事情根本就无关紧要。死亡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记忆的丢失。

- 创办Neuralink,是为了对齐即将到来的AGI时代,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太聪明了,如果人类自身不加速进化,将再也无法分辨人工智能有没有骗你,这会持续加剧将文明托付给人工智能的担忧。所以要在未来几十年里,向数亿人植入神经链接,让他们的智能和人工智能并驾齐驱,由此一劳永逸的实现安全性的对齐。

- 为什么手机里的AI那么笨?因为使用者的输出速度太慢了,手机非常绝望的想要理解你到底想要什么,但每一次的按键在AI看来都是在等一棵树提出需求。人与机器的结合不会过于遥远,我们将有机会在10年的尺度上看到一些变化,甚至有信心在未来一两年里,看到植入了大脑芯片的人类在电竞比赛里战胜职业玩家。(啊这算是开挂吧……)(2/n)
Jul 1 10 tweets 3 min read
这几天清了一遍网盘,发现今年到现在为止的好片不少,片商和UP主的产能都在回升,于是顺手整了一组上半年十大番号的清单出来,总有一些欲望,值得永久收藏。当然Buff还是要叠满,各花入各眼,何必问来人,标准都是个人的,杠就是你对。

Top 10:MEYD-911

夢実かな,我愿称之为2024年最强新人,新一代人造人领袖,AKA深田咏美Ultra,或者说,深田咏美的最终整容目标,大概就是夢実かな的这副模样,眉眼含娇,妒风笑月。

东亚男凝的主流审美离不开对于长发飘飘的执念,所以在成人行业里,短发UP主真的不多,所以反而会有更加强烈的记忆点,比如纱仓真菜、里美尤利娅或是滨崎真绪,都在某种程度上受益于「冷门赛道」,而夢実かなえ则是青出于蓝,把秀丽和精致的数值拉满了。

要知道,她出道宣发的年龄是34岁,可以说是从逆风局开打,却没有一头扎入过熟人妻的品类里,而是选择了以高打低的御姐定位,完全属于是对身材管理、带妆颜值和表演能力的高度自信,而市场的销量和人气也没有辜负这份自信。

这部MEYD-911以口交和吞精为主题材,但也有本番安排,怼脸拍摄的大量镜头非常考验表情细节,但被UP主承接得非常到位,可骚可欲,色气扑面,甚至连衣品都延续了她出道以来的个人风格,很有都市感。

总之,非常惊喜的上新王炸,发片频率相当稳定,平均一个月一部,每一部的质量都有保证。(1/n)Image Top 9:SONE-028

其实大多数注重保持身材纤细的UP主驾驭不了泳装题材,尤其是比基尼款式,因为在做到该痩的地方瘦了之后,没办法同时做到该大的地方大,而竞泳水着的亮点就在于胸臀部位能否撑起泳衣布料,呈现出紧绷Q弹的视觉美感。

而小宵虎南来拍这部片子,无疑有些「超模」了,毕竟原本就是以神乳之名入行,甚至一度被S1列为三上悠亚的继承人,她的身材优势完全被发挥出来了,几套泳装玲琅满目的切换下来,唯一不变的是勒肉感,所谓「十年炼金无人问,一朝肉腿天下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像是星宫一花拍的同题片子PRED-686,对比下来就很明显,镂空泳衣穿在白幼瘦身上有如松松垮垮的布条,从加分项变成了扣分项。

导演也很懂,给了小宵虎南很多水下镜头,场地也没有选在大家熟识的那处三角泳池,而是似乎租了一栋泳池别墅,三男一女昼夜连拍,可以说是下了血本,最后的成效也值得反复回味。(2/n)Image
May 22 6 tweets 2 min read
这几天在各种群都能看到厂长的那条微博截屏:

去年在拼多多做了2亿流水的日用品商家,利润55万,毛利甚至是负的,靠的是订单量大,在包裹里塞游戏卡赚广告费,扣掉亏损后,一年到手55万。

我看了一下讨论,还是比较分裂的,普通打工人都在怀疑资本家怎么能这么苦逼,卖惨卖过头快把自己打造成慈善家了,倒是电商从业者多半表示对此已经麻了,这年头卖货能稳住成交规模还有赚头已经很幸福了,要啥自行车呢?

这个例子固然不能代表所有电商卖家都水深火热,但是据我所知,在消费预期迟迟未到的市场里,很多工厂直发的店铺要想保住产线不停,确实也只剩下了卷价格这一条路。

有人骂骂咧咧的说只要拼多多不倒电商就活不了,其实问题也不在这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没有拼多多也会有拼少少出现,你不可能寄希望于在消费升级的一片歌舞升平里,永远不会有人去注意到下沉市场。

我不是在说存在即合理的套话,这几年来拼多多打得阿里京东都意识到要回头确立「价格力」的重要性,是非常刺激的打破马太效应的典型,通过破坏原有的商业生态,为市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至于新的好还是旧的好,这种价值判断可以吵得无休无止,我觉得意义不大。(1/nImage 前几年有一类热门的自媒体选题,就是去拼多多的买家秀(商品评论区)里发现一个真实的中国,比如200块钱的液晶电视,从晒图里才能看到都是什么人在买——大多数都是家徒四壁的环境,以及用户觉得可以花200块钱买台电视特别开心——这就是关掉主流互联网滤镜之后的情景。

每个人都会嘲讽知乎人均年薪百万,但是以为这个世界都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有喝奶茶、坐地铁、玩原神,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知乎式傲慢。

所以换个角度,如果所谓的普通人在拼多多买到了200块钱的液晶电视,他大概率会对商品质量感到不满,诧异于拼多多上卖的都是些什么残次玩意,这平台一定没救了⋯⋯这判断很合理,阿里京东以前都是这么觉得的,直到发现不对劲之前,电商平台从来没有职责是要去为市场锚定底价,你找到利润最薄的商家,然后呢?怎么卖广告卖流量卖位置?

但其实你现在去看拼多多这几年的财报,广告收入和佣金收入真的都没少赚,这就是设计商业模式的价值了,就像美国笑话里经常讽刺税务员,大力士挤过的干瘪橙子给到税务员手里,还能榨出满满一杯橙汁,拼多多可以在打掉利差的同时依然拿走平台的那份抽成,这就是它的本事了。(2/nImage
Apr 24 6 tweets 2 min read
二游玩家圈发起的「有男不玩」这波乐子,发展方向变得越来越吊诡了,推特上可能没什么关注,但我觉得整个血流成河的盛况,真的值得盖上一个人间观察的印章

我尽量简洁的总结一下背景:

在主流二次元手游的商业模式基本上都固定在了抽卡——也就是花钱买角色——之后,部分玩家开始对抽到的角色产生一种占有欲,要求角色在设定上完全忠于自己。

圈子里的术语叫作「ML」,即「Master Love」的缩写,起源于二游祖师爷「Fate Grand Order」,大多数RPG二游的世界观都是让玩家扮演类Master的人物,然后通过抽卡组建自己的配队,而抽到的人物会对玩家产生爱恋之情。

但是「Fate Grand Order」只能说开创了「Master Love」这个概念,它本身并不是后面出现的「ML」游戏,或者说实际上原本不存在「ML」游戏这个品类,只不过二游世界观的同质化——开场都是由玩家扮演一个失忆的指挥官式人物,然后逐渐认识新的角色——这种演绎的好处是,可以让游戏厂商习惯于保持主角脸谱的模糊化,以削弱传统RPG里主角自带的人格,加深玩家的代入感,同时把重点放到氪金角色的塑造上。

而「ML」游戏的标准粗略来说,就是要全女卡池、女角色要一心爱慕玩家、最好还要有誓约系统等等,由此满足玩家开后宫的娱乐需求。(1/nImage 纯粹的「ML」游戏其实不多,而且生产方以小厂居多,真的很容易理解,因为游戏性欠佳,所以只能靠媚男打开市场,而这种行业格局也让很多「ML」玩家长期感到憋屈,甚至产生了赛博捉奸的敏感性,只要发现抽来的纸片老婆在剧情里有和其他男NPC眉来眼去,就觉得自己被牛(NTR)了⋯⋯

除了这种有些让人担忧的精神状态之外,「ML」玩家的另一条腿也跨在性别冲突的战场里,他们认为女性从业者在游戏公司里日渐增加且活跃,导致媚男元素越来越低,游戏里女角色的性情开始变得跟现实里的「xxn」(小仙女)一样独立起来,不甘于做玩家的后宫了。

还有就是因为女性玩家的活跃,会在反馈层面向游戏厂商提供「不要物化女性」的信号,直白来说就是不希望女角色过于媚男,而游戏厂商有时也会以改小胸部这种手段应对,这又进一步触碰到了「ML」玩家的逆鳞:你们(女玩家)的乙游里各种男鸭子卖肉我们可是没去找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嘛,为什么要破坏我们的福利?

扯偏一点,其实在我看来这本质上是「Pay to win」种下的恶果,当玩家需要用一个又一个的648才能换来心仪的角色,对于角色的控制欲自然也会变得商品化,就像我有次看到有人直播老游戏「空之轨迹SC」,到了最后的剧情阶段需要配4个4人队伍通关,有新进来的年轻观众充满羡慕的问主播抽了多少钱才凑出这么多角色,就很难绷。

总之,以男性为主的「ML」玩家痛恨自己的权利遭到侵蚀,这种悲愤可以理解——现实里我被彩礼压得踹不过气,连游戏里被虚拟老婆舔爽的体验我都保不住了——日积月累下来,就形成了一句千锤百炼的口号,或者说纲领:「有男不玩」。(2/nImage
Mar 1 7 tweets 1 min read
Business Insider的深度长文:Google是怎么变得乏味(boring)的?

仅仅两个月前,Google大张旗鼓地推出了其新一代AI模型Gemini,并且兴奋的在一篇长达1600字的博客文章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消息,还附上了精彩的宣传片,立刻在AI研究圈和科技媒体中引发了一番热议。

然而,这股热潮很快就被新的焦点所取代。

就在当天晚些时候,OpenAI推出了Sora,一个能根据文本提示生成长达60秒视频的工具,立刻引起了轰动。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亲自在 X上接受用户的创意请求,实时分享成果。形容这一工具的词汇如「惊艳」和「令人震惊的强大」频频出现,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好莱坞未来和深度伪造技术潜力的讨论。

紧接着,Google 不得不匆忙解释为何其图像生成工具生成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种族描述不准确的图像。Google解释说,过于严格的安全措施导致了在某些情况下的过度纠正,在其他情况下则过于谨慎。业界人士开始质疑Google是否存在文化问题,并有声音要求身为CEO的Sundar Pichai下台。

这是Google面临的又一次打击。「这对公司来说是一场公关灾难,」一位现任高级员工透露。「Google 员工对此感到非常不满。」

自2016年以来,Pichai一直宣称Google是一家以AI为核心的公司,但Google在将其基础研究转化为引人注目的产品方面一直挣扎不前。

Google从行业先锋到被认为是落伍者的转变并非新鲜事。

如今的Google已经25岁了,在科技界,这仿佛已经历经两个世纪。它见证了五任总统和两轮互联网泡沫。它那曾经年轻的创始人现在已成为名誉高管,甚至将公司名称从一个充满未来感和智慧的名词打造成了大多数人三岁就能学会的动词。

但近几年,Google面临的新问题让人担忧:对风险的忍耐度下降、创新受限、裁员,以及其标志性产品如搜索和Gmail质量下降的说法。这些问题加剧了人们对Google的看法,认为它已从硅谷最令人向往的工作地点变成了一个它曾承诺永远不会成为的东西:乏味。(1/n Google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人才流失、产品陈旧,以及对其广告业务的过度依赖。这些不仅仅是Google本身的问题,也引发了关于硅谷整体的更大问题:当一个曾经以无限创造力和背后潜藏着数十亿美元机会为人称道的自由奔放公司失去了光彩,我们该怎么办?

Google在2004年上市时,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向投资者承诺,他们的公司将不会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并且他们也无意让它成为这样。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们信守了这一承诺。Google塑造了硅谷文化的新模式,成为了工程师的乐园,提供丰厚的福利、高薪和一种信念,即长期投资总是优于短期回报。

回顾Google成立初期,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甚至亲自为员工提供午餐服务。随着公司的发展,Brin和Page不愿意让他们简洁、强大的搜索引擎界面变得杂乱无章,直到他们测试了最终证明是Google财富之源的搜索广告。广告业务的成功为 Google 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为其提供了自由去探索前所未有的创意。

「那个时代的对员工极好、给予他们所有权的文化是新颖且大胆的,」一位资深员工如此回忆。Google当时不仅构建了巨型互联网气球,还利用卫星图像几乎绘制了整个地球,建立了自己的高速互联网,甚至尝试延长人类寿命。

2012年,Business Insider列出了10个理由,称Google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包括它将极好的福利变成了创业公司的标准,以及创造了「我们现在依稀记得的Google Glass」。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创始人开始对日益增长的官僚主义保持警惕。2015年Alphabet的成立,意在将Google的高风险投资置于核心业务之外,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在技术行业,革命性的思想驱动着下一个增长领域,你需要感到一些不适才能保持相关性,」Page 当时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写道,然而这个预言比他想象的更加一语成谶。(2/n
Jan 30 9 tweets 2 min read
Quset Mobile刚刚发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年度报告,有些重点还是值得划一下:月人均使用时长——就是用来刷手机的时间——下滑了,这应该是有史以来的头一遭,除了流量红利继续触顶的原因之外,前年疫情带来的居家次数也不自然的提高了用户黏性,现在属于回归常态, 也就是人均每天刷5.5小时的手机,已经很久了(1/nImage 从细分市场的用户增量数据来看,各地文旅变得炙手可热是很合理的,基本上整个中国互联网的高获客赛道,都集中在了出游和户外的场景,原因和上面一样有失真成分,但确实接住这波泼天富贵的,也是那些有准备的平台或是服务方,像是高德地图的月活已经快8亿了(2/n) Image
Dec 30, 2023 10 tweets 3 min read
2023年,我个人评选的十大番号也出来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榜单不存在客观标准,是很个人化的收集,不接受也别争辩,没必要,当然我还是尽可能的做了分类,每个分类里只放一部片子进来,保持整体风格的多样性。

Top 10:TEN-059(伪纪录片/RQ制服/多人)

都月琉紗是我很喜欢的女优,之前因为男女容貌身材皆为顶级的那部DVAJ-633还在微博上破了圈,这部片子发行的时候为了更加符合选题,还专门给她设计了一个艺名,假装成素人出演。

而全片的拍摄也追求手持设备真实拍摄的感觉,没有大部分AV那种打光的布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都月琉紗的颜值,皮肤看起来有点偏黑,而且妆容也不明显。

这种体验对于那些看惯了每个像素都磨过皮的妹子的观众来说,肯定会不适应,但也正是这种缺少精心布置的场景,才是男欢女爱过程里的常态,也很符合本片标题所说的,没有多余的计划,优雅性感的赛车女王直面六根大屌,只为测试自己承受男人的潜力。

顶级的肉体,顶级的打桩,顶级的车轮战,见证腹肌美人都月琉紗迎战六个男人的激烈欢愉,从欣然接受到气喘吁吁再到精疲力尽,同步消耗一空,毫无夸张造作,全程跟着感受这场生命的大和谐,你会懂我为何力荐。

同类型的作品还有PKPD-265或者NNPJ-567,也都不错,但还是没有这部精彩沉浸。(1/n)Image Top 9:YUJ-005(出轨/情欲/中年幻想)

这部片子在剧情上有种渡边纯一的内核,日常受气的中年男性社员和温柔体贴的年轻女性下属各自背叛婚姻,随后互喂禁忌之果,可以说是东亚男人到了一定岁数之后必然走不出来的某种幻象,AV商品的市场也在于满足这类观众的绝望心理。

三宮椿作为女优以母犬人设出名,不过在此片里难得的担当了主动角色,虽然表情一如既往的是扑克脸,但架不住就是有人喜欢这卦,男人都是嘴上喊着明日香,心里却是住着绫波丽。

至少因为要在剧里主动引导两人情爱的关系,三宮椿的表现比起以前的作品(大多数是肉便器的题材)已经改善很多了,眉眼之间也有波光流转,都能看到翻到男人身上肆意贪吃的三宮椿了,还要啥自行车呢?

再说了,三宮椿拍片是真的低产,今年下来满打满算,平均每个月连一部都不到,我预感她随时有可能隐退,且看且珍惜吧,倒是比较看好山手梨爱来接班,两人风格很像,都长了一幅楚楚可怜的无辜脸,身体也饱满多汁,她今年拍的SSIS-804就让我看到了三宮椿在巅峰时期的影子。(2/n)Image
Dec 25, 2023 9 tweets 2 min read
我也生成了一组同Prompt下Midjourney v1 - v6的版本对比:

v1 Image v2 Image
Dec 23, 2023 5 tweets 2 min read
「经济学人」前段时间发了一篇关于年轻群体财务分析的报道「How the young should invest」,大致意思是,在经历了金融市场的脆断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增加现金的持有量来对抗风险,但这实际上让他们更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洗劫。

考虑到「经济学人」的刊物定位,它会天然带有一种不食肉糜的理性,比如虽然承认当代年轻人再也享受不到他们父辈所经历的那段资产价值持续增长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觉得即便市场逆风也不足以使人收缩投资意向,应当秉持「他人恐惧我贪婪」的原则去做选择。(1/n)Image 就算把2008年的经济危机算进去,1981年-2021年的全球股指年化回报率也能达到7.4%,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收益阶段,正好贯穿了一代人的工作周期,1980’s每投资1美元的股票或是债券,经过40年的复利之后,将分别变成17.4美元和11.5美元。

这是基于全球化、温和通胀、利率长期下行等多个因素叠加造成的,而这些因素如今都已经发生逆转,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面临一个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残酷市场,他们必须修正不切实际的高期待,并要更加努力的为退休存钱。(2/n)
Dec 13, 2023 6 tweets 1 min read
TikTok的电商业务在印尼遭到强制关停之后用了60天绝境翻盘的过程真是跌宕起伏,从前因后果来看也堪称是中国出海公司应对地缘政治冲突的教科书级操作,非常值得记上一笔。

首先是印尼这个国家,如果不做外贸行业的话,可能不太会有人会感兴趣,但事实上,单论人口规模而言,印尼排在全球第四,仅次于印中美,这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拥有2.8亿的稠密人口。

比人口更关键的,是印尼的社会节奏很慢,国民对于闲暇的重视远胜劳动,被视为全球最懒散的国家之一,由此产生的一个副作用,则是印尼人对社交媒体的依赖度全球居首,人均消费时长甚至高于中国和美国这样的互联网大国。

所以「得印尼者得东南亚」,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公司推进国际化时的一个共识,TikTok在印尼的月活跃用户高达1.25亿,仅次于美国,也相当于40%的印尼人口都在用TikTok。

而TikTok Shop(TikTok的电商业务,以直播带货为主)去年拿下了印尼5%的市场份额,而这5%的市场份额换算成GMV,又差不多占到了TikTok东南亚全部电商的60%,你们可以感受一下这两个比例,有多说明印尼市场的重要性。

然后,TikTok在今年10月被迫下线了印尼的全部电商业务,这在当时引起的震动和危机,也可以说是TikTok史上前所未有的,连美国都没有真的成功关掉TikTok的任何业务。

然后才有了接下来精彩纷呈的60天。(1/n) 回头来看,TikTok印尼遭劫,看似缘于一场误会,却很难说不是陷阱,今年6月,英国的「金融时报」刊发了一篇很普通的报道,就是透露TikTok要做类似Temu或者Shein那样的跨境电商业务,把中国的供应链输出到全球的消费市场。

这篇报道好巧不巧的被印尼的国家媒体给转载了,然后在印尼的内政机关引起轩然大波,由企业贸易部门牵头清算,判断TikTok的跨境业务将会严重损害印尼国内中小企业的利益,并一路呈案到了总统府上,非常高效的完成了从修改法条到签署禁令的流程,要求TikTok把电商功能剥离出去。

但是TikTok的跨境业务本来就没打算在印尼上线,事实上,印尼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非常严重的市场,它知道自己的工业生产能力根本无法应对全球竞争,所以基本上拦住了大多数外贸输入的机会,像是同为跨国电商平台的Shopee和Lazada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在印尼开放本土卖家开店入驻,特别小心的避开了外来商品入侵印尼市场的风险。

所以印尼政府通过指控TikTok一项根本没有要在印尼落地的业务从而实现排他式监管的做法,是非常无厘头的铁拳操作,而TikTok也不得不被牵连到了这场拔网线的商战里,上演了跨国资本和主权国家的博弈。

只不过这一次,中国的公司成了传统剧本里的「大反派」,是那个去和国家力量掰手腕的资本集团。(2/n)
Sep 1, 2023 16 tweets 1 min read
「乔布斯传」的执笔人、美国当代最优秀的传记作家Walter Isaacson已经写完了「伊隆·马斯克传」,预计今年年底上市,他把其中关于马斯克收购推特的章节(差不多2万字)提前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出来,还原了很多台前幕后的独家桥段,我划些重点分享过来:

- 2022年4月,马斯克的人生出奇顺利,特斯拉的股价5年翻了5倍,市值比身后9家汽车厂商加起来还高,SpaceX在第一季度的发射量也是地球上其他国家总和的2倍,而星链也开始服务了50万用户,如果马斯克能够安然度过这一年,那将成为他非常辉煌的一年,但很可惜,那不是他的本性;(1/n 马斯克的手下观察到自己的老板就像是一个电子游戏成瘾者,虽然赢得了游戏,却始终不愿意关机,马斯克说,把赢来的资源全都押上去,然后进入游戏的下一个难度,是自己的出厂设置。恰好——或者说命中注定的——马斯克行权了一批到期的股票,面值差不多100亿美元左右,马斯克不想把它留给银行,于是开始想给自己买点喜欢的东西,但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呢,想来想去,最后的答案是,推特;(2/n
Aug 18, 2023 5 tweets 2 min read
「经济学人」这期封面报道「China’s defeated youth」用爬虫去抓了百度贴吧里80后、90后、00后用户的发帖情绪演变,可以看到80后和00后的反馈在后疫情逐渐合拢,但90后正需要找工作的这一代恰好相反,往下一泻千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B站网友最近越来越狂了,各种放下谏言情结尊重国家命运,因为B站用户结构里占比最高的就是90后。 别的其实也没写什么新鲜的,谈了房价对年轻人——也就是俗称的后上车者——的心态影响,北京上海两座一线城市的房价自2000年以来涨了10倍,而全国平均涨幅也超过了5倍,这让拥有房产的梦想越来越变得遥不可及。 Image
Jul 25, 2023 10 tweets 5 min read
为了送别小蓝鸟,说一下推特的品牌历史吧。推特的前身,或者说生父,是Odeo,一个播客网站,创始人是Evan Williams,这人是个传奇,早年做了全球最大的博客平台Blogger,然后连产品带人一起被Google收购,2004年套现出来,跟人一起开发Odeo,还招到了后来成为推特CEO的Jack… https://t.co/bCLM4ZOMdXtwitter.com/i/web/status/1…
Image 后来创始团队决定换个方向去做尝试,大致思路是用手机短信的推送实现类似Facebook的个人状态更新,负责编程的就是Jack Dorsey,他在从零到一的过程里立下汗马功劳,从员工晋升为管理层,并为后来甚至踢走Evan… https://t.co/pSPNJtwhjxtwitter.com/i/web/status/1…
Image
May 2, 2023 11 tweets 1 min read
其实对于史航的性骚扰指控并不是聊天记录,两边互扔微信截屏的PK只是为了证明「他平日里就是如此越界」和「她没有分毫不适而且还在回应我」,由于这些聊天记录目前是唯一可见的孤证,才成为了吃瓜站队的参照坐标,对于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会有迥异的理解,这种分歧本身,正是这起事件的核心。(1/n 批判立场的理解角度,认为那些看似「接茬」的对话是在一个权力极不对等的场景里发生的,女性迫于压力,不得不强颜欢笑的讨老前辈欢心,而断定这是猎巫性质的理解角度,则不认为可由背景因素来主导判断,双方字里行间就是在调情,既然你情我愿,就由不得事后倒打一耙。(2/n
Mar 27, 2023 5 tweets 1 min read
老胡去年发过一条微博,大意是劝说中国的有钱人(以及特权阶级)不要在网上露富,政治不正确倒是小事,主要是容易刺激群众,掀起不必要的舆论风波。我觉得这是老胡为数不多的诚恳时刻,他很敏锐的指出了关键,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层社会做了什么事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抖出来。(1/n) 这其实也是「闷声发大财」的国策延续,只不过因为社交媒体拉近信息对称的趋势,继承了财富的新一代年轻人又忍不了锦衣夜行的寂寞,于是闷是越来越闷不住了,负重前行和岁月静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最后只能以抓出头鸟的方式倾泻而下,撕破了那层阶级隔离的窗户纸。(2/n)
Jan 29, 2023 4 tweets 1 min read
随口说了一句王志安爹味重,喜欢他的人过来说我口齿刻薄,厌恶他的人过来弹冠相庆,其实你们都属于王志安评价的那种理解力低劣的种族。人到中年,10个里有9.8个都难逃散发爹味的气场,包括我也会有,这是正常客观的自然规律,也不该豁免于被嘲笑。(1/n 简单来说,就是中年男性要对自身的结构性缺陷抱有坐下挨打不动如山的自知之明,别动不动就急,觉得负担了整个社会的恶意,要学会适应一个「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的现实环境,没了少年头,就不要妄求少年心。(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