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wind🐹 Profile picture
用科技養活自己,用攝影與文字讓自己活得開心。 所有社群連結:https://t.co/aM8v3KwZHA 只要加上 #天安門事件 詐騙機器人就不會追蹤你
leafwind🐹 Profile picture 1 subscribed
Jul 14, 2023 12 tweets 1 min read
〈閱讀中繼站對我來說是什麼?〉
1/
最近 Readwsie 開始有比較多人談論,仔細想了一下,我目前不用「延遲閱讀中繼站」並非沒有這類需求,而是把我的需求分散到三個地方: 2/

1. 發推特:輸出本身就包含吸收的過程,如果需要進一步整理再回來翻推文。

2. notion(或其他筆記軟體):跳過中繼站,直接進到下一階段。

3. 大腦把關,強迫不延遲閱讀,迅速讀完吸收並沈澱,或直接不讀。

如果你是工程師,可以把中繼站想成是快取(cache),它很有用,但也有額外負擔。
Mar 8, 2023 12 tweets 2 min read
試用了一天 Arc browser 在工作跟個人空間切換的心得:我會逐漸把主要工作都用 Arc 取代。

1/ 同步分頁讓使用體驗無縫接軌,以往 chrome 只能同步書籤,不同裝置的分頁要互傳非常麻煩。

現在用 Arc,不管我用工作電腦還是個人電腦,它都像是跟著我一起移動一樣。 2. space

Arc 也有分頁群組的概念,叫做 folder,但是在 folder 之上又建立了另一個維度,叫做 space

在 Mac 雙指一滑就可以馬上切換工作、私人、遊戲等各種 space

我原本不太期待 space 可以帶來多少專注力,但比起 chrome 一堆分頁群組,或是放在書籤,目前我覺得 space 才是更好的解法。
Mar 7, 2023 12 tweets 3 min read
自己佈署開源模型的成本如何?可行嗎?

嘗試了一陣子,先講結論:還是付費用 ChatGPT API,除了模型較優之外,它還做了非常多事情。

以下是基於與聯發科/中研院開源的模型比較,它是開源的 BLOOM 加上大量繁中語料重新訓練過的版本。

新聞:udn.com/news/story/724…
模型:huggingface.co/ckip-joint/blo… 首先,inference 成本雖然相比 training 低,但也無法用太廉價的機器。

在 M2 MBA 佈署 bloom-1b1-zh 記憶體需要 4G+,使用 8core CPU 回答耗時十幾秒(理論上可以使用 MPS backend 跑 GPU,但我沒有成功)

然而放在便宜的 VPS 上就跑不出結果了,換算下來租金應該是更貴,而且無法充分利用資源。
Mar 6, 2023 9 tweets 2 min read
看國家發展應該看的是未來趨勢,而不是目前現況。

以缺外勞問題來說,這是台灣移工的官方數據,可以看到每年每個國家移入的變化:
statdb.mol.gov.tw/evta/jspProxy.…

你會看到今年整體移工數量又增加了,其中主要來自越南。

所以之前說越南薪資提昇、台灣低薪缺工危機是假的嗎? No,危機是真實存在且已經發生,只是還沒影響到日常生活。

從台灣官方數據可以看到除了越南,其他國家都在停滯甚至減少的狀態。

以泰國來說,「二十年前台灣的薪水比泰國多三倍,現在泰國的薪水跟台灣一樣兩萬多。薪水一樣就沒有人來,泰國人現在都跑去韓國還有沙烏地。」

thenewslens.com/article/112166
Mar 3, 2023 5 tweets 1 min read


這個影片的標題「攝影已死」雖然聳動,但值得一看。

他講的是平面圖片媒介逐漸被淘汰,而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所有媒介上。 若我們談論資訊量,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生產的門檻大幅降低,使得資訊量的增加呈幾何指數上升。

這已經在過去二十年發生,但仍然在加速發生。
Mar 1, 2023 4 tweets 2 min read
After talking to community in Cosmos TW t.me/cosmos_tw, my opinion would be “NO” for both Cosmos #Prop155 and #Prop202 because of the following 4 reasons.

This is just my preliminary thought and could be changed accordingly.

#cosmonauts 1. For 155, we already have many products like Mintscan, BigDipper, and Ping.pub.

2. For 202, I don't see the needs for a web2 hub to put everything together, there is no much interchain activities and we already have wallets which can switch the net conveniently.
Feb 21, 2023 11 tweets 1 min read
如果中國說「大家都有空污問題」,或者土耳其說「大家都有通膨問題」,聽起來就很荒謬,因為他們是世界上這類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而台灣幾乎確定是下一個少子化冠軍🏆

但台灣用「大家都有少子化問題」的說法可能會被接受,原因是這問題還沒有被立即擺在眼前。 但這種說法對台灣很危險,因為少子化一旦發生就很難逆轉。

引入外籍移民是常見解法,但在台灣也因為低薪註定不可行,並且東南亞外勞已經在減少當中。

這種未來必定發生的嚴重問題,卻因為還沒發生,很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於是通常停留在「各國都有類似問題」的階段,不斷被淡化,而忽略了嚴重性。
Feb 19, 2023 4 tweets 1 min read
日本的厚生年金制度,級距最高是月薪 65 萬,要達到這個級距,對一般家庭來說並不難。

以這個狀況來計算,一對老夫婦(其一無職) 65 歲退休後,每個月可以領 21 萬日幣。

日本新鮮人平均起薪,稅後約剩下 16~18 萬。

也就是說,一對老人躺著不動領年金,就可以領得比辛苦工作的年輕人還多。 雖然說日本老人也有繳交保費,但成本跟報酬完全不成正比,金融沒有魔法,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年輕人在維持這個龐式騙局。

同樣地,等我老了之後,也要仰賴下一代年輕人來支付,在這幾十年中,保費一定會提高、年金一定會降低。
Feb 11, 2023 7 tweets 2 min read
延續 ChatGPT 成本話題。

很多人說:「Google 反應慢」、「競爭力比不上」、「養了上萬名員工比不上小公司做的事情」

我認為以 Google 的技術完全有能力做得比 ChatGPT 更好,但誰有能力做出更精準的模型,並不是現階段的重點。

@vgod 的貼文總結得更好
facebook.com/vgod.blog/post… 成本分析告訴我們:市場正在進入一場用 LLM(大型語言模型)拉高成本的戰爭。

微軟具有後發優勢,Bing 市佔率 3%、虧的只是小錢,但市佔卻可以衝起來,反之 Google 就得被逼大量燒錢。

Google 應該已經在投入資源,想辦法做出更便宜的模型,但依然無法改變搜尋引擎營利將會大幅縮水的趨勢。
Feb 10, 2023 4 tweets 1 min read
預告一下,三月一日(星期三)晚上會在 Discord 聊寫作,是軟性內容,任何人都聽得懂! 最相關的是這一篇文章〈把職涯當投資〉
leafwind.tw/2022/12/12/car…
Feb 8, 2023 5 tweets 1 min read
在看到全世界吹捧 ChatGPT 的時候,我思考了好多天,一直不能理解內心為何會出現各種疑惑與矛盾。

直到今天我想通了,ChatGPT 對我帶來的震撼並不在於它本身的能力。

AI 能做到的事情仍然脫離不了十幾年前的想像,但相反地,我現在才發現人的認知水準已經退化到跟不上用晶片堆疊出來的模仿行為了。 若把小孩丟給動物養,那他長大一定不會人類語言,也無法適應人類文化。

同樣地,閱讀文章、組織邏輯、消化知識以及清晰表達的能力都需要訓練才能達成。

然而科技發展使得這類訓練一直在減少。

文字領域雖然是第一個,卻也是構築整個社會最重要的部分;失去了文字認知能力,人類會加速被降維。
Feb 6, 2023 6 tweets 1 min read
zh.cn.nikkei.com/career/humanre…
日本勞動力長久以來很詭異的現象就是既缺人、又不加薪。

若真是供不應求,照理說價格也會跟著上升,但實際上卻沒有。

這是因為勞動力不能單純用經濟學第一課來看,而是要用生產要素市場來看。

當工資上升,企業對生產力的需求反而會減少。

台灣即將面臨這個嚴重的問題。 以上敘述是簡化過的版本,實際上勞動力還要分高技術勞工、低技術勞工。

技術發展不可逆(除非世界大戰、文明毀滅)。

隨之而來的影響一定是讓生產力從勞力密集過渡到資本密集。
Jan 3, 2023 13 tweets 1 min read
在更多資訊出來之前,不適合站在任何一邊說話,不過個人對勞基法的小小看法是,目前的勞基法目的是在保護弱勢勞工族群,所以會落到一些特殊情況讓案件看起來比較不符常理。 相關法律要求,只要勞工有機會勝訴,雇主就必須在訴訟期間持續支付薪資讓員工上班。

這件事情的立意良善,試想一個在超商的二度就業中年勞工,領著微薄薪資,有一天卻被老闆惡意資遣,但裁判官司通常都是以年來計畫,如果官司打兩年,這兩年當中整個家庭都得喝西北風,沒了這個保護怎麼打得贏?
Jan 3, 2023 13 tweets 2 min read
CloudMosa 臉書最近氣到跳腳,並說要在月中開記者會,我很好奇發生了什麼事情 🤔

inside.com.tw/amparticle/303… 這是台灣高等法院的民事裁定,嘗試白話了一下,非法律專業可能有錯,請以專業律師解讀為準,篇幅很長有耐心再看。

judgment.judicial.gov.tw/LAW_MOBILE/FJU…

其中相對人是受僱的PM,中文名潘維生(應為外籍);而抗告人是 CloudMosa 公司。
Dec 19, 2022 8 tweets 4 min read
瘋了,這件事情不應該被世界盃的新聞掩蓋。

從今天開始,你只要貼了自己在其他平台的使用者名稱(mastodon 或臉書、IG)就會被推特認為違反規章而 ban 掉。 官方規章明確寫著臉書、ig、mastodon 這些平台,連使用者名稱都不行公開提供,跟黨的微博並無二致。
Sep 15, 2022 9 tweets 1 min read
什麼類型的閱讀可以使人成長?

多年來,台灣書店的陳列架與網路暢銷榜,都是以職場溝通術、生產力最大化、投資方法等等這類「書籍」為主

這種狀況雖然也普遍見於其他地方,但台灣應該算是特別嚴重的,只有獨立書店例外。 我們的文化造就了思考模式與視野特別單一,「只要告訴我答案,照表操課能夠有好結果就行了」的速食文化是主流。

所謂的單一視野,不只是缺乏國際觀,而是連自己本地土生土長的東西都認為只有一種最好的選擇。

從主流產業、升學價值觀、考試題目、投資方式、以至於到生活方式的認同,台灣都很單一。
Sep 8, 2022 12 tweets 2 min read
投資不只是為了賺錢,也為了抗通膨與分散風險。

最近土耳其 CPI 年增率達到 80%,民生物價漲了 95%。

歐美先進國家平均受到 7~10% 不等的通膨壓力,即便是日本跟台灣也沒有在通膨列車上缺席,我們正處在全球大通膨的時代。

台灣上一次通膨的痛是在 1946-1949 年這3年半,每年平均物價漲幅達 922%。

「點麵若不先付錢,點餐時1碗12萬,結帳就變20萬。」

沒錯,就是舊台幣的悲劇。

多數人財產化為泡沫,四萬塊換一塊,比後來的網路泡沫、雷曼危機影響還要大。
Sep 6, 2022 5 tweets 1 min read
orangexyz.mirror.xyz/Nv9FZ9G4OweAJz…

區塊鏈使用者常提到「可組合性」,彷彿用了這個詞就毫無疑問會帶來商業與經濟模式的變革;但確切來說,可組合性要如何幫助現實世界的產品,這一篇用 Netflix 為例,難得給出了易懂的比喻。

對於「元宇宙到底在賣什麼葫蘆」有疑問的朋友,不妨看一看它的論述。 我個人則喜歡用「手遊上的IP可以帶著走」來比喻:想像你手機裡的老婆、稀有卡片、遊戲成就,都可以能夠自由穿梭在每個遊戲與服務。

這些「token」就是只屬於你的資產,隨著新的服務/遊戲上線,用途越來越多、同時價值流動的可能性被打開,而不只是能用8591買賣帳號的時候,那才是web3的真面目。
Sep 3, 2022 9 tweets 1 min read
講完台灣對比日本未來十年的悲觀經濟條件,來講講可以做(應該做?)的事情。

否則只是造成大家心裡不安跟悲觀情緒,卻沒有實際貢獻,心裡也過不去。

很多人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快逃,事實上近幾年也一堆人逃了,且人才持續加速逃逸中,但不代表逃離台灣是唯一做法,也不代表留在台灣只能消極躺平。 1. 準備逃的能力

英文溝通能力:是未來職場流動的最基本門票,現在已經很多線上課程,學習門檻低遠比以前低。

多元文化的接受能力及學習能力:這部分很重要但不容易用三言兩語解釋。簡單地說,一個包容開放能夠快速適應不同文化的工作者,能得到的機會遠比硬實力強,但固執、改變慢的人多。
Sep 2, 2022 4 tweets 1 min read
「在2019年及之前,到訪京都遊旅的遊客每年都多於1000萬人次,而且每年都以雙位百份數增長,但2020年卻大跌至僅45萬人次,只剩下原來不到半成。」

hk01.com/sns/article/77… 『京都人過往一直抱怨遊客太多破壞了當地寧靜的生活,也使公共設施及交通等變得異常擠塞。新冠疫情後,有京都當地人慶祝少了很多旅客,終於可以找回「從前的京都」,不過旅遊業收入大幅下滑也深深打擊了京都的財政。』
Sep 1, 2022 9 tweets 1 min read
唱衰台灣對我沒有好處,不過台灣接下來十年人口問題會超越日本,而除了人口之外的經濟條件都比日本差,並且目前我看不到有什麼轉機。 1. 自然增減

台灣生育率已經比日本低,而且由於台灣文化逐漸開放,已經不像日本傳統包袱仍然很重,接下來人口老化斜率一定是比日本陡。

超越日本的高齡化是必定發生,只是有沒有再加速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