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8 🙌💎 | Nanon 🎮 Profile picture
|创业疯狗 |历史融资超过 5 亿 |本账号对接 TG 创业者 |接受 Web3 创业者及 TG 创业者商业咨询 |TG创业者进群申请表:https://t.co/xNzVRocpic
leo Profile picture Steven Liou (🎮,🟢)Tabi 🟧 Profile picture 2898 🙌💎 | Nanon 🎮 Profile picture Andy Brown Profile picture skyler Profile picture 10 subscribed
Jul 3 6 tweets 2 min read
如何在 Telegram 上赚取第一桶金?💰【附4张备忘录】

全文 1600 字/需要 8 分钟

深圳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在做 Telegram 小游戏了,但是你还在观望,这就是执行力的差别

最近很少发帖,是因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调研、测试 Telegram 小游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会把所有调研的内容发布到 Twitter 上

这篇文章就是系统的帮大家梳理一遍 TG 游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走向📈

文章大纲如下:

🎮 爆款小游戏:NOT、小仓鼠
💰 营收小游戏:Catizen、海盗来了
📢 广告收入小游戏:等 TG 开广告平台
🏆 超级营收小游戏:类似咸鱼之王的游戏
💰 如何在 Telegram 上赚取第一桶金?

调研不易,先赞后看,愿你发财,钱包鼓满!💰💸

⬇️⬇️⬇️

一、爆款小游戏:NOT、小仓鼠 🎮

这两款游戏就不用多做介绍了吧

1️⃣ NOT Coin

真的只有点点点,没有任何附加功能,币发了之后应用就无法点点点了,这个真的就是 Ton 基金会的“千金买马骨”的案例

也正是因为 NOT 的爆火出圈,才会短时间涌入这么多的创业者

2️⃣ 小仓鼠

这个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在点点点的基础上新增了病毒传播机制:

微信小游戏能做的我都能做,微信小游戏不能做的我也能做

总结:

这两款游戏给大家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标杆作用,让大家知道 TG 的爆发力居然这么大

🧵🧵🧵Image 二、营收小游戏:Catizen、海盗来了 💰

这里我选了两款游戏,一款是 TG 原生的小游戏,一款是微信小游戏标志性的产品

1️⃣ Catizen

Catizen 是一款休闲的养猫游戏,两只猫可以合成一个,也是挂机游戏,但是他在小仓鼠的基础上继续做出了创新

💎 首先它接入了 TG 的支付系统,也就是玩家不仅可以是 web3 用户还可以是 web2 用户,只需要轻轻点击即可付款
💎 除此之外,他还在小仓鼠的病毒传播基础上继续迭代,更加易于定病毒传播

2️⃣ 海盗来了

海盗来了是一款社交休闲策略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一名船长,通过不同方式攫取资源来占领岛屿。

但是实际上玩家只需要点击发射按钮,然后大转盘就开始抽奖,对核心玩法就是这个,当然也是挂机游戏

为什么列出海盗来了,因为 Catizen 和 海盗来了都接入了支付系统,就可以把庞大的流量转化成真金白银的收入,这个对于币圈来说不是最有诱惑力的案例么?

🧵🧵🧵Image
Jun 15 7 tweets 2 min read
下载 Telegram 后必做的 3 件事 🔐

1.系统设置 Image 2. 隐私设置 Image
Jun 7 7 tweets 1 min read
如何使用军事方法在 2 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入睡:(亲测有效) Image 劳埃德·巴德·温特 (Lloyd Bud Winter) 在他的著作《放松并取胜:冠军表现》中推广了军事方法。

这项技术由美国海军发明,旨在帮助飞行员在任何地方入睡。

这是实现完全放松的蓝图,适用于 96% 的人:
May 16 6 tweets 6 min read
NOT 能成为 Telegram 的《跳一跳》么?Telegram 离成功就差这一步!【10,000 字深度长文】

📚 7 个章节
📝 10,000 字
⏰ 需要 40 分钟

微信、Meta、Telegram 都想从一个小的切口把市场打开,但是只有微信成功了

NOT 是 Telegram 的一把武器,想用 NOT 把市场打开,但是他能成功么?

我本来只想写一小段,阐述一下我对 NOT 的看法

但是写着写着发现如果要说清楚 NOT,得把 Telegram 说清楚

写着写着发现如果要说清楚 Telegram,得把微信、Meta 说清楚

最后就变成这一篇高达 10,000 字的文章

我知道你可能没有耐心看完:

1⃣️ 先点赞 👍 收藏 ❤️,之后有时间了慢慢看

当然,如果你能转发、引用评论一下我写这么久也就值了🙏

2⃣️ 我给文章划分了大的目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看不同的目录

如果你想看互联网往事,你就看三、四章
如果你想看币圈的分析,你就看一、七章
如果你觉得我太啰嗦了,想直接看结论,你就直接看最后一章

---

ok,正文开始

😘 本文大纲:

一、Telegram 为什么要强推 NOT?💬

- TON 市值很高,但是生态一直很烂
- TON 和 TG 之间一直暧昧不清
- TON 需要一款应用证明自己的用户影响力
- TON 需要通过一款应用吸引开发者入场

二、NOT 依存的 TG 小程序是什么?📱

- TG 小程序是模仿微信小程序的产物
- TG 小程序应用体验还差很多
- TG 小程序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和国内比)
- 未来会有 TG 小程序爆款应用不断出现

三、微信《跳一跳》为什么能够成功?🏆

- 微信小游戏本质上就是 HTML5 应用
- 移动互联网碎片化越来越严重
- 社交网络是病毒传播天然的土壤

四、为什么说 TG 和 微信有非常相似的命运?🔄

- 微信的小程序差一点被苹果按死腹中?
- Meta 间接救了微信一命,最后微信成了,Meta 失败了
- TG 之所以要和 TON 做切割就是因为 SEC,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苹果和 SEC 差不多

五、小程序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层发明🌟

- 小程序改变了什么?主流的应用基本都包含了小程序
- 海外应用为什么没有照搬?真的是用户群体不一样么?
- 移动游戏的路径会在小程序上重演:免费玩游戏,付费增值体验
- Twitter 小程序什么时候出现?那就是 Web3 应用真正爆发的时候
- Twitter 和 TG 我更看好哪个平台?

六、个人思考:很多事真的是无法被计划的💭

- 刚入行的工作和现在大相径庭
- 当有一个潜在机会的时候你会放弃眼前巨大的利益么
- 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也无法看清未来的面貌

七、总结 📚

- NOT 到底是什么?
- TG 未来要干什么?
- Mass Adoption 到底会在哪个平台爆发?

你看完我这一篇,基本上就能懂 TG 生态未来的演变方向了

我一边写一边发,感兴趣的点个赞、收藏一下,防止找不到😄

🧵🧵🧵

一、Telegram 为什么要强推 NOT? 💬

1.1 TON 市值很高,但是生态一直很烂

如果你关注 TON 的话你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地方,那就是 TON 的市值奇高无比

流通市值:240亿美元
全流通市值:355亿美元

但是另一方面大家不用 TON,也不讨论 TON

另外,TON 的 TVL 在最近火爆的情况下才达到 2.6亿美元

一个市值 355亿美元的公链,TVL 才 2.6 亿美元🤣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1⃣️ TON 不兼容 EVM:这就导致大量成熟的 DAPP 无法平滑的迁移到 TON 链上

2⃣️ 冷门的开发语言:在 TON 上开发要用 FunC 和 TVM(TON 的虚拟机),非但不能迁移还要熟悉一套新的环境,成本太高了

3⃣️ Telegram 扭扭捏捏的方式,导致流量无法比较好的导入给开发者

那 TG 为什么扭扭捏捏的呢?

1.2 TON 和 TG 之间一直暧昧不清

TON(Telegram Open Network)和Telegram的关系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Telegram宣布了一个名为TON的区块链项目,并计划通过发行自己的加密货币Gram来筹集资金。为了资助该项目,Telegram进行了两轮私募融资,总共筹集了约17亿美元。

然而,在2019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非法发行未注册证券的罪名对Telegram提起诉讼,试图阻止Gram的发行。

在与SEC的法律纠纷中,Telegram最终于2020年5月宣布停止TON项目,并同意返还部分资金给投资者。此后,TON的开发和管理权被交给了一个名为TON社区基金会(TON Community Foundation)的独立组织。

总的来说,Telegram撇清与TON的关系主要是出于法律和监管的考虑,而其是否计划在美国上市,按照 TG 创始团队的动作来说正在积极推动。

这也导致 TON 可以借助 TG 的影响力和流量,但是又不能太过于大张旗鼓的操作

TG 想要帮助 TON 扩大影响力,但是又不能做的过于明显,导致自己被美国监管盯上🤣

1.3 TON 需要一款应用证明自己的用户影响力

每个公链想要破圈最好的路径就是一个破圈的应用

Ronin 是 Axie
Base 是 Friend Tech
Blast 是 Blur

那 TON 有任何一款普遍熟知的应用么?

其实一款都没有,哪怕香蕉枪等 TG BOT,他们属于 TG 生态但是和 TON 链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看这些 TG BOT 在 TG 生态风生水起,但是作为 TG 亲儿子的 TON 生态缺凋零的不行,TON 团队能不焦虑么

我看 TON 生态负责人在群里求着大家去 TON 链上去体验他们的应用,那叫一个心酸🤣

所以 TON 要强推 NOT,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

1.4 TON 需要通过一款应用吸引开发者入场

对于开发者来说,不怕难,怕没有预期

比如 TON 之前都没有任何一款成功的应用,开发者能不发怵么?

而且他不是刚出来的公链没有时间沉淀,实际上 TON 已经运行 3 年了

如果有了 NOT 作为标杆案例,TON 对外的合作也更好谈一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二、NOT 依存的 TG 小程序是什么? 📱

ok,我们说明白 TG 为什么要强推 NOT 了,那需要解释一个问题

NOT 依存的 TG 小程序是什么?

2.1 TG 小程序是模仿微信小程序的产物

这个对于中国人不陌生,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直在用小程序

Telegram小程序(Telegram Bots)是Telegram平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允许开发者在Telegram内创建和运行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TG 都是在模仿微信

但是有时候不怕你炒,就怕你太有自己的想法

2.2 TG 小程序应用体验还差很多

很多人没有体验过 TG 的小程序,但是大家都用过微信的小程序

现在不管是微信、支付宝,哪怕币安都在使用小程序

但是 TG 的小程序是我使用过最难用的

有几个核心痛点他非但没有解决还更加难用了:

1⃣️ 方便使用:如上图所示,TG 小程序打开不是全屏的,所以通过下滑可以关掉

我能理解 TG 产品经理的想法,让用户可以更容易的关掉

但是这就属于过于方便,所以很容易误触,导致页面关掉

2⃣️ 二次进入:如果你想再次使用这个小程序你怎么办呢?

你只能找到这个 Bot 再去和他交互,这就是小程序之前服务号的逻辑

然而他们现在还在用这个模式

集中的小程序中心没有
通过右划将小程序临时存储也没有

吐槽归吐槽,但是这些都非常容易修改,我相信很快就会改成和微信一样

市场验证过的产品和产品经理臆想的产品是不一样的

2.3 TG 小程序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和国内比)

TG 有 8 亿的全球活跃用户,如果他的使用体验再好一些市场空间是非常庞大的

微信上的成熟应用都可以在 TG 上再做一遍

而最顺理成章的就是游戏

而游戏是天然适合社交裂变的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场景都适用:

电商:拼多多崛起于微信生态
生活:美团外卖、滴滴出行
金融:微信支付
运动:Keep

币圈的应用也适用,哪怕在 TG 里成长出一个交易所我都不奇怪

2.4 未来会有 TG 小程序爆款应用不断出现

如果解决了我说的两个问题:

沉浸式使用、二次进入的便捷性

TG 小程序的爆款会不断出现,而币圈小程序爆款也会出现

游戏:中国人深有体会,羊了个羊
交易所:香蕉枪完全可以做成小程序
加密钱包:TG 里面就该有一个 TG 版本的微信支付(没有监管的巨大红利)
投资管理:为什么需要一个 APP 呢?只需要 TG 不就行了么?
各种工具:NFT、铭文等各种工具

知道以上的背景信息,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下,微信《跳一跳》为什么能够成功?

NOT 能做到么?

不要离开,继续更新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Dec 1, 2023 11 tweets 5 min read
10个你可能从未用过的数字货币网站!

[🔖 收藏以备后用]

🧵🧵🧵 1️⃣

揭示真实的宏观经济数据(美国、中国、欧洲)

加密货币图表 - 在行业轮动期间找到被低估的宝石。 💎 en.macromicro.me/crypto
Nov 30, 2023 10 tweets 3 min read
10 个学习英语的 Youtube 频道 📺

1.English with Lucy

对英音着迷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跟着她一点点练习,相信你也能拥有优雅的”伦敦腔”。 Image 2. BBC Learning English

可以让你在了解全球新闻、增长知识中,高效有趣地提高英语水平。 Image
Nov 27, 2023 7 tweets 2 min read
马斯克说的 50 种认知偏差,你中了几条?🤔️

他还建议所有年轻人都要学习 📑

共 7 张图 🖼️

1. Image 2. Image
Nov 24, 2023 9 tweets 2 min read
2024 一定要读的 30 本书📖

共 5 个分类:

⏳ 时代:机会,藏在变化的时代里
🌐 战略:战略的思考和制定,决定了我们能不能成功
🔧 管理:管理,是永远的蓝海
🌱 个人:拼命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 传记:拼命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

需要这 30 本书电子版的下方留言,我发给你们

1.
Image 2. Image
Nov 14, 2023 8 tweets 2 min read
原来你根本不会找行业报告📊

8 张图🖼️、9 个分类💻、76 个网站🔗

1. Image 2. Image
Nov 3, 2023 6 tweets 2 min read
没钱时谨记卖鸡蛋思维,看懂永远不缺钱

1. Image 2. Image
Nov 1, 2023 6 tweets 4 min read
香港优才填报手把手指导【14 张图线程】

申报教程注意事项:

1️⃣申报流程分为10个步骤,每步已标明注意事项,按图了解✅

2️⃣自动计分器,填完每一步系统都会帮你自动计分

3️⃣工作经验,每份工作单独填写单独上传材料(工作证明、雇主推荐信等)

4️⃣高管职位加分

✔️下属达到30人及以上
✔️公司总人数100人及以上
✔️公司营业额达到1亿
✔️上传组织架构图、财报等材料

满足以上3个条件和证明才能加分

5️⃣赴港计划书一定要按图上模板填写‼️

⬇️⬇️⬇️

1.
Image 2.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Oct 14, 2023 4 tweets 5 min read
李笑来 - 韭菜的自我修养 📖

65000 字/3 小时

李笑来的币不要买,但是李笑来的书一定要看

我重新整理的书籍大纲:

1. 交易者心态与行为:

- 他们所说的“韭菜”究竟是谁 🌱
-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
-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
-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
-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
- 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 🤔🌾
-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 💭🔄
-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

2. 交易策略与方法:

- 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
-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
-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
-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
-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
-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

3. 成功交易者的特质:

- “韭菜”缺乏礼貌的根本原因 😡❌
- 谁说“韭菜”不在乎寻找价值 💰🧐
-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
-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品质 🧘‍♂️💼

4. 学习与成长:

- 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 🔄🤷‍♂️
- 其实真不是谁都能去做早期的 💼🌱
- 你要学的真不是项目分析能力 📚🔍
-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

⬇️⬇️⬇️

一、交易者心态与行为:

1⃣️他们所说的“韭菜”究竟是谁 🌱

1. 他们所说的“韭菜”究竟是谁……
你到底是不是一根韭菜呢?还真的不好说。因为“韭菜”的准确定义究竟是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说清楚。然而,从人们经常的造句,能看出“韭菜”一般指交易市场里的势单力薄的散户。比如,“我是一根新韭菜”,或者,“他们都是老韭菜”。与“韭菜”相对的,是“庄”,一般指交易市场里财大气粗的大户。

交易市场里,有人赚钱,有人赔钱…… 不过,一般来说,人们的印象里,“韭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赔钱的,而“庄”貌似肯定是赚钱的,因为他们“应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割韭菜”手法……

词语之间常常是有固定搭配的,有些搭配存在,就说明人们普遍能够理解那种搭配,现实里也确实存在,比如,“好人”之前,就可以有“坚强的”和“脆弱的”;而另外一些搭配是几乎不存在的,因为在人们的理解之中,那种搭配现实里就根本不存在,比如,“坏蛋”之前的形容词很难是“善良的”。

与“韭菜”想搭配的词,是“割”或者“被割”。“割”这个动作理论上应该是“韭菜”的对立面(所谓的“庄”)发出的;而“韭菜”则是经常“被割”…… 你几乎看不到有人用这样的句子:“我这个韭菜把庄给割了!” —— 若是有人真的这么说,那几乎肯定是吹牛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只不过是从一根“新韭菜”变成了“老韭菜” —— 即,依然不赚钱,依然“在被割”……而另外一些人,虽然曾经是“新韭菜”,但,后来再也不是“韭菜”了,偶尔也说“我也是一根老韭菜”,那只不过是戏谑而已,或者是为了“亲民地谦虚一下”…… 为什么呢?在人们的普遍心理之中,即便不是所谓的“庄”,只要真的赚到钱了,那就不再是“真正的韭菜”。

于是,我们可以从人们的常用语境里得出基本上还算准确的定义:

所谓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场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

这么看来,作为一根“韭菜”,想要成为“非韭菜”(不一定是所谓的“大户”,或者,所谓的“庄”),任务很简单啊:

赚到钱……

只要赚到钱了,你就可以貌似谦虚地讲话了:

…… 其实我也只不过是一根老韭菜而已啦!

这么说话的时候,你是很善良的,你是很体贴的,你很懂得照顾他人的感受 —— 那些没赚到钱的人,见到你这种已经赚到钱的人,如果没有你这种“虚伪”来安抚他们那脆弱的心灵的话,心理会更崩溃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不仅善良体贴,你也特别擅长保护自己,因为你若是没有这一点“虚伪”的话,真的会有很多人恨你,甚至想要干掉你 —— 就好像长期以来李笑来所面对的那样。

虽然“韭菜”的这个定义,其实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地准确,但,让我们先凑合着用一段时间罢。

另外,补充一个所谓“韭菜”的常见特征:

他们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是那种买一辈子东西都不读产品说明书的人,他们是那种无论拿到什么,都要问别人怎么用的人…… 特别常见吧?

2⃣️“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

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2011 年 3 月初,我在 Twitter 上第一次见到 Bitcoin 这个词之后,几乎天天被它吓倒…… 第一次看新闻标题的时候,说它在二月份刚刚超过一美元!结果那才几天啊,就已经一块五了…… 等我四月底把账号弄好开始动手的时候,已经四块多了…… 然后开始买买买,等我买完第一批 2100 个的时候,均价竟然是 6 美元…… 还在涨!然后,到了六月初,最高涨到 32 美元!这才捂到手里多久啊!才一个月多一点,收益竟然有 5 倍还多!

嗯,就这样,我成了一颗人们口中常常提到的“韭菜” —— 为什么呢?接下来的时间里,二十多个月之后,那些“高位接盘”的“韭菜们”,包括我,才“解套”…… 中间那么久的时间里,一路阴跌,比特币价格最低甚至突破了一美元,对于那些最高价买入比特币的“韭菜们”来说,资产一度缩水 97%!

嗯!我是个散户,我一进场就买买买,而后我资产一直在缩水,我就是一根“韭菜”。

交易市场里有很多特别气人的定律,比如:

一旦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跌!

看起来没有逻辑支持,所以你可以暂时不信,但你一定会体会到这个定律的魔力。

对所有新手来说,这个定律几乎永恒不变:

你一买,它就开始跌;
你一卖,它就开始涨……

简直气死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吊诡”的情况呢?因为,每一次行情结束的根本原因是“入场资金枯竭”。换言之,当连街边卖茶叶蛋的大妈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么股市的“入场资金”已经到了枯竭边缘…… 你想啊!“连你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要冲进来赚钱的时候”,那交易市场的行情是不是到头了?

所以,2011 年 5 月,当李笑来这个八杆子打不到的外行都通过新闻知道了比特币并且开始不断买入的时候,那一波比特币行情就已经到头了。到!头!了!所以,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熊市。

所以,对新手来说,有两句话很重要。第一句是永远正确的陈述,第二句是所有老手希望自己当年被人教育过的建议(要是当年有人这么教导我就好了!):

连你都开始进场的时候,牛市就要结束了……
你就应该干看着,啥都不买…… 到了熊市,等到大家都骂娘的时候,再开始买买买!

其实,一上来就错了,并不是很罕见的事情,恰恰相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你想想吧,连我们的人生都非常不严肃…… 崔健就在歌里戏谑过这件事儿:
(忽然来了一个机会,空空的没有目的)—— 就象当初姑娘生了我们,我们没有说愿意……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荒谬,所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荒谬的世界,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巨大的帮助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3⃣️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

我猜,你跟我一样,刚刚进场之前,没有遇到一个人像李笑来一样告诉你那两句最重要的话。于是,你和我的境遇一样,兴奋没多久就发现自己进入了好像是永远难以逆转的窘境。

**交易,本来是人类社会中最本质、最普遍的行为。**可惜,也不知道为什么,几乎全球所有的普及教育、高等教育都默认不把它当作必修课程 —— 于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命中注定一样,前仆后继地“亡羊补牢”。

可惜,很多“韭菜”只有一只羊,所以,从来都没有过“羊牢”,所以,他们的羊死了就死了,“补牢”这事儿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机会……

于是,你跟我一样,一进场就犯了个大错,不知道牛市即将结束,激动地“买买买”,全然不顾那是被牛市打了催肥激素的价格,看着眼前的“利润”甚至觉得自己的智商都在飞涨…… 然后,然后就被“套牢”了…… 怎么办?

环顾一下四周,你就明白了。还有个比“一进场就买买买”更可怕的错误!是什么呢?是:

一进场就把自己的钱花光了!

当然,还有更可怕的,就是“一进场就连借来的钱都花光了!” 人越穷,赚钱的欲望就越强烈,所以常常不惜铤而走险。很多新手就这样给自己挖好了陷阱,栓好了上吊绳,他们不仅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在交易市场里花光,还要“加上杠杆”,借钱“投资”…… 结果呢?很惨。

如果你运气足够好,那么你就会像我一样有翻身机会:

虽然被套住了,但依然有钱可以慢慢花,于是,在其后漫长的熊市里,依然有机会降低成本建仓……

所以,“亡羊补牢”是有前提的:

你有的不仅仅是亡掉的那一只羊;
除了它之外你最好还有很多只羊;
因为你有很多只羊,所以你过去就建过“羊牢”;
所以,你虽然“亡羊”了,但还有机会去“补牢”;
所以,一旦“牢”补好了,你可以管更多只羊;
所以,最初的时候,亡掉一两只羊,最终显得无所谓……

所以,“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啊:
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
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4⃣️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

冒险,在都市传说里,经常被与“勇敢”混为一谈,这种概念混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造成过大的风险。然而,在交易市场里,这种混淆常常是直接致命的。

优秀的、成功的交易者,最终都是风险厌恶者 —— 这一点,韭菜们并不知道。正如韭菜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尴尬解释有误一样,他们对成功者的解读也是无一正确。他们以为优秀者、成功者,最终都是靠冒险成功的,他们的理解线性且单一:

市场有风险;
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冒险;
反过来,不冒险就不可能成功……

错了!真的完全错了!
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你必须学会的一个观念是:
能不冒险绝不冒险……
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获得经验的最直接方法是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然而,在风险这件事儿上,一定要尽早学会观察他人的冒险实践,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

我有一位新东方同事,去牛津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读 MBA,回来给我讲,第一堂课上,教授一上来在黑板上就写下这么几个词:
Use others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
注:这句话出自一本出版于 1914 年的一本著名书籍的书名:《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作者是 Brandeis, Luois Dembitz。感谢互联网,你现在可以在 阅读此书。
箴言。这则是有深刻智慧的,回想一下上一节中所提到的“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罢。所以,著名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从那一刻开始磨炼的就是“融资能力” —— 只不过,为了避免误解,他们多多少少都学会了一点用来保护自己的“虚伪”,从来不提这事儿而已。动物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所有的动物都有一些为了保护自己而隐藏自己的一些诀窍。

若是我有机会开个全球知名商学院的话,我一定会把这句话刻在墙上让所有学生牢记永生:

Watch other people taking risks!(盯着别人冒险!)

这比“用别人的钱”更重要。为什么呢?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几十年之后的今天,“有一点钱”早已不再是难事了;又由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了几十年,机会也比过去更多、更大;所以,“用自己的钱”也能做很多事情,“用别人的钱”反倒相对危险了……

然而,无论经济怎么发展,风险还是风险,为了获取经验,必然需要有人冒险…… 不过,冒险的一定不能是你,你干什么呢?你观察,你总结,你学习。越大的风险,越需要你这样的人 —— 冒大险的人最终实际上要感谢你,为什么呢?他们折了就折了,可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人,总结了他们的经验,不仅自己受益了,还传播了出去,他们的失败就有了新的意义……

思考正确的结论真的很难,因为有时候“正确的结论”看起来是那么邪恶,即便是最深处闪闪发光。

还有另外一些东西,甚至不是“冒险”,因为冒险毕竟还有生还的机会。比如,借钱冲进交易市场,比如,加上杠杆,再比如,在没有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玩期货…… 这些都不是“冒险”,干脆就是“找死”。尤其是在区块链资产交易市场里,更是如此。它本身已经是个波动(风险)巨大的交易标的了,还要在这上面叠加风险,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然而,韭菜们是不信的,坚决不信的,即便是已经粉身碎骨,他们还是相信“要是有人肯再借我一点钱…… 哼!我一定会翻身的!”

注意

这一章的内容,99% 的情况下会被误解。歧义来自于这里面所说的“别人”(other people),基本上总是被那些投资或投机失败的人“主动自我对号入座” —— 他们不明白“用别人的钱”中的“用”,是指在金融领域由相关法律规定和保护之下的“合法使用”。同样的道理,“看别人冒险”中的“看”,显然也不是那种“恶意的看”,而是指理性地观察与学习。把这种东西写出来,多少是有风险的,因为它在没有被全面解释清楚之前,很容易被误会成“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 所以,基本上,只要说出来就一定被骂,而且还是从各个角度被骂。

5⃣️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

成功的交易者,跟爱因斯坦口中的“上帝”一样,是不玩骰子游戏的 —— 纯粹由概率决定的事情,他们会直接回避。

就算偶尔他们接受风险,那他们能接受的也只能是“胜率超过 50%”,或者最好“胜率远远超过 50%”的决策。

韭菜们不一样,他们喜欢冒险,但是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计算风险 —— 是呀,风险是可以通过算术算出来的!韭菜们从来没有算过,甚至没有想到过应该计算一下。那你说他们能赢吗?若是他们竟然赢了,那岂不是没有天理了?!

你是新手,你不是韭菜,至少你不想永远是一根韭菜,那怎么办?

学啊!

不想学?那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有 —— 退出市场,永不参与。

那还是学罢,直到把自己变成一个学霸。

有人向你借钱,100 块,然后告诉你他愿意到期还给你 110 块。这时候你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你的风险是那个人跑了,你损失 100 元,你可能的回报是,如果他还你钱的话,你的钱比原来多了 10 块…… 于是,你的回报风险比是 0.1 : 1 = 10%,这看起来完全没啥吸引力么!

若是对方告诉我,借 100 块钱,第二天还 150 块,哈,我是肯定不会借的,因为这种条件只可能是个急着去打麻将的赌鬼提出的…… 我没这样的朋友!玩笑归玩笑,回头看本质:实际上,在不确定对方信用的情况下,无论回报是 10% 还是 50%,抑或是 200%,风险是一样的:你最多可能损失掉的是 100 元本金;回报风险比很不一样,而这个比率给你带来的心里影响也非常不一样……

读起来有点绕?别急,刚开始多简单的东西叠加好几层之后都会显得很复杂,也显得不那么直观。多读几遍是读任何好书的诀窍。

在上面的例子里,你的实际成本来自于那“同样的风险” —— 有可能损失 100 块 —— 给你带来的压力。你月收入竟然是六位数,那你甚至会对对方说,“算了,不用还了!” 如果你是个在大学里读书全靠父母救济的穷小子,100 块很可能是你一整天的饭钱,并且竟然是在月末,你只剩下最后 100 元的时候,那成本就是你完全不能承受的了。

所以,你看,计算风险成本要考虑很多因素,你的实力最重要,然后才是回报风险比 —— 你看,在哪里都一样,实力最重要。

换一个场景,在交易市场里。

你看到某个标的,X,从之前的一个价格高点 26 元回落到 20 元,然后你猜它很有可能回涨到 22 元,到时候你就可以“套现”了。于是,你动用 500 元购入,总计买到了 25 个单位。那,你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算一下呗?

分子是可能的回报。当价格真的回到了 22 元的时候,你总计可能的收益是 50 元,而你拿出来“冒险”的总金额是 500 元,所以,你的回报风险比,是 50 : 500 = 10% —— 这个比率看着如何呢?实际上不咋样罢?

然而这个计算还需要改进。因为新手是不设止损线的,或者,准确地讲,“韭菜”是没有“止损”这个概念的。你不一样,你学会了,你知道应该设个止损线。所以,你给自己定了个止损线,如果价格跌倒 18 元,那么你无论如何都得卖出!

这个时候,你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分子还是 50 元,风险呢?风险是 500 - ( 25 * 18 ) = 50,于是,50 : 50,相当于 1 : 1 …… 这跟抛硬币有啥区别呢?你为什么要跑去交易市场玩抛硬币呢?!

而且,这跟抛硬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交易是有手续费的,无论你买还是你卖,于是,若是把手续费因素考虑进来,你这次的交易无论如何都比直接抛硬币赌正反面都差!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甚至永远是韭菜,就是因为他们不仅冒险,还不计成本地冒险,更可悲的是,那么简单的算术,他们竟然没想过应该去算一算…… 他们也学习,但学得是“打探小道消息”那一套。

6⃣️ 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 🤔🌾

交易有风险。

法律真的很好玩,交易标的发行者,如果不向公众公示风险,很可能会被认定是犯罪,罪名是诈骗。可事实上,这本来完全不用公示的啊!—— 因为一切的交易都有风险,交易者应该进场之前自己就明白的!

可惜,“韭菜”们就是那么冲动,冲进来的时候,不阅读、不思考、不学习,他们之所以一冲进来就“买买买”,理由非常简单,“别人已经赚到钱了!” —— 保护“韭菜”真的非常不容易。

“被套了”之后才开始研究“价值投资”的,都是善良的韭菜,因为他们起码还在“默默地承担自己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而后希望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的遭遇。

更极端的“韭菜”,其实是更常见的“韭菜”,一般都是要“维权”的!再一次,他们要“讨个说法”,讨一个让自己舒服的说法。

2018 年 7 月,雷军的小米在香港上市,当天破发。很多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成了“高位接盘者”而“被套”,很多人成了所谓“被割的韭菜”,那么,请问,“割韭菜”的人是雷军吗?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自己被套,认为自己被雷军割了韭菜的人,真的思维混乱,乃至于他们完全不应该进入交易市场,因为他们不仅自己逻辑混乱,并且完全没有为自己的决策和行为负责的能力 —— 能力这个东西,不是自己以为有就可以的,是吧?

今天全球市值排名最靠前的 Facebook 当年上市也破发了呢!请问:

如果当年破发之前买 Facebook 股票的人在破发的时候并没有“割肉”而是持有到今天,他是赚钱了呢?还是赚钱了呢?!

显然,这样的人没有“被割韭菜”,并且,他们也不是靠“割韭菜”赚到的钱,不是吗?!

仔细观察,你会看到真相:

所谓的“韭菜”其实常常并不是被别人割,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

他们犯的错误拆解开来有三个:

先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做出了错误的购买决定;
而后依然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出售决定;
最后还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但是全然不自知,认为是别人欺骗了他们,自己“被割了韭菜”……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好资产的交易。市场上有没有坏的资产呢?(注意,是“坏”的,而不是“不好的”,这两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区别,不应该混淆。)当然有!市场上不仅有坏的资产,还有很多欺骗。恶意操纵市场,内部不当交易,违规利益输送…… 无数变种。在现实的交易市场(比如股票市场)里,法律法规发展完善了这么多年,以上的恶行也从来没有被铲除干净过,法律是滞后的,坏人却是永远不断进步的…… 区块链世界里呢?在一个法律更不完善,法律更为落后的世界里,当然坏的资产更多,欺骗也更多!
再进一步,利用“韭菜”的认知落后,认知缺陷,诱导韭菜“高价接盘”再想办法让他们“挥刀自宫”的,绝对是坏人,虽然有时候法律还跟不上,但,他们是确定的坏人。这有点像什么呢?在街上偶尔你会看到故意把自己的车牌掩盖或者部分掩盖(你见过用泥巴抹在车牌上以至于三两个数字或字母被盖住的罢?)的人,是“确定的坏人”,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在还没被抓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逃避责任…… 所以,他们是“确定的坏人”。
说实话,你还没见过更狠的“韭菜”呢!

他们知道自己“被割”了,所以决定要坚持到“自己能割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若是谁竟然戳穿了真相,妨碍了“自己将要割韭菜的机会”,那就跟你拼命。

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南京钱宝网”事件。很多所谓的“投资人”明知道他们参与的是个庞氏骗局,但,他们是这么想的:

在自己还没有解套之前,钱宝网若是垮了,那自己不就成了无可救药的受害者吗?

所以,在找到下一批受害者之前,钱宝网是不能跨的!现在你知道“韭菜”多吓人了吧?

7⃣️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 💭🔄

**所有的韭菜都有幻觉。**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他们都在盯着 K 线图。时不时,他们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念头:

唉!我要是在那里卖出(眼瞅着某个价格高点)然后在这里再买入(目光挪到某个价格低点)…… 就好了!

不知道你怎样,单说我自己,我最初的时候就有过这种幻觉 —— 后来,经过观察,我猜每个新手都有过这样的幻觉罢。

它之所以是幻觉,看那句型就知道了:

…… 就好了。

这是最典型的人们想要摆脱尴尬的时候所使用的句型。现实是,过去不能更改;韭菜却仍然忍不住去幻想一下,要是过去这样那样更改就好了。这明显是小孩子才有的不切实际的念头,然而,冲进交易市场之后,在外面那么“成熟”的人,突然之间又开始极度幼稚起来……

这种幻觉,新手难免有,但老韭菜们却长期幼稚。

听听他们所描述的“黑庄”(很可能也是他们的幻觉)就知道了:

“李笑来在 EOS 32 元的时候全部抛出套现,而后等市场砸到 6 元的时候,有全部买了回来…… 这一来二去,才几天时间,李笑来就获利 5 倍以上!”(这是 2017 年 8 月中旬的一篇报道中所描述的)

32 元,是 EOS 在那一个阶段的最高点;而 6 元,是那个阶段的最低点。李笑来真的很厉害哦!竟然能提前准确地预测最高点,然后“全部抛出”!不仅如此,很快又预测到了最低点,然后竟然在那个点上“全部买回”!

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事情,新手不知道就罢了,韭菜们都老了还这样?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一个价格,在交易市场上,伴随着那个价格,有一个“盘口交易量” —— 这很重要!

冷静一下,仔细看看 K 线图就知道了,在当时 32 元的价格上,成交量事实上很少 —— 事实上,在任何“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上,成交量都很少!在最高点的价格上,只能卖掉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卖,就要以更低的价格成交了…… 反过来,在最低点的价格上,只能买到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买,就要以更高的价格成交了……

韭菜就是这样,对自己的过去时不时需要使用幻觉安慰自己;进而,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也会不由自主地使用同样的幻觉解释 —— 全然不知道那实际上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还是同样的机理:

他们认为自己在玩零和游戏,所以,自己赔掉的钱,一定有人赚走…… 至于是谁“赚”走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那个“谁”是他们自己幻想出来的存在,所以,必然是“真实的人”,是谁呢?只能是那个“他们已然知道赚到钱的那个人”…… 所以,他们就很自然地把李笑来当作那个人。对!只能是李笑来。

等你一点一点进步,离开注定成为韭菜的那条路之后,你自然会明白的:

作为交易市场中的一份子,你不大可能在最高点卖出,也很难在最低点买入……

为什么呢?理由很清楚也很简单:

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者的“冲动”造成的……

你注定要成为一个不冲动的人,所以,那一部分冲动的交易注定不属于不冲动的你!

相信我,你是一个正常人,所以,时不时出现一点幻觉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你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当幻觉出现的时候,你能识别那个幻觉,明确地知道那是个幻觉,所以,你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使劲晃晃脑袋,甩掉那个幻觉,继续正常生活、正常思考……

8⃣️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

2013 年的时候,我在北京的车库咖啡演讲,最后五分钟,给所有听众提了一个中肯的建议:

记住,你要有生活,并且,生活最重要!

五年过去了之后的今天,你自己打开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区块链 性生活”,搜索结果第一页的文章随便点开哪个看一会儿呗…… 那些文章,事实上并不是戏谑,确有其事。

新手成长为“非韭菜”,最重要的手段,你读到现在还记得吗?

降低交易频率

这看起来无比简单的方法,却最终很少有人做到,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是人,我们天生基因就决定了我们喜欢关注变化。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关注的都是动的东西,而不是静止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喜欢养小动物,相对来看喜欢养花种草种树的人相对少很多很多……

冲进交易市场的新手,一上来就会被 K 线上各种相关跳动的数字和指标所吸引,这很正常。中国人参与 A 股市场交易相对还是很幸福的 —— 每天上午那么晚才开市,两个小时之后午休,下午也是很早就闭市了…… 所以,即便是想盯着看,也就那么一会儿,每天还有大十几个小时事实上干脆没得看。所以,你从来没怎么听说过 A 股市场上的交易者没有性生活的。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区块链的世界不一样。区块链的交易市场里的交易 24 X 365,永不间歇。就算某一家交易市场系统崩溃,挂掉了,还有另外过万家交易市场在运转。A 股的股民,基本上在一家最多两家交易市场交易;区块链交易者呢,永远时时刻刻开着五六家交易所的交易界面去操作,很多韭菜们恨不得一台电脑上接入五六块大屏幕!

韭菜们的生活,甚至性生活,究竟被什么剥夺了呢?真的是区块链吗?虽然看起来罪魁祸首那么像是区块链,但冷静的我们知道那区块链肯定是冤枉的!究竟是什么呢?是这么个东西:

Fear of Missing Out,缩写 FOMO,另一说是 Fear of Missing Opportunity

FOMO,“对丧失机会的极度恐惧”。FOMO 几乎是最有群众基础的东西,而且越是底层,越容易被它左右。你看看传销或者微商的宣传口号就知道了,几乎是千篇一律的:

你已经错过了 XXX,后来你又错过了 YYY,现在你还想错过 ZZZ 嘛?!

越是缺乏机会的人越是容易被这样的句式扇动。冷静下来想想你就明白了,如果你是个并不缺乏机会的人,即便是比特币价格涨上天,你会因为这个事实焦虑吗?不会的!因为你有别的机会。

2018 年春节的时候,有一帮人搞了个“三点钟”群。整天不睡觉,凌晨三点还在聊,甚至那个别人快醒了的时候,他们刚开始聊。话题漫天飞舞,从历史到哲学,从数学到工程,张三李四在里面喷着各种不明觉厉的经济学名词(大多数都是肤浅的甚至是错的)…… 他们真的是“兴奋”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过去,他们只不过是又一批“FOMO 恐惧症患者”而已。每一次周期,都会有这么一拨人。我已经经历了三五次大大小小的牛熊,这种情况、这种人见太多了,他们说的话事实上都是在重复之前已经离开的那拨人说过的话,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却都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然而,尴尬的是,你已经入场了。更尴尬的是,你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 FOMO…… 那怎么办?

从今天开始,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内容。我当年是靠这样一个做法调整自己行为的。拿着纸笔罗列我自己生活中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比如,经过筛选,觉得朋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与好朋友维持加固长期强关系,需要做什么呢?又罗列了好几页纸,经过筛选,发现“一块吃好吃的”是特别重要的一项。于是,需要填满时间的时候,我就开车出去四处找好馆子…… 经常是试了好多家之后才发现一个特别突出的,若是该店有若干个连锁店,我就都去一遍,在里面挑出最好的一个分店 —— 甘家口那家大熊烤羊腿,就是在四家分店中选出来的对我来说最好一家。

你喜欢读书,就去买更多的书,安心读完;你喜欢弹琴,就找来更多的曲子去练;你喜欢看电影,就去买更好的影音设备,搜集更多的影音资源…… 一定要学会自娱自乐,善于自娱自乐,这是牛屄交易员必需的最重要技能 —— 它甚至比交易判断都要重要一百倍。对我来说,连写书、写文章都成了“自娱自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如果你不善于自娱自乐,如果你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认真生活,那么你就没办法降低你的交易频率,那么你就会变得跟韭菜一样整天盯着屏幕,跟女朋友做爱都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就慢慢等着变成一根更不可能有性生活的老韭菜罢。

🧵🧵🧵
2. 交易策略与方法:

1⃣️ 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很难有哪一个地方比交易市场一样更需要学习能力了。几乎一切交易的成功,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学习能力上来。几乎所有的牛屄交易者,都是学习和研究的高手。

人们常常用短期和长期来区分“投机”和“投资”,这是很肤浅的。投机也可以很长期,正如投资也可以很短期一样。人们对投机抱有贬义,对投资抱有褒义,也是普遍错误而又肤浅的想法。你说“失败的投资”和“成功的投机”,哪一个更好呢?所以,使用“长期”或者“短期”来定义的概念,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都不是我会使用的。

我个人是这样区分投机者和投资者的:

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交易之前,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交易过后,无论输赢,都要总结归纳,修正自己的观念和思考以便完善下一次的决策 —— 这么做的人,在我眼里都是投资者,哪怕他们是“快进快出”。

“韭菜”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学习,他们不研究,他们鼠目寸光,他们怨天尤人…… 这样的人,在我眼里无论有钱与否,无论智商高低,都是“失败的投机者”,是千真万确的傻屄。

从 2011 年开始到现在,一转眼 7 年过去,我见过无数为了比特币也好区块链也好而疯狂的人,可是,究竟有几个人真正读过比特币的白皮书呢?又有几个不仅读过,还读过很多很多遍,并且会时不时拿出来重新看一遍的呢?大多数人在比特币上没赚到什么钱,真的不怪比特币,只能怪他们自己,为什么呢?他们甚至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手中正在买卖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发现自己必须向别人咨询、或者必须“打探小道消息”才能决定交易的方向,那么说明你竟然真的就是根所谓的“韭菜” —— 因为你全然不懂自己正在做的交易…… 如果这个时候,你竟然不自己去学习,自己去研究,不想着做出属于自己的结论,那么,你甚至就是一根“没有修养的韭菜”。

亡羊补牢,这个词中的“牢”,其实最终就是你的“见解库”、“知识库”、“决策机器”。

“在牛市尾巴进场”,是绝大多数人的宿命,没啥可抱怨的,又因为是“既定事实”,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去逆转。然而,因为无知进场,又因为无知退场,这是最凄惨的结局。虽然是因为无知进场,但正是因为已经经历了无知的下场,所以玩命地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知者 —— 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不仅明智,这才是强者的选择。

做一个强者。 是所有优秀交易者的信仰。也应该是一个“新手”,或者“新韭菜”必须树立的观念,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依然是一根韭菜”……

熊市里除了在场外赚钱补仓之外,还能干什么?学习啊!起码要开始锻炼学习的能力。

不知道学什么?接着读下去,认真读,一个字也不要漏掉。反复读,至少你能学会一些你原本不可能用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于是,你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思考带来决策,决策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 这是大实话。

2⃣️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遭遇做出一个清楚的解释 —— 不是对别人解释,而是对自己解释。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要“讨个说法”。如果,对自己的遭遇无法解释得清楚,就会很难受很难受。

在医院里,每个得了绝症的患者,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自我解释”时期。“为什么生这个病的偏偏是我?!” 这是一个无比痛苦且无比艰难的自问。虽然可能明明是个概率问题,但,“为什么偏偏是我?!” 折射的是每个不幸者的不甘。

读中学的时候,你也可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班里有些面貌丑陋的女生,对“自己从未收到过情书”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可不是那样的人!不像那些狐狸精……” 虽然旁观者清,但,她们自己却对自己的解释深信不疑。然而,这样的解释真的除了让自己舒服之外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事实上,副作用很多很多,比如,除了让自己不真实之外,甚至可能为了让这样扭曲的解释更站得住脚,他们会不惜用各种手段去折磨、诬陷那些她们口中的“狐狸精”,虽然那些“狐狸精”除了长得更漂亮之外一点错都没有…… 当然,更惨的,并且她们自己可能永远不知道的是,正因为她们实际上的扭曲,所以,她们将来找到的另外一半,也必然是扭曲的。

“韭菜”们最大的共识是什么呢?

据我观察,所有的韭菜都认同一个实际上错误的观点:

所谓的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

也就是说,他们相信自己赚到的钱,是别人赔掉的钱;或者反过来说,他们自己赔掉的钱,一定被别人赚走了同样的金额……

这就很矛盾了。当这些“韭菜”愤怒地声讨“割韭菜的家伙们”的时候,他们本质上在气愤的是什么呢?看来,他们真正恨的,并不是他们口中的“割韭菜”;他们真正恨的,逻辑上来看,只能是“为什么割韭菜的不是我?!” 如果有机会“割韭菜”,他们一定不会手软,因为这是他们认定的“零和游戏”,所以,谁都是韭菜,谁都是一个命:要么当韭菜被割,要么割别人的韭菜……

他们错在哪里了呢?

他们全然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或者,通俗点讲,就是牛熊交替。

在牛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赚到钱了,少量人赔掉的金额,全然不配那么多人赚到的总数;到底哪一根韭菜被割了?在熊市里,绝大多数人都赔钱了,大量的人赔掉总金额,是少数人赚到的无数倍,谁在割韭菜?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零和游戏”!

事实上,在牛市的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打了激素催肥了的价格;在熊市尾巴上,无论是谁,买到的都是瘦骨如柴嗷嗷待哺的价格……

公开的交易市场上,没有人能拿着枪逼你交易,每个人都是自愿的…… 可为什么自愿买的时候欢天喜地,后面就开始呼天抢地了呢?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对,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清楚的解释,用来解释自己所面对的尴尬。

你是想要一个正确的解释呢?还是想要一个让自己感觉舒服的解释呢?

正确的解释,会引发你下一步正确的选择和行动。让自己舒服却肯定不正确的解释,除了让你短暂舒服之外,因为它不是正确的,所以,必然只能带来各种“出人意料”的副作用…… 你到底要哪一个解释?

正确的解释很简单:

我们买入的时机错了。

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多差的标的,都有可能继续暴涨;熊市里,万马齐暗,有时好的资产反倒跌得更狠……

“时机错了”是最本质最合理,最有指导意义的正确解释,甚至应该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另外,稍稍成长了一点的你,以后就明白了:以后,绝对不要参与任何零和游戏 —— 这比赌博还浪费时间! (要知道,在现实里,公平的赌博其实是不存在的,为了保证公平,或者说,以公平为手段,所有赌场都设计了庄家赢率……)

3⃣️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

有一些韭菜也是有进步的,很快听说了高手们不仅是有“止损线”的,竟然还有“止盈线”!然后他们用最肤浅的方法去理解他们以为的“高手们”的这种行为,然后,给自己定下了自己完全没办法执行的“铁律”:

不要太贪心!

这看起来全然没有错误的“铁律”为什么漏洞百出呢?因为漏洞不在这个铁律,在于只要是人,就很贪,不是吗?并且,你进交易市场干嘛的?你摸摸你的心脏吧,你真的是想进来每天赚三碗牛肉面钱的吗?!

真正有用的建议,从来都是可执行的。“不要太贪心”这个所谓“建议”的毛病在于,它几乎不可执行,想想可以,却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不算数,长期做到有完全不可能。

止损线到底应该如何制定?

有些标的的价格波动天然就比其他标的更猛烈。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就比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波动猛烈无数倍。早期的时候,比特币甚至出现过一小时里跌掉 80%,或者同样一小时里涨了 500% 的情况……

你可以估算一下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如果,X 的日常波动幅度是 25%,那么,你的止损线,或者换个说法,你的“最大可忍受亏损” 应该比 25% 更高,比如,40%…… 因为你在考虑的是风险,尤其是价格波动剧烈的交易市场里的风险,所以,“做更坏的打算”永远比“盲目乐观”更靠谱。

止损线到底应该定在哪里,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甚至,连交易者的性格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最要命的是,你的性格确实在此时此刻决定你的行为,但,回头仔细观察,你此时此刻的性格,更可能是过去你长期行为所决定的。

到了这里,绝大多数“韭菜”都懵了 —— 他们发现,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他们在归结因果的时候都常常犯错,弄不清楚,更没办法理解那些“互为因果”的现象和原理了…… 于是,他们都一样,当有人给他们耐心讲解原理的时候,很快就不耐烦了(注意,不是缺乏耐心,而是缺乏脑实力),说的话都一模一样:“你就告诉我该不该买么!” (这个好玩:你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他们说的不是反过来的?—— “你就告诉我该不该卖么!”)

**想要摆脱韭菜宿命,那就练脑子罢。**脑子不是个好东西,练过的脑子才是好东西 —— 不仅要练过,还要正确地练,好好地练,不停地练。

韭菜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确实学会了设置止损线,虽然已经有了“进步”,可结果上来看还不如不进步,因为他们的止损线根本就没计算过,完全是凭“韭菜直觉”来 —— 比如,在交易日常波动在 25% 的交易标的上,把止损线定在 10% 或者 20%……

这么做的结果,是另外一个对他们来说完全“意料之外”的、很严重的副作用。由于他们把分母一厢情愿地降低了,于是,哪怕很少的收益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高的回报风险比”,于是,他们手中正在做的交易永远是“赔本的买卖”却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到最后他们能做的和那些因为无知所以迷信的人一样,因为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割”的,能感知到的只有(其实是错误的结论)“我的钱被别人赚走了”…… 所以,天天一边骂着黑庄,一边暗自希望自己能认识个黑庄好朋友,或者私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黑庄……

反正,设定止损线这件事儿,绝对不能一厢情愿,起码,你现在知道了,有个因素很靠谱:

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

4⃣️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

虽然,你现在好像明白了“如何设定止损线”。但,必然操之过急的你,没多久还是发现那东西完全摸不着看不见,那东西再一次然并卵。为什么呢?

很快,你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日常波动幅度”,全然决定于你究竟在观察多久的时段,或者,你用什么样的刻度去观察。你看看 K 线,按小时、按分钟、按天、按月…… 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所以,起码还有另外一个要素去考虑,你自己究竟是以什么样的频率去交易呢?你每天都交易?还是你每时每刻都在交易?抑或是你应该选择一个季度交易一次?这不是个很容易的决定,也不是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决定。

有的人时时刻刻在交易,甚至怕自己“效率低下”,靠写程序来进行“量化交易”,妄图捕捉市场上的每一个获利机会;有的人一年也不一定交易一次,有的人隔几天交易一次…… 先不管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些人的交易频率,现在更重要的是,“交易频率”究竟会影响到哪些结果呢?

有这么个“屋子里的大象” —— 即,那种显而易见却被人们全然无视的现象: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智者们早就反复提醒过,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措辞不同,但意思是一回事儿:

(交易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 格雷厄姆

所以,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

降低交易频次…… 降低降低再降低。

千万别不信:只要你在频繁交易,你就依然是一根“韭菜”而已。降低交易频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高手都劝新手不要频繁交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根据虽然极其有道理,但是新手并不在意:

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我们已经知道几乎所有新手都犯的错误是,误以为自己参与的是“零和游戏”,所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沦为“韭菜”。但是,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意识到的是,随着他们交易频率的提高,他们真的越来越接近于“在乐此不疲地玩一个真正的零和游戏”。

最可怕的是,交易市场里的“零和游戏”,宏观来看,只有交易所是赢家,除了它之外都会输的。虽然玩家之间在“赌”(交易),但交易所在“抽水”(收手续费),无论玩家双方的输赢,于是,你赢的时候被抽走一点点,你输的时候也被抽走一点点,而对方无论输赢也同样被抽走一点点…… 结论是什么?

事实上,交易市场里永远没有零和游戏!

“韭菜”的幻觉在于,他们用行动表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商与体力,完全可以打败手续费…… 殊不知,“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看看世界各地的券商就明白了。

降低交易频次的巨大好处在于另外一个方面。

当交易频次越高的时候,回报风险比很难变高,而是变得越来越低。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突然”产生巨大回报的可能性极低极低 —— 虽然在一个波动(风险)巨大的市场里,偶尔会看到“暴涨暴跌”,但,捕捉这些暴涨暴跌,恰好是最危险的,是火中取碳。

当你尝试着主动降低交易频次的时候 —— 注意,是“主动”,而相对来看,“不由自主地高频次交易”本身是交易者已经被市场左右的被动行为 —— 你会发现,这其实相当于你主动提高了回报风险比,因为你在没有改变分母(风险)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对分子(回报)的预期。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交易频率也非常高。等我想明白了,开始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自己对回报的满足“阀值”在不断提高。最后,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

涨到十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十倍!这是我在交易频次相对较高的时候甚至干脆未曾想象过的回报级别。也许这个倍数,将来我会为自己调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我长期多次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的东西。凭空无法臆想。

这事儿有点违背直觉,在交易市场里: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5⃣️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

进入交易市场的人们,从来不缺痛苦,因为痛苦这东西几乎漫天飞舞;于是,真正稀缺的只有一样东西:

反思

痛苦和反思,这两样东西都有了,必然会产生进步。所以,新手想要躲避韭菜宿命,就得天天反思,时时刻刻反思,反思之后还要再反思……

你进入的是个有风险的地方,在这里几乎没有确定的收益,那怎么办?或者换个说法,“如何才能正确地提高回报风险比”呢?

回报风险比 = 可能的回报 ÷ 可能的风险

这么简单的公式能研究出什么玄机呢?盯着一个东西看很久很久,胡思乱想很久很久,就是所谓“深度思考”的唯一方法。就好像我们盯着天花板能看出原本看不到的图案一样,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盯着一个小东西想很久很久的结果。笛卡尔发明直角坐标系,就是这么个过程 —— 有兴趣去搜索引擎上查查笛卡尔的故事罢。

看着公式,就知道,提高回报风险比的方法,无非有两个:要么加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还有吗?想想罢。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值得你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每个人的历史不同,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以,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上各自罗列的三条,也不见得是最全面的罗列。我自己呢,能力也有限,最终罗列出来的有意义的也就这么三条。于是,我只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出选择。

最终,我的选择是这样的:
为了减小分母,我想办法继续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进场的钱,就当是丢了……
为了加大分子,我买入之后就不动,不管涨跌,穿越多次牛熊……

许多年过后,我发现自己当初这么选还是有前提的:
我的生活消费水平很一般,平日里花不了多少钱。并且我在进入交易市场之前,就是个生活相对富足的所谓“中产阶级”。于是,当我进入交易市场的时候,相对来看,我的“变现”欲望阀值比较高,或者是“极度高”;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分子越来越大,分母相对越来越小……

反正,你的目标很清楚,当分子相对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不再是“韭菜”了,因为你已经摆脱了“韭菜魔咒”,如何摆脱的呢?靠自己的选择。等你做到了,你去讲给那些“韭菜”听,他们信不信呢?我用经验告诉你罢,他们啊,坚!决!不!信!为什么呢?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6⃣️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

几乎所有的人,冲进交易市场的时候,都自然而然地犯下一个错误:一进场就买买买。之前的解释是,之所以犯下这个错误很自然,是因为他们是在牛市尾巴里冲进市场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人(包括当年的我)在冲进交易市场的时候,脑子里就没有“周期”这个概念。如果交易者脑子里有这个概念,了解这个概念,擅长应用这个概念,那他就不大可能把交易当作零和游戏了,不是吗?

以后你仔细观察一下就知道了,韭菜们只喜欢谈趋势,而周期是他们脑子里根本不存在的概念。他们顶多会说:

“现在是上升趋势……”
“现在是下降趋势……”
或者,“这是大趋势!”

这种描述尽管有时候还算管用,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肤浅的、危险的,因为一个上升趋势要加上一个下降趋势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而实际上,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 2 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如果我们探究的是真正的趋势,就会发现,上升与下降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表象 —— 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在一个很长的波段中,从任何一个点前后望,看起来都像自己身处在一条直线而不是曲线上,就好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却很难感知我们自己其实是站在球面上而不是平面上一样。

一个上升与一个下降构成一个周期。2 个或多个周期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曲线就好像是数学课本里的 sin 曲线的话,那么所谓的“趋势”实际上就是一条水平线而已,而我们常常说的且在寻找的所谓“趋势”应该是个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的线条才对,因为“水平”等于“无变化”,无变化就无趋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定的所谓的趋势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谈不上是趋势,因为后者重视的是一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真正的趋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跟涨杀跌”的人必然吃亏,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实际的趋势,他们看到的和把握的只不过是幻象而已。

这里有个重点,以及有趣的现象:

所有的韭菜都骨子里认为自己正在交易的标的并非可以持续长期增长的……

所以他们才“快进快出”,所以他们才根本无法长期持有,所以他们才“绝对没有办法降低交易频率”…… 虽然冲动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用“终生事业”之类的词修饰自己正在干的事情,但,骨子里他们就是不信该标的的长期增长。

问题在于,如果你正在交易的,如若你不确定是一个可以长期增长的东西的话,你在干嘛呢?好奇怪!

话说回来,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我要是能在熊市底部建仓,而后在牛市顶部逃顶就好了……” —— 又来了,你的脑子里闪过的这个念头,说明你还是个不成熟的小孩子。

可说实话,理论上来讲,这也是一个有志向的新手最终应该学会的技能。但,志向不能这么短罢?因为你想的只不过是“把握一次牛熊”,而不是“穿越多次牛熊”…… 巴菲特老爷子怎么说的?“我喜欢的周期是永远……” 这句话里的“周期”指的不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周期的含义,但,他喜欢永远,为什么?因为走到一定程度之时,你能赚到的钱已经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所以,剩下的那些,拿着一年还是拿着两年,还是拿着永远,有什么区别呢?

如何把握周期呢?有很多种理论,最终,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东西简单靠谱容易上手不太可能出错:仔细观察体会绝大多数交易者的情绪。牛市里,FOMO 情绪达到顶峰,各种投资者开始 ALL-IN 的时候,上升趋势渐渐到头了;熊市里,大多数“韭菜”经过失望谩骂而后竟然平静了的时候,下跌趋势渐渐到底了……

有两个著名的图表,可以帮助你理解更为深刻。一个是**“库伯勒 —— 罗丝改变曲线”(Kübler-Ross Change Curve),一个是“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Transition Curve)**……

如果,你尚未冲入交易市场,却意外先读到了这本小册子,甚至已经读到这最后一节,你猜,你会不会避开那个第二节里提到的“几乎所有人都犯下的错误”?

我猜,你还是有 3/4 的概率犯错。

为什么呢?因为你对周期的判断有一半可能出错,然后,你控制自己的能力有一半的可能不及格…… 于是,你胜出的概率大抵上也就只有 1/4 而已。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以后你会知道的,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而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时候,你甚至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情况。我也经常感觉莫名其妙 —— 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法也很含混:增加独处的时间,增加自我责怪的时间,让自己更难受一会儿,希望能记住那个痛苦,希望如此这般能够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样的傻事……

🧵🧵🧵
Oct 8, 2023 7 tweets 3 min read
张一鸣 12 万字观点整理

29岁创立字节跳动,10年时间做到了世界第一

创业的第一性原理的充分体现

全文 12 万字 / 5 个小时

🤔️ 张一鸣是如何自我管理的
📈 如何做产品和用户增长
💪 如何和对手竞争的哲学
⭕️ 张一鸣是如何打造班底的
🌱 张一鸣是如何培养年轻人的
🌞 愿景和价值观如何塑造
🧬 张一鸣谈如何形成组织
🏢 张一鸣谈公司如何治理
🆕 张一鸣谈如何技术创新
🤝 张一鸣谈如何业务拓展
❤️ 张一鸣谈社会责任
🌍 张一鸣谈如何国际化

⬇️⬇️⬇️

1/n

一、张一鸣是如何自我管理的 🤔️

>> 选择南开我2001年走进南开的时候,实在不会想到,15年后的今天我会站在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因为什么来到了南开。我还能非常清楚地回想起高三报志愿时,给自己定了四个标准:第一,必须是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不要像中科大那样,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供求关系不平衡,找女朋友难度太大;第二,必须要靠海,是因为我喜欢吃海鲜;第三,不能离家近,免得父母总找到宿舍楼下来;第四,冬天要会下雪,我是福建人,确实没见过雪,真的很想玩。几个维度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冬天会下雪的,有很多漂亮女生的,滨海大都市……筛选下来发现,符合上面几个条件的没有其他学校,只有一所——南开大学。——2016年9月18日南开开学讲话

>> 追求另一半当时张一鸣的一个同乡电脑坏了,他跑去帮她修电脑,回到宿舍时就兴奋地说,哇,她们宿舍一个女孩子不错!接着就总去修电脑,在BBS上聊天,经常约她出来玩,然后表白,被拒绝。“被拒后没有表现出一点气馁,”梁汝波说,“有什么呀,他说,照样约出来玩。”有一次,梁汝波和女朋友还有张一鸣和这个女孩子一起去北戴河玩,玩到张一鸣身上只剩最后几个硬币时,他说,我们把它花光。于是张一鸣和这个女孩子就拿着这几个硬币去了一趟网吧,回来时便牵着手了。这个女孩子便是张一鸣现在的妻子。——2014年12月今日头条C轮融资后,张、梁二人接受采访

>> 修电脑我在南开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伴。作为一个不怎么参与集体活动的理工男,怎么保持社交呢?主要靠修电脑和编程建网站……后来同学聚会,打招呼的方式基本是:嗨,你的电脑还是我装的。当年PC整机还不普及,于是我常年混迹天津的硅谷——鞍山西道……帮大伙挑配件。——2016年9月18日南开开学讲话

>> 看传记怎么面对枯燥的生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心灵鸡汤。我读了很多人物传记,如果说收获,就是发现那些伟大的人,在成为伟大的人之前,也是过着看起来枯燥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这些事情最后从点连成线,成就了他们。——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 不计较工作我工作时,不分哪些是我该做的、哪些不是我该做的。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当时,Code Base中大部分代码我都看过了。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能得到成长。还有一个特点,工作前两年,我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才回家,回家以后也编程到挺晚。确实是因为有兴趣,而不是公司有要求。所以我很快从负责一个抽取爬虫的模块,到负责整个后端系统,开始带一个小组,后来带一个小部门,再后来带一个大部门。——2016年今日头条Bootcamp演讲

>> 不设边界我做事从不设边界。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但我想说: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我当时是工程师,但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2019年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 参与更多业务我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记得在2007年底,我跟公司的销售总监一起去见客户。这段经历让我知道:怎样的销售才是好的销售。当我组建今日头条招人时,这些可供参考的案例,让我在这个领域不会一无所知。——2016年今日头条Bootcamp演讲

>> 练习保持耐心我毕业后参与创立了酷讯、饭否、九九房,到现在的今日头条,每一段创业经历,都挺寂寞的,尤其在苦闷纠结的时候。还有一个因素,前些年,创业环境还不像今天,也没有什么车库、创业咖啡馆,盛总(盛希泰)也没做孵化器,一堆公司都在五道口华清嘉园、东升园创业。平时在居民楼里查资料、研究用户需求、敲代码,谁也不认识你,也可能你的想法都不错,但不会马上转化到产品上,你必须要承受那样漫长时光的煎熬。现在回想,耐心非常重要,不仅是等待的耐心,还要有耐心作深入思考,找到更多更好的合作伙伴。——2017年11月15日南开校友会演讲

>> 耐心倾听意见再回看去年6月,尽管有些意见是建立在不了解我们的基础之上,但也有些是中肯善意而且应该认真对待的,我们都耐心地倾听,并努力改善我们的服务,做更多说明工作。所以,回头看,感谢当年的那些批评者。因为那些批评,让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容生产者最快地找到自己的用户,我们未来还会开放更多工具协助内容生产者,比如广告。我们很清楚,只有帮到大家,才能帮到自己。——2015年4月23日《成都商报》采访

>> 耐心面试搭建团队在九九房进入商业化后,我觉得一个运营出身的、对商业敏感的人会更擅长这类商业运作,所以我们找到了一个资深的管理人,接替了我的工作。而我对移动互联网比较感兴趣,所以后来在2012年初建立了字节跳动科技。我之前的技术人脉比较好,与很多大公司技术人员,比如奇虎、百度、谷歌、微软,都共事过。在建立了字节跳动后,我面试过很多人,至少500人。在最初建立的技术团队里,也有一些是我曾经的同事。——2013年3月17日CSDN采访

>> 知道时间花在哪里给两天假期的计划。有效性的第一步:知道时间都花在哪儿,排出工作优先级。——2012年4月张一鸣微博

>> 精力放在重点上充分放权,当公司在有100人之前时,我管理得还是很细致的;200人之后,我就开始放权,反正也管不了了。我把精力主要放在两件事上:一是产品和技术;二是招聘。这两块,再小的细节我都会过问。但市场和销售,我基本上从不介入。——2015年4月29日《好奇心日报》采访张一鸣

>> 管理精力,保证睡眠睡前五不宜:不宜看有启发的书、不宜看邮件、不宜看数据、不宜看产品、不宜总结工作。否则就容易思维太兴奋,睡不着或睡不深。睡不着其实还好,最讨厌睡觉还在想问题的状态,感觉就像高中有时遇到的做梦在做题!——2012年5月张一鸣微博

>> 细化问题知行合一真难,中间差的是什么?——2011年5月张一鸣微博

>> 少谈主义少谈些主义,多认真解决问题,做一步看几步。为理想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努力,没有解决好现实问题,忽视了需求,好人也没办好事。——2012年5月张一鸣微博

>> 不要愿望式分析问题八个case出了四个错误,工程师说我再看看它们是不是个例。我说:你是不是希望问题是个例,而不是分析它们是不是问题。——不能愿望式分析问题。——2012年6月张一鸣微博

>> 抗压问:别人都说你抗压能力很强,你怎么看?张一鸣:我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很平静,内心和表面差不多,多数时间也比较平静,当然,偶尔有波澜。问:你觉得自己有事业心吗?张一鸣:如果把很投入地做成一件事当作有事业心,那我还是有的。问:平时有运动的习惯吗?张一鸣:以前没有,但是从今年开始我觉得有必要开始锻炼了,因为熵值在增加。问:熵值?张一鸣:它表示一种无秩序的程度,对于人来说,脂肪就是混乱无序的。问:很少见你穿西装,是因为不习惯吗?张一鸣:其实我对穿着没讲究,西装的话,拆开之后还要折回去,太麻烦了所以尽量不穿。——2015年《芭莎男士》对谈张一鸣

>> 窗口期要延迟满足感缺什么说什么。我是比较保守(的人),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花了再融,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的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以前我的投资人建议,你应该尽快推广,但我觉得不ready就会一直不做。事实上直到你的竞争对手发力之前,都是你的窗口期。华为就是一家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企业,他们花了大力气在研发上——这些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事情。——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 如何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经验:涵蓄情绪,让自己静止,不要在沟通交流的时候走动、晃动,情绪跳动,会让思维失去精确控制。——2010年12月张一鸣微博

>> 常言道:以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我的版本:以大多数人满足感延迟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什么是努力?早出晚归,常年不休的人很多,差别极大,区别好像不是努力。——2012年6月张一鸣微博

>> 缺少批评就自我批评我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公司规模扩大了,CEO角色也会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不利的局面里——公司周围很少有人能够给自己提有效的要求和批评。——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 越满足越要自省这种氛围下,创业者很容易会滋生出不自觉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像病毒一样影响、侵入我们的深入思考能力,这个时候引入适当、可管理的沮丧,反而能让人保持清醒。我觉得人的最佳情绪状态其实是在轻度喜悦和轻度沮丧之间,没有大喜,也没有大悲,让情绪居于两者之间,处在一种可以做适度管理的状态,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一种状态。——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 决策形式化Formalize decision-making process。很多时候,我们问当时为什么这么选,经常听到:当时也没怎么想;忘记是怎么想的;开始×××,后来就×××;来不及想。当我听到formalize decision的说法的时候,开始尝试将决策作为一个明确的过程认真对待,并对重要决策记录以复盘,以认识自己。——2012年9月张一鸣微博

二、如何做产品和用户增长 📈

>> 与趋势站在一起2008年的时候,苹果上线了APP Store,向全球开发者开放自己的平台。当时我还在酷讯,有朋友告诉我,可以给iPhone开发专属应用了。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个事也太小了吧?我们那一批创业者想要做的是系统、软件,最低程度也该是一个网站吧?我想,怎么会有人跑到一款手机的系统上去做一个应用啊?如果说有开发团队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我会感觉他们疯了。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无数创业者,都开始为手机开发应用。智能手机从改变软件行业开始,几乎改变了世界上每一个行业,而媒体行业也是这个故事里的一部分。未来总是难以预见的。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件事,在2008年的时候,一定已经有一小拨创业者,因为苹果的APP Store,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之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工作,最终让一个很小的趋势,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身处的“未来”。——2016年1月15日今日头条未来媒体峰会

>> 顺应智能推荐的趋势比如,家庭主妇会收到家常食谱的信息,体育爱好者会看到足球比赛推送。今日头条根据用户特征、环境特征、文章特征等数据,进行组合推荐。这背后是数据挖掘、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当整个内容行业从编辑分发拐入机器智能分发时,去中心化模式让广告的分发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我们知道,广告离不开三个环节,生产、分发和消费,而智能推荐的时代中,这三个端口正在发生改变,以顺应智能推荐技术这一趋势。——2016年10月20日金投赏论坛演讲

>>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双向”的特征,即用户行为可以随时返回到内容发布者,并且内容发布者也有机会不经过第三方就能直接和用户发生联系。显而易见,移动互联网可以同时提供连接和信息服务。所以,我们不仅帮助用户找到优质的内容,同时也帮优质的内容找到优秀的读者。比如,有关科学、历史或者文化的内容,可能很难在邮局和机场这种地方发布,但有了推荐引擎以后我们就有机会推荐给用户。所以现在我们发现,在今日头条上已经产生了一些特别的信息爱好。——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演讲

>> 移动流量快速上升期对互联网时代来说现在是巨变的时代,PC互联网的流量不再上升,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正在快速上升,智能手机的兴起改变了太多行业:纸质地图没有了,闹钟没有了,相机没有了。对媒体行业而言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改变,在互联网刚刚出现时,纸媒的发展还是上升的,那时的电脑不能随身携带。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次大幅度改变了局面,95%以上的事务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完成。——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 随刷随有的信息流有些是因为太难用,门槛很高,导致最后只有geek(极客)才用。还有一些是没有“穿透”,订阅、选择类别等各种功能,他们把产品想得太复杂。为什么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产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信息的效率比信息的展示更重要。最早期的今日头条,没有频道没有个性化甚至没有图片,打开就是纯信息流。当时我们的判断是——移动互联网,高频应用,主产品是唯一的;同时要专门为移动创造内容,而不是把杂志内容搬过来,后来我们做了今日头条号。——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 广告也可信息流从广告的生产方面来说,现在需要像做内容一样去做广告。在智能分发时代,广告信息化是我认为的一个趋势。因为个性化推荐,推荐的是信息。而广告也是信息的一部分,它是有商业价值的信息。现在,强行插入的干扰阅读的广告不再是好的模式。当年门户网站的广告就是挂两边,甚至在网页旁边飘,挡住用户的视线,非常影响阅读体验。而我们商业化的目标是让广告成为一条有用的资讯。广告必须具备可读性,之后它就能直接产生价值了。比如一个新品上市信息,或一个试驾活动,这种既具备商业价值,同时又具有可读性和可服务性的广告,我们就把它当做正常的内容推荐给用户。2012年初的时候,我去见投资人,他们当时还跟我说,移动屏幕这么小,你们广告肯定很不赚钱,因为屏幕小,广告的展示位也少。但是我们推出了信息流广告,生产出来的广告可以像信息一样分发,信息流广告可以不断刷新,没有展示位数量的限制,更不会像以前那种打扰用户体验。可以说,它就是一种信息。我们的广告都很明确地标注了广告字样,但是因为推荐系统精准推荐,且是有用的资讯,所以转化率都很不错,很多用户都不会介意它是广告。这也是我认为今日头条广告ROI(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表现。——2016年10月20日金投赏论坛演讲

>> 先做产品,快速迭代搞笑囧图是内涵段子的大哥,内涵段子之前先出的笑话类产品是搞笑囧图。其实这些产品都涵盖了之前的想法,只不过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想法诞生。因为当时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我们希望快速推出产品以获取用户来验证想法。这个想法其实已经覆盖了最早初心的各个点。当然有一个问题,当我拿这些产品说服投资人的时候还可以,但想说服那些高段位的副总裁候选人肯定不行,他们会想,这么low的东西我怎么可能会加入呢?甚至工程师都有不来的。——2016年3月今日头条年会演讲

>> 先试局部,再做整体2012年5月,我们有了内涵段子,后来才有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基本上把我们的想法比较成型地完整地体现出来。我们确实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最早期希望把创作、分发、讨论各种内容覆盖,做最懂你的信息平台。从我们的出发点可以看到,过去四年这个出发点并没有变过,在2012年初就想好了。——2016年3月今日头条年会演讲

>> 起名字对于今日头条未来的发展,我希望它不仅仅推送人们感兴趣的新闻,它还可以推送广告,甚至推送商品。有人可能说今日头条取了一个新闻媒体的名字,不能推广告推产品,那Face-book(脸书)也不是book(书)嘛。在我眼里,一篇新闻是信息,一篇游记也是信息,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信息,一个你很需要的商品也是信息。只要是真实的、不欺诈的,我推荐给你并且标明是商品就可以了。——2014年张一鸣极客公园演讲

>> Byte Dance(字节跳动)在2012年底,就在锦秋家园里,我们开始讨论国际化的事情。我们在取“字节跳动”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想好了ByteDance这个英文名。那时候,同事中也没几个人出过国。但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机会在全球都存在。——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研究相关赛道的公司Digg被50万美元收购是真的吗?多么不靠谱的事情。虽然团队不济,被Reddit(红迪网)超过,但按他们的流量,仅仅只放广告联盟的广告,每个月应该也有几十万美元,有什么特殊情况?——2012年7月张一鸣微博

>> 热度排序算法包括Reddit,包括Hacker News,打开都是H5页面,非常简单,都是一条条的信息,我觉得这个形式很好。不像很多门户网站的手机版,他们标题都是对齐的,很讲究形式,还要加频道,搞得很复杂。所以我们最早做产品的时候,我一开始就觉得什么功能都不要加,就是一个feed,然后做到随刷随有。另外就是根据用户行为按热度排序,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个性化,但当时也是可以的。——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在地铁上的观察2007年我买了第一台苹果机,苹果一代,2009年我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安卓手机,摩托罗拉的比较好的机型,底下横着推出键盘,但很不好用。一年后,我看到地铁上开始有大量的人在使用智能手机,这时候手机的软硬件性能已经OK,我觉得可以慢慢发展出一个很大的移动应用生态了。——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地铁刷手机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远大于PC,PC对纸媒有影响但无冲击,当人们出门或者坐地铁时仍然需要报纸,但现在的手机几乎做到全天候随时随地。——2014年2月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

>> 介质变化如果对互联网、对国外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一些朋友会发现,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在互动、创作、分享方面也有专门的公司,像美国有Disqus,中国有bShare的分享插件,也有非常多的用户使用,专门做这个文章的分享。很多网页上面都有一个小按钮,一点开,会出现一系列图标分享到哪儿,这是专门为分享做改进的互联网的技术公司。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地创新,都不断地有新的东西出来。在创作领域也是,从博客到微博,不断创造一种新的方式,它可能是品牌的变化,比如微博是题材的变化,创造内容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这些进化都跟互联网产品、跟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已经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随着带宽的提高,这三五年已经看到一个重大的变化,文本越来越向多媒体转化,以前很少有网站一打开就是一系列大图,现在这种设计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这个前提是带宽技术的变化。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六七年前,中国和美国都有一系列把热门内容做出来的产品,像大企网,网民把热的内容点出来,现在也越来越个性化,出现了按主题的内容,比如互联网技术板块或者媒体板块,像天涯就是按主题内容在改变。——2013年12月张一鸣在钛媒体Ti创新者大会演讲

>> 主要需求新浪微博告诉我们,只要抓住主要需求,产品再糙也能取得一定的成功。——2012年7月微博

>> 坚定创新在当时,做推荐引擎对创业公司来说难度还是很高的,那时候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扩展的运营,有的人尝试通过简单的定制实现个性化,真正下决心做推荐引擎的公司很少,失败的很多。但我们觉得,如果不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地创造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推荐引擎从成立那天起,今日头条一直是智能推荐最早的、最积极的探索者,将“做最懂你的信息平台,连接人与信息”作为我们的使命。创作者发布内容,通过算法匹配,推荐给对这些内容感兴趣的粉丝,两方通过推荐引擎建立起联系。天长日久,我们对创作者和粉丝的信息匹配越来越精准,促进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连接。另一方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分享、评论和收藏,算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作者与粉丝的互动数据,进一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整个推荐系统的运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下一步,我们将从智能分发时代走向智能分发和粉丝分发相结合的“智能社交”时代。我们相信这也是社交媒体的2.0时代,通过智能推荐更有效率地获取粉丝。——2017年11月22日第三届今日头条创作者大会演讲

>> AB测试是工具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间是逻辑和工具。AB测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是测不出用户需求的,同理心才是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同理心,做出的产品肯定没有灵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光有同理心还不够,这样只能做出有用的产品。想要做出彩的产品,想象力非常重要。在今日头条还非常简陋、信息非常少的时候,我们就想象着今日头条的feed连着一根智能的天线,天线连着无边的信息海洋,每一刷,就会从海洋取回此时此刻此地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所以我们努力涵盖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从新闻到图片,从三农到学术。抖音也是如此,想象全屏的视频让手机变成一扇窗户,你透过这个窗户看到一个丰富的世界,抖音是这个五彩斑斓世界的投影,感觉非常奇妙。如果没有想象力,你可能只会做出一款对口型的热门应用或者搞笑视频软件,抖音也不可能从一款炫酷的音乐舞蹈小众软件,演化成包容美丽风光、戏曲艺术、感人故事、生活消费的大众平台。——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务实浪漫外界对我们有很多描述,说字节跳动是个过于理性的公司,张一鸣是一个过于理性的人,什么“AB测试公司”“APP工厂”之类的,我非常不认同。昨天去锦秋家园的路上,想起这些故事,我觉得,我们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公司啊。同事跟我说是不是叫理想主义,浪漫有点贬义,听起来不靠谱。我说不是,理想主义还不够,浪漫比理想主义更浪漫,只不过我们是务实的浪漫。什么是务实浪漫?就是把想象变成现实,face reality and change it。——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计算用户喜好我们面临如何知道用户喜好的问题,但方法并不是直接研究喜好,而是计算希望近期达到的目标。今日头条给用户推荐资讯,我们肯定是希望用户看,我们有一个最重要指标是“信噪比”,会预测用户在100条内容里面,哪些会点击打开、评论或分享,这是不是一定能够代表他的好恶?不完全,但是接近。比如我们发现,分享、收藏和评论的用户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这些动作给他一个权重,让机器去预测用户行为,但机器不是直接算出“好恶”,而是根据跟他有相同属性的一群人来预测。——2015年7月14日吴晓波对话张一鸣

>> 把目标推远以前我们讲春种秋收,要很快见到成效,但这个时代的变化就是,你不需要有特别急着收获的想法。你要去想如何把优化的目标推到尽可能远;要去想,你最终想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像建筑,其实它影响到城市,影响到社会。电商影响到消费方式;现在谷歌从搜索到社交、到安卓操作系统,现在到人工智能。所以我觉得,现在能够胜出的企业都已经把优化的目标推得很远。如果只考虑说怎么样六个月能拿到融资,但是再往下就没有竞争力了。——2016年4月12日王石对话张一鸣

>> 愿景要大相信在2016年我们非常有机会,并且必须成为国内最大的资讯平台。当然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这或许是别人的终点,但不是我们的终点。我跟今日头条号的同事谈2016年的目标,他们提了一个部门愿景,想很久很久之后,始终不敢提叫作“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他们提的是“逼近中国第一内容创作平台”。希望到2017年,能把“逼近”两个字去掉。到2018年,希望再进一步成为真正市场的绝对第一名,能够占到一半。到2019年全球化全面成功,能够成为全球第一的创作平台。到那个时候,我相信今日头条是有机会跻身下一个市值千亿美元的公司的。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这是忽悠吗?这个想法其实在融资的时候是没说的,融资的PPT上我没写它。但这个想法心里是有的,我跟少数几个同事沟通过,一直没有跟大家沟通。在年会的这个时候把这个目标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来达到这个目标。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2016年第一目标是决战国内第一!——2016年3月今日头条年会演讲

>> 理解算法理解人这两个基础之上,一方面理解了人,一方面理解了信息,就有可能让机器把这两者连接起来。我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机器真的能理解这么准吗?纯算法真的能战胜人吗?算法不能战胜人,但是算法是基于人之上的,可以战胜人。——2013年12月张一鸣在钛媒体Ti创新者大会演讲

>> 调教算法算法是一个生命体,你要调教它,驯养它。这个想法我在2011年的时候才开始萌发,开始只是想怎么样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后来研究下去,用户对信息需求有越来越多的特征,比如说,不同人的信息需求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算法对特征规律的总结与存储是要不断训练调教的,而且是因人而异的、动态的,就像一个自我演化的系统。你在看它(算法),它也在看你,它看你看得认不认真,并且不断地在做感知、存储、判断这一系列动作。算法是社会化的,观察你就能推导出他,因为你们有共享的特质。推荐系统很有意思,是活的,你做好了摆在那儿,它会越来越好。——2014年张一鸣极客公园演讲
2/n

三、如何和对手竞争的哲学 💪

>> 谈腾讯一个身价两百多亿的老板不作秀、不爬山、不吹牛、不打口水仗、不接受采访、不上电视杂志,以身作则像一个基层员工一样每天脚踏实地测试产品,无止境地改进产品的体验。这才是腾讯成功的最大原因。而被腾讯打败的失败者们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么骂他靠抄袭,要么说他靠QQ才能成功。——2010年8月张一鸣微博

>> 挖角百度没有没有。大部分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还在百度。——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 对比巨头百度的商业策略是比较看重三年内的盈利,他们是广告变现导向;而腾讯是用户时长导向,他们更在意用户是不是在腾讯盘子里玩。今日头条的导向是偏腾讯,加一点华为。华为很重视底层和基础设施。我发现公司越强大就越往底层走,更往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走,上层可以空出来,比如操作系统、芯片、云。——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 选择微博微博是一个比较克制中立的公司,不会像BAT(百度、阿里、腾讯)那样乱战,我们希望能够保持独立而没有倾向性。——2014年6月5日财新网采访张一鸣

>> 竞争是最好的蓝军我其实不止一次听到团队说,哎呀,这个竞争怎么没完没了,到底什么时候才结束。我觉得要以平常心对待竞争对手,要把竞争当作常态。不要想逃脱竞争,竞争也是好事。我甚至觉得,不应该通过并购来结束竞争。我们看到很多通过并购消灭对手的公司,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都懈怠了。竞争对手是很好的蓝军。竞争对手可能有产品创新、市场策略等好的方面值得你学习。哪怕是竞争对手推动的批评文章,我们也认真看,而不是愤怒。也许文章里80%都有问题,但20%是对我们有启发的,那我们应该吸收那20%。除了竞争对手,没有人会那么认真挑你问题。——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 竞争状态的办公环境我有个体会,我参与或创办的创业公司,越在粗糙的环境中成长得越快。我自己是很不重视环境的精致度的,简单干净就好了。过去尽管有同事不断跟我说,环境影响了招聘:在公寓的时候说办公室太小,在盈都的时候说环境太差。但我一直怀疑这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正向选择:优秀的人并不care这些。何况许多公司搬到好的总部就萎靡了,比如SUN公司、雅虎公司、Evernote……——2016年3月张一鸣内部信

>> 早期减少站队因为巨头之间是互相防范和进入对方的领域,如果你站队的话,可能竞争会更激烈,这是很有可能的。我们倒没有特别说绝对不能站队,或者不可以站队,我觉得如果有机会相对独立地做大,可能更有意义。因为其实互联网这种格局也比较长时间了,如果能够有新生的公司起来,新兴的平台起来,我觉得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吧。——2016年11月29日《对话》栏目采访

>> 平常心过去一年跟很多同事有交流,我觉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他们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大多时候,人在没有偏执或者杂念的情况下,都能够有很好的判断,有个说法是“本自具足”。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我们周年的主题是“Remain Grounded, Keep Aiming Higher”,我的理解,这两句意思是相似的,只有心态越平稳,才能扎根越牢,才能够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难企及的事情。——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九周年上的讲话

>> 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当我们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清楚,这个话题到底是什么?因为概念一般都很抽象,既然很抽象,就很容易有偏差。“平常心”是一个佛源词,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比如“精进”和“想入非非”。“平常心”在百科里的定义是:“在一切环境和一切行为中,保持无差别不偏执(unbiased)。”在现代心理学也有一些解释,大意是说:“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如果大家在今日头条上搜索,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文章、概念和解释,常见的有:let it be/let it go(顺其自然)、common sense(常识)、intuition(直觉良知)、正心诚意。像“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时”,说的其实就是intuition(直觉良知)。还有像互联网圈比较流行的“回归本质,实事求是”,以及“接受不确定性”。如果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2021年3月《平常心做非常事》演讲

>> 接受自己两年前,我在“开言英语”上,听到一本畅销书叫The Power of Now(《当下的力量》)。其中有一段话:所有的消极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而引起;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而出现。这个描述可能听起来很严重。我想举一个自己的小例子。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别有规律,也不算特别有纪律性,经常看手机,听音乐、看今日头条、刷抖音西瓜,跟外界传说的不大一样。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唉,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马上去睡了。——2021年3月演讲

>> 每个人都是平常人平常心对待自己。最基础的是,认识到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是一个平常人。一些媒体在报道创业公司、人物故事的时候,希望加上戏剧性,要么经历显得很传奇,要么人物特点非常突出。我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方也希望我分享曲折的故事。我常常说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在我看来,大部分事情,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没有特别难以解释或者特别不寻常的部分。真的是这样。随着业务的发展,我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常有特长、有能力的人。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也许在知识经验上有些差别,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还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但有一点,能取得很好成就的人,他们往往保持很平常的心态。也就是说,保持平常心,接受当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2021年3月演讲

>> 悄悄创新2014年,无论是对我,还是对我的团队来说,似乎都不那么太平,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过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搜狐、广州日报质疑今日头条的事,说我们不生产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对于这样的说法,我是非常不同意的。什么是今日头条,今日头条都做什么事?今日头条是一款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反传统新闻客户端,这个软件能让你每天看到最有人气、最个性化的新闻,及时了解正在发生的大事,让你看到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精彩热点新闻和网友的精彩评论,让你不再淹没在浩瀚嘈杂、质量参差不齐的讯息当中。很显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发现信息和交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搬运过程,我们需要对内容进行研究。我们与很多名企合作,他们希望把他们的内容或是他们生产的内容,抑或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广告,投递给那些对他们感兴趣的用户,这是对企业而言。而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希望能够尽可能早地获得信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非常受双方欢迎的。除此之外,我们也是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在移动端拥有最多媒体合作的一个产品。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我们比作新闻的搬运工,一来表述不够确切;二来容易让人形成刻板印象。所以,我不同意这样的定位,我坚信自己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今日头条并不是没有压力,他同样面临着竞争和挑战。就在前不久,搜狗联合腾讯推出的“微信今日头条”,被业界看作是今日头条的强有力的追赶者。其实,做任何一个项目都会存在竞争,我认为今日头条迎接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大胆地创新,追求极致快速地往前跑,而不是把专注点放在竞争上。如果把专注点放在竞争上,我们就会回头看,去比资源,比一些现成的东西,这样一来,就会分散大家的精力,浪费公司的资源。所以,我认为避免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如果再在“创新”前面加上个前缀的话,就是悄悄地创新。——2014年张一鸣参加《超级脱口》采访实录

>> 团队是赢得竞争关键战略很重要,但是团队也相当重要,我自己有切身体会的。酷讯和去哪儿竞争,方向很清楚,但是差距越来越大。当年海内和开心竞争,对开心的数据产品也很了解,可惜就是眼睁睁看着对手从产品到推广上的节节胜利。回到现在团购网站,模式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门槛,但是也能拉开这么大的差距。——2010年7月张一鸣微博

>> 三思而快速迭代创业路上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决策时纠结犹豫,说好听一点就是“三思”。三思没有问题,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不那么激进的创业者,我也常有这种状态。但用产品经理的话来讲,三思后的迭代速度必须快。这也是一种创业必须要有的心态。——2016年1月张一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演讲

>> 远离江湖恩仇问: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当前技术环境下产业结构的问题。你的APP是一个入口,用户从这个入口进来,再被分发到各个网站。这么看来,你们赚钱是不是太容易了?答:我们现在还是亏损的,没有挣钱,他们看到入口融了钱,你可以说商业环境不够好,或者入口太强势,没问题,我们之前考虑内容生态计划,但是目前还没有成为很强大的入口,只是有这个趋势。如果我们真的非常强大了,利用竞争优势对我们提出抗议,这是我可以理解的地方。但是我看到很多评论说当年纸媒就是被这些门户坑的,越扯越远,还是比门户三倍五倍的价格要回来。这让我无法回应。如果说入口太强势,不公平,这是可以沟通的。我们跟很多传统媒体合作,给他们提供技术工具,也想发布一款帮助传统媒体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我们提供快速生成,移动互联网网站APP应用,目前已经生成一些了。但是我们不接受一上来就说回顾当年门户的仇恨史,门户那个时代,我还没有入行呢。——2014年6月6日 张一鸣对话DoNews

>> 高调低调,取决用户有同事曾批评我,觉得我露面不够多,接受采访不多,不爱发表演讲……但我明白,早期采用高调公关是没用的。所以,我有时会辩解:低调没问题啊,公司不也发展这么快吗?其实,无论高调还是低调,都取决于对公司对产品对用户是否有益,和自己的心理需求甚至功利心无关。回到你的问题,无论是我还是公司,现在确实需要更多地面向公众,需要让自己让公司被大家了解,毕竟累计有2.4亿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有2000多万日活用户,是一个很公共的产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大家了解,这次来成都也有这个目的。——2015年4月23日《成都商报》采访张一鸣

>> 把事情做好才是挑战如果你是一本杂志的主编,在地铁上看到有人看你们的杂志,一个人这一页看得好认真,折了一个角,还做了笔记。另一个人不喜欢看,翻了两页就丢一边了。纸媒在给读者创造内容的时候,也要观察读者,只不过一直没机会。以后我们会给入驻今日头条的媒体提供一个功能,可以看到实时流量和实时的人群变化,比如说一条新闻北京的媒体人都收藏了,上海金融圈很多人都点不喜欢。做今日头条这类推荐搜索引擎的提升空间还很大,难度挺高,前面肯定不止一个对手,阻挡一个人会耽误你往前。就像赛跑,你的目的不应该是挡住一个人,因为你挡住一个人,另外的人也会超过你。你应该尽可能地向前看,往前跑。目前还没到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方向上还会有演化。现在对我来说,如何把事情做好带来的挑战,比与其他人竞争更大。——2014年张一鸣极客公园演讲

>> all-in有时候是偷懒我特别想说: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举两个例子。很多人做业务会说要all-in(扑克游戏术语,全部押入),一下子结束战斗。我自己觉得,随便说all-in的团队有很大问题。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如此,那没有问题。但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时候,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还有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是: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论其实没有那么有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叫作“理性的自负”,这也是人的ego(自我)。因为知识有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是非结构化的知识,过度地使用概念其实是无助于理解的,避免过度抽象使用方法,也是一种平常心。——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 耐心长跑有一次讨论业务竞争,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团队说,哎呀,对手增长又快了,我们赶紧做点什么。我说,原来比对手落后的时候,我们想很多的方法来提高,但没有心理包袱,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行动。现在,我们比对手领先了,反而做不到平常心,太怕失败,动作可能变形。我问他,你打游戏吗?打游戏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个游戏要过100关,你打到99关的时候,就容易手抖。你想着,“我这好不容易到99关了”“我一定不能犯错误”,然后一般你就会挂了。平常心对待成功和失败,也包括不要错误归因,把外因当作内因,不要把运气当作能力,要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真实原因。我们最早做短视频,城市用户的留存不太好。讨论时,一个同事觉得肯定是因为城市白领做脑力劳动多,更倾向于图文表达。总结的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不是说所有的结论都不对。只是要承认有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人很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对成功和失败都希望找到符合自我叙事的归因。——2021年3月字节跳动九周年演讲

>> 突破边界说到人工智能在互动中的应用,我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个今日头条的新项目,叫今日头条问答。传统意义上的问答,基本都是社交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人工智能和算法可以解决的。比如,今日头条上是算法来帮用户找到适合回答问题的人,在同一个问题下,机器会知道怎么样排序能够对不同的用户更友好、更合适。算法就可以把类似“长沙人在哈佛读书会不会吃不惯”这样的问题推送到刚刚提到的那位学生的手机上。另外,算法现在还在尝试在热门事件里自动生成问题,并且插图,对相似问题去重。我们今日头条实验室负责人李磊博士对这方面颇有研究,今年召开的ACL 2016就收录了他关于问答的一篇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要解决知识类问答。知识表示和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难题,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它的研究一般会涉及深度学习、概率图模型、矩阵分解和稀疏方法、核方法、决策树等。这项研究成果也正在今日头条问答项目中应用,我们希望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事实类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回答的方式去解决,这样就可以节省专家人力。——2016年11月张一鸣乌镇演讲

>> 遵守避风港原则PC端没有适配的问题,每个都是适配良好的网站,所以PC端有很多的流量导给了原网站,跟今日头条合作的网站获得了很多流量。但手机端不同,手机端不仅存在页面适配,有些JavaScript代码甚至会导致客户端崩溃。所以为了提升用户的体验,今日头条有很多的研发力量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对手机端网页进行转码。转码技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网页的元素,比如原网页的Logo、链接和微信号等。并且用户通过今日头条分享到邮件、微博的链接都是指向原页面的。我们会跟原网站合作,如果原网站已经对网页进行了手机适配,今日头条则不会再进行转码,而是直接链接到原网站,原网站的广告或APP下载链接今日头条都不做限制。同时今日头条尊重原网站的意愿,如果原网站不愿意被今日头条转码,可以跟今日头条沟通,今日头条会断开与其的链接,不再进行抓取和推荐。我们非常遵守避风港原则,即便链接的网页上不存在侵权内容,只要今日头条收到创作内容方的要求都会立马删除。——2014年6月6日 张一鸣对话DoNews

>> 战略上的藐视百度进入这个行业肯定对我们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否会让今日头条失败?我觉得肯定不会。我们现在日活跃用户体量大概是手机百度的2/3,我们用户的停留时常也更长。同时,我并不觉得百度有什么优势是我们所不具备的。——2016年12月14日张一鸣接受《财经》采访

四、张一鸣是如何打造班底的 ⭕️

>> 选创业伙伴如选结婚对象结婚有一个不短的谈恋爱的过程才领证,而找创业伙伴的时间却短非常多。如果结婚是合作60年,创业是合作六七年,那么是否应该用1/10的时间谈谈“恋爱”?——2010年5月张一鸣微博

>> 高级人才的基本素质选择越高级影响越大的人才,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质:理性、逻辑、修养、企图心、自我控制力。——2010年8月张一鸣微博

>> 公司存在的意义大家应该了解,我一直很重视人才招聘,对个人的潜力充满期待。我认同德鲁克的说法,对于公司内部来说,公司存在的意义,是通过公司这个方式实现人们的创造力。我会再加上另外一句——让每个人有更丰富、更有意义的经历和体验。对的,和我们用户产品的使命一样:Inspire Creativity, Enrich Life(激发创造力,丰富生活)。——2020年字节跳动内部信

>> 好同学好伙伴有很多因为爱好计算机而结识的朋友,成了后来的创业伙伴或者同事,比如我的室友梁汝波。大二的时候,他去买了一台主机,我买一台显示器,凑成一套,两个人一起用。我们两个微电子专业的人,每天一起钻研编程。后来,我转到软件工程专业,那台电脑就给了他。他后来也成为我的创业伙伴。——南开大学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演讲

>> 好同学好伙伴 意外的接班人公司当下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到更好,我希望有比我更合适的人来改进日常管理,保障公司的健康发展。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熟管理者,我也不是很擅长社交,我更喜欢研究组织和市场原理来减少管理,喜欢自己上网、看书、听歌、发呆。3月份的时候,我小范围讨论了这个想法,并提议让汝波来接手CEO的工作,大家都非常理解和支持,同意了我的提议。汝波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字节跳动是我和他一起创立的第二家公司了。他在字节跳动陆续承担了产品研发负责人、飞书和效率工程负责人、集团人力资源和管理负责人等工作。公司创立以来,从采购安装服务器、接手我写了一半的系统、重要招聘、企业制度和管理系统建设,很多事情是他协助我做的。未来半年,我们两个会一起工作,确保在年底时把交接工作做好。请大家支持好新CEO汝波的工作!——2021年5月张一鸣内部信

>> 社交招聘延迟工作时间,增加50%已是理论极限,想要更好的结果要靠方法、状态、配合。——2010年11月张一鸣微博

>> 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我们发现要招到优秀的人,需要待遇好,仅仅待遇好还不够,还要有远大的愿景,要让他感受到不仅在完成工作,还在完成伟大的产品,给很多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对社会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是招到优秀人的条件。待遇是必要的,但是不是充分的。当然,我在招聘过程中经常跟候选人讲,找工作有很多标准,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叫作“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我觉得最重要的标准不是这个,而是“和最优秀的人做有趣和有挑战的工作”,你看你的团队是不是优秀的,你周围的人是不是值得你学习的,你做的事是不是有趣、是不是有难度,这是最关键的。所以如果在座有选择工作选择事业的年轻人,我也是这个建议,和最优秀的人做有趣和有挑战的工作,这就是标准。——2015年9月5日中国青年领袖公益演讲

>> 坚持的人2014年,我们在决定做今日头条号平台的时候,进展是非常缓慢的。产品非常简陋,邀请作者非常困难。当时今日头条号产品和运营在本职工作以外,每周都需要邀请作者入驻,在微博私信和微信公众号后台给创作者留言,从“智能推荐是什么”“今日头条是什么”开始解释,经常找几百个人才有几个愿意入驻。内部也产生很多质疑,疑问我们能不能做起来。但我们还是觉得这对构建平台的内容生态非常重要,我印象中陈林特别坚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发动全体员工邀请创作者入驻,很多同事就从邀请自己身边的自媒体朋友开始,所有同事都兼任今日头条号作者的客服,答疑解惑,在内部沟通解决各类问题。回头看,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方法并不好,但是很努力、很专注,大力出奇迹。——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自我管理的人首先发展是最重要的,发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其次,理念也很重要,我们在很多事情上不是特别有经验,所以应对这些挑战时不会瞎折腾。不要头脑发热说某某公司引入了什么卓越计划,我们就要引入什么模式。既然管理不是特别有经验,那就少管理,招聘好一点的员工,告诉他目标,让他自己管理。这也许不是最高效的办法,但肯定是一个还不错的方式。——2015年4月29日《好奇心日报》采访张一鸣

>> 收购代替招聘2014年初,快手把这个行业的估值抬起来了。美拍这个公司快不行了,快手估值涨起来。我不知道具体多少钱,所以我当时一直在关注这个。在版权风波之前,我们一直在考虑,到底是收购快手,还是把张楠团队收了。我觉得快手很好,我比较推荐快手。陈林觉得快手太贵了,因为快手已经接受1000多万美元的投资了,收购的话,可能要几千万美元。最后,我们从张楠公司回来的路上说,我们决定将这个团队收进来,尝试一下短视频这个方向。我们就不收快手了,而是收购了张楠。——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选人才不能偷懒有一天我看到咱们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写的招聘PM(Project Manager,项目主管)的JD(Job Description,工作说明),特别生气。有一条写着:有五年以上互联网产品经验,具有日活千万量级以上的产品规划和产品迭代实施经验。我跟这个HR说,按照这个要求,陈林、张楠、我们公司一大批PM,一个都进不来,连我自己都进不来。别说千万DAU产品了,他们加入前,连百万,甚至十万DAU的产品也没做过。很多同事加入我们公司的时候并没有光鲜的背景或者很好的履历,公司的产品经理,有设计背景的、运营背景的,还有代码写不好的工程师转岗的。也许有人倾向于招背景光鲜的男神女神,但咱们更爱朴素的“小鲜肉”。我们招人一直秉承的观念,是找到最合适的人,特质是不是真正契合,关注人的基本面。学校、相关经历、title(头衔)都没那么重要。写这样的JD很容易,本质上是偷懒,要发现人的特质才是困难的。——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亲自选人从2015年初到年底,今日头条员工从300多人一下增长到1300多人,肯定不都是我亲自招来的,但还是有不少我亲自沟通的。如今我最多的夜归也是去见候选人,有时候甚至从下午聊到凌晨,我相信并不是每个CEO都是好的HR,但我自己在努力做一个认真诚恳的HR,披星戴月,穿过雾霾去见面试候选人。——2016年张一鸣朋友圈

>> 一起攀登欢迎利东加入!一起攀登更高远的险峰。产品、技术、媒体、商业,求各路高手共创事业!——2013年8月张一鸣微博

>> 企业分享会利东很厉害,他对各种新产品使用体验是最厉害的。原来快手这个产品我们都用不起来,就利东能用起来,而且对它的变化了如指掌,经常跟我们讨论。我们公司内部会把业绩优秀的产品做分享,利东能从企业主角度访谈,指出那些企业怎么用它们做营销。——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抓住顶尖技术人才在杨震原加入之前,我是管技术而且管得比较细的。他进来可能两三个月后,就基本熟悉、交接、确认,管得不错,之后我就不管了。陈林也是很早就独当一面,大概2014年底之后,今日头条产品基本上我就不怎么管了。——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没有刷量我记得那时候跟一个人聊天,他说:“你们在流量上特别有办法,你们就是会刷流量。”他认为我们的流量都是刷榜刷出来的。我们其实不是的,我们是不做刷榜这种事的。在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比大部分公司都好。但是他们跟我们竞争,比我们差特别多。他就宣称我们是靠刷榜什么的。他们觉得我们技术都特别差。其实我们技术并不差,杨震原开发的怎么可能比他们差呢?但是他就是觉得他们技术好,但是头脑不灵活,不会刷榜所以没有做起来。我觉得他们很多时候都是给自己找借口。——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如何打分张泉灵:有没有想过生产内容?张一鸣:我觉得这是有创意的工作,它无穷无尽,但我们目前希望做更可复制、能影响更多用户的事,当然,我们支持优秀的合作伙伴,甚至一起做。张泉灵:刚才今日头条算法架构师曹欢欢说,你给他负责的数据推荐的打分只有40分,能告诉我理由吗?张一鸣:打多少分,也取决于100分的标准,如果跟同类产品比,我会打更高分,但跟我三年到五年对未来的愿景比,只能打40分。张泉灵:理想状态下,90分应该是什么样的?张一鸣:比如说,对你这样一个重仓股民……张泉灵:能别这样吗……张一鸣:我不知道你买什么股票,在你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们会把前一天有关这个公司,无论是板块、行业还是公司高管的新闻,都推送给你,这是一种情景;或者你想吃某种快餐,吃之前,优惠券信息就推送给你;等等。张泉灵:你会悄悄潜入我的购买软件吗?张一鸣:不会,我们就提供信息推荐这个服务。未来,你在白天关注的新闻,晚上回到家,会收到我们推荐给你的关于这个话题的后期讨论。所以,我们希望更多的用户把兴趣交给我们,在更多的场景下,做出很好的推荐。比如说你来上海,晚上下大雨航班可能取消了,这个信息我们会及时推送给你。——2015年6月29日张泉灵采访张一鸣

>> 满足个性化,也要能泛化讲到推荐,我一直在看微博,除了这次风波(2014年《今日头条:一个内容APP,何以估值5亿美元?》引起的舆论),对产品上的一些意见,实际上是在利用人的特征、信息特征、环境特征来重新组织内容。当然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这个系统做得越来越好,不仅要满足个性化,还要做到够泛化。比如都是在北京地区的、30多岁、搞金融的人,喜欢看某类内容,他不仅为自己结果做贡献,还为与他具有相同特质的人的信息推荐做贡献。——2014年媒体训练营夏季峰会演讲

>> 关键位置用关键人在当时,做推荐引擎对创业公司来说,难度还是很高的,那时候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APP,有些人是靠不可扩展地运营,有的人尝试通过简单的定制实现个性化,真正下决心做推荐引擎的公司很少,失败的很多。但我们觉得,如果不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只是做些微创新,也许能拿到一些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但不可能取得根本的突破,不能真正地创造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9年字节跳动七周年演讲

>> 用技术做管理我们希望把企业本身也做得好,不要说凭借抓住一个运气,或者瞄准一个机会取得成功。我们希望企业是相对完备的,公司管理也是相对完备的。所以我们希望企业成功不是靠蒙中一个点子,希望企业本身提高。不仅是IT数字化,谢欣也负责房产、行政这些企业应用。——2019年《沸腾新十年:移动互联网丛林里的勇敢穿越者》作者拜访张一鸣

>> 坦诚降低成本2016年之前我看很多东西,也有很多思考,并且在我们公司管理中进行实践。字节范中的坦诚清晰,来源于我试图理解杰克·韦尔奇在《赢》中的反复强调——坦诚降低组织交易成本。“知识型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这是德鲁克关于管理者的重新定义。

>> 他对于目标管理的思考,启发了我们对于组织有效性的重视和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实践。他和科斯的想法,促使我思考企业边界是什么,以及如何从外部视角衡量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我们坚持的“Context, not Control”(情景,而非控制)的理念,受到Netflix(李飞)的直接影响,当然也很大程度上跟哈耶克关于理性的自负的论述有关,我认识到信息透明、分布式决策和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公司组织方式变化,会带来很多新的变化,在业务、财务、人力方面都有体现。财务上,如何把UG中的LTV(Life Time Value,生命周期总价值)引入内部财务报表,各个业务之间应该如何结算成本。人力上,在职能、业务、市场三个维度交叉下应该如何组织人才。当然相应的,企业内部工具也需要新的研发优化。对我们来说,过去两年,其实是问题多思考少。我之后会花更多时间学习研究,也和ES(Elasticsearch,搜索引擎)的同事一起讨论提升。——2020年字节跳动八周年演讲

>> 都要理性理性的思考&感性的行动=纠结——2012年9月张一鸣微博
Aug 21, 2023 12 tweets 2 min read
一次康波周期自由一波人,币圈把宏观市场的 10 年周期压缩到了 4 年,所以币圈自由的人比例远远多于互联网

1/ 我们如何与币圈康波周期共舞?

🛜 互联网:依赖宏观周期,10 年一次经济危机
💰 币圈:依赖于减半叙事,4 年一个牛熊周期
🚀 作为币圈人:应该怎么做,才能一波自由?

🧵🧵🧵 Image 2/ 互联网依赖宏观周期

宏观经济有时候也是玄学,所以有一个刻舟求剑的说法:大约每 10 年就会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更玄学的是,确实是每 10 年左右就会发生大的经济动荡,不管是次贷危机还是疫情

那么 Web2 公司如何应对呢?

吊诡的是,大部分公司没有应对,因为 10 年太长了,大家等不了那么久😂
Aug 5, 2023 8 tweets 5 min read
我用过最好用的 20 个 AI 工具分享 💠

1/ 💬 AI 聊天工具

Perplexity - ChatGPT 的竞争对手,可以使用 APP


ChatPDF - 与任何 PDF 文件聊天
https://t.co/cmlcjS0OwD

Replika - AI聊天机器人伴侣,以朋友的形式聊天
https://t.co/ZCrHRGV8YT https://t.co/kKM9x3FuNTperplexity.ai
chatpdf.com
replika.com
Image 2/ ✍️ AI 内容生成和编辑工具 一

Wondercraft - 一种工具,可以轻松将现有内容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播客


ElevenLabs - 最逼真的AI文本到语音工具
https://t.co/6WHblC1XKh

Gamma - 使用AI来帮助表达你的想法
https://t.co/hUDGmcTsvHwondercraft.ai
elevenlabs.io
gamma.app
Aug 3, 2023 11 tweets 2 min read
你知道怎么靠信息差财富自由么?

1/ 世界从来都是是不公平的

利用信息差,每一级都有小十倍的收入差异

我分以下几个维度来告诉你如何利用信息差赚钱

🛜 互联网相对于传统行业
💰 币圈相对于互联网
🧑💻 科学家相对于散户
🔪 项目方相对于科学家

🧵🧵🧵 Image 2/ 🛜 互联网相对于传统行业 一

我不知道大家的经历,但是我是实实在在的享受了互联网的红利

从 2010 到 2020 互联网的黄金十年,做互联网的收入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当然不包括金融、律师等行业,当然如果拿顶级从业者来说,他们也比不上

和他们本身的努力有关系么?

有,但是不多,时势使然🌊
Jul 18, 2023 6 tweets 3 min read
一句话搞明白 UniswapX:链上订单簿 📒 + 链上做市商 ♻️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理解:

1⃣️链上订单簿 📒
2⃣️链上做市商 ♻️
3⃣️是否可以购买 Uni
4⃣️如何搭顺风车赚钱

1/ 什么是链上订单簿 📒

之前已经有太多的解决方案在做链上订单簿,但是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味, 都是生硬的把 CEX… https://t.co/rZ43lTOlC4twitter.com/i/web/status/1…
Image 2/ 什么是链上做市商 ♻️

现在 Uniswap 创造性的提出了链上做市商 ,而且还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做市商怎么做(合约) & 为什么(💰)的问题。

⚠️ 链上做市商是我自己提的,他们官方的说法是 Filler 填充者,这个太拗口了,我觉得做市商更容易理解。

1⃣️… https://t.co/5ClOhaeYgTtwitter.com/i/web/status/1…
Image
Jul 13, 2023 6 tweets 1 min read
1)不花一分钱解决 Twitter API 问题【干货长文】

Web3 创业者已经无法避免使用 Twitter

若要深度利用 Twitter,API 必不可少

适用场景包含:

1⃣️基于Twitter绑定,奖励实际用户
2⃣️API快速获取舆情、预警通知
3⃣️通过API管理Twitter账号,降低运营成本
4⃣️获取热门推文,洞察舆论趋势

🧵🧵🧵 Image 2)对于一个中国开发者来说,体验太差了

不可理喻的差

在马斯克收购前其实体验差但是还能忍

但是现在直接从请求推文数量限制的死死的

前几个月开始新的政策如下:

1⃣️免费:无法获取数据
2⃣️Basic:每个月 1w 条推文/100u
3⃣️Pro:每个月 100w 条推文/5000u

这里面有几个坑:
Jul 8, 2023 8 tweets 1 min read
1)普通人人生有三个转折点【个人思考】

👪 原生家庭:决定人生下限

🎓 高考:打开人生视野

💒 婚姻:决定人生上限

如果你恰巧碰到了时代的浪潮 🌊

恭喜你

你比其他人多一次转折点

你要是碰到两次

那就是锦鲤转世🎏

⬇️⬇️⬇️ 2)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其实原生家庭就是:命

历史浪潮就是:运

十年寒窗就是:读书

选择工作城市就是:风水

祖上发展好就是:阴德

咱们主要讨论涉及人生转折点
Jun 29, 2023 20 tweets 13 min read
1)熊市无聊,我把所有精华推文重新整理 📚

方便大家查看,包含 7 个分类:

📈 趋势分析
📊 数据分析
🎨 一图胜千言
🤖️ GPT 原创
🤝 交易思考
🖼️ 项目分析
🔧 工具分享

🧵🧵🧵 2)📈 趋势分析 1

💠 长推分析:以太坊基金会的路,究竟走得对不对?


🐻 用数据说明这一轮熊市的走向推演
https://t.co/Q6J5LmA0ne

📈 真正的赢家是顺势而为的人!
https://t.co/Qy3HkOsC3u

💰 从两个角度简单复盘一下 NFT 市场
https://t.co/I1JBUjnXKq


Jun 23, 2023 6 tweets 1 min read
1)刚才查了一下 90 天内 NFT 的波动数据📊

💠 行胜于言:Azuki 不服不行,不跌反涨 28%
🤬 遍地腰斩:大部分 NFT 腰斩,一部分 30%

只有一句雪花飘飘,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

而我们又能从中发现什么机会呢?

🧵🧵🧵 2)我们需要先讨论一个前提:NFT 还会回来么?

🐮 如果你的答案是:会

那可能是你的机会

每次暴富都是由大多数人的离场开始的

从 NFT 的跌幅看

🐻 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不会

只需要在 Twitter 上看看大家的看法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