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是普通法系经典案例。維多利亞時代,三名船员为了生存杀死并食用了另一名船员,三人被法院判處絞刑,基於當時的民意與人道立場,女王特赦了三人,將死刑改為監禁半年。但建立了「紧急避难不能合理化谋杀行徑」的法律論述。zh.wikipedia.org/wiki/%E5%A5%B3…
虽然此案与江歌案没太多可比性,但能凸显出道德在生死攸关前的脆弱,以及通过法律来丈量、约束道德的有限性。刘鑫为自保不顾密友安危,被人人喊打。无数个在键盘后面用言语攻击刘鑫的人,若遇到相同的情况,有多少会挺身而出与持刀男子对抗?又有多少会躲在门后瑟瑟发抖?zaobao.com//realtime/chin…
深度观察|回顾 “江歌案”:舆论爆点的形成,来自中国社会对“恩将仇报”的深刻记忆

mp.weixin.qq.com/s/HabUwd0p1JMR…
1月10日,江秋莲诉刘暖曦(原名刘鑫)生命权纠纷案一审宣判,法院判决被告刘鑫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近70万元。2016年案发以来,"江歌案"为何引发了一波又一波舆论关注?本文指出,其原因在于新闻采取的不是刑事案件的信息模式,而是对于中国民众来说具有牢固而深刻记忆的"恩将仇报"框架。
一个社会特有的社会记忆导致人们关注的事件不同,对相同事件的诠释框架迥然相异,培育了相应的情感兴奋点和行为模式,促成了舆论高潮,也建造了一种"文化茧房"。我们特推出本文以供读者思考。
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 (Michael Schudson) 指出,在 19 世纪 90 年代,新闻出现了两种模式: “信息”模式和 “故事”模式。爬梳江歌案报道可发现,第一阶段报道采取典型的信息模式,第二阶段新闻则采取典型的故事模式,且是中国典型的恩将仇报这一集体记忆故事模式。
但 《北京青年报》的 《室友首度透露女留学生遇害案细节》报道指出,江歌母亲在 11 月 5 日发布微博,怀疑凶手为刘鑫的前男友。这条微博引发了网友对刘鑫的质疑和指责: “当时刘鑫为什么不出门” “江歌是为刘鑫 ‘挡刀'死的”等。报道中的这一细节表明,媒体和网友已意识到其中的恩怨,
也彰显了“江歌案”舆论兴奋点之所在。这说明,网友和媒体已有将“江歌案”定为 “恩怨故事”之倾向。事实上江歌在 2017 年多次成为舆论焦点,便建立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永恒故事“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基础上,而不是刑事案件的关键信息上。
江歌被害事件由普通杀人案件转变为恩将仇报的故事,虽有网友评论打前阵,但发挥重要影响的,当属江歌母亲 2017 年 5 月 21 日 00: 16 分发布的微博长文 《泣血的呐喊: 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在此文中,江歌母亲陈述了江歌对刘鑫的种种恩情,也悉数了刘鑫及其家人的种种负义、仇报行为。
此文第一次直接将刘鑫及其家人行为界定为 “恩将仇报”: “如今对待救命恩人不但不感恩对待我(反而) 如同仇人一样。”尽管这一微博长文存在时间短暂,但不到一天时间却有56040 次转发,有 26990 次评论,有 32451 次点赞。这足以说明将江歌案界定为恩将仇报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共鸣,唤起了人们情感上的兴奋。
“恩将仇报”的阐释框架让媒体看到了江歌案作为故事的本质和舆论的兴奋点之所在,于是媒体对江歌案的报道便由案件关键信息的披露转变为江歌和江歌母亲与刘鑫和刘鑫父母之间的恩怨纠葛,在这些媒体报道中,最具影响力的是 《新京报》的 《局面》25 段视频。

——这种兴奋真的是好事儿吗?
在细节上,此长视频是将江歌案作为恩将仇报的故事而不是作为案件信息进行报道的典型证据是对 “刘鑫在案发当时有没有锁门”这一细节的反复追问和 “房子是江歌家而不是江歌刘鑫家 (即房子是江歌租住,刘鑫是借住,而非江歌刘鑫共同租住)”这一细节的反复强调。
这两个细节对案件审理和判断无关紧要 (从江歌案判决书未提及推知),但却被节目如此重视的原因在于: 刘鑫是否锁门决定了江歌是否代替刘鑫死亡和刘鑫是否断送了江歌逃生之路,即决定了江歌对刘鑫是否具有大恩和刘鑫对江歌是否具有大仇。
与此同时,《局面》将这 25 段视频界定为 “江歌母亲和刘鑫 300 天恩怨始末”,也足以说明它讲述的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故事,而不是追踪案件信息。正因为 《局面》抓住了江歌案的舆论兴奋点,导致它的播放量高达 2. 4 亿次。除此之外,一系列新闻把江歌案作为忘恩负义故事进行讲述。

——我没看过
李俊杰案恩仇值较低,江歌案恩仇值则非常高,因此李俊杰案难用“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界定,是典型 “情杀”事件,江歌案则为典型 “恩将仇报”事件。这就是为什么看似相似的案件,借助恩将仇报,江歌案能引爆舆论,而李俊杰案舆论反映平平的原因。刘鑫为了对冲舆论,甚至反转,只能降低案中恩情值和仇报值。
这种恩仇值分析,总感觉怪怪的
除了恩将仇报这一主要社会记忆之外,江歌案中还充满其他次要社会记忆,如刘鑫妈妈骂 “江歌短命”,显然是用中国另一具有迷信色彩社会记忆来抵制恩将仇报记忆,以排解那种 “恩重如山,难以为报”负重感,正如凤凰网评论刘鑫恩将仇报的缘由又是另一个 “大恩如大仇”社会记忆的唤醒。

——爱重成仇,薄极成喜
江歌妈妈想借助舆论判处陈世峰死刑,征集了450多万人签名,并转交日本法庭。这一做法显然体现了沉淀在中华民族记忆深处的儒家人心向背的民本思想,正如日本三井寿教授所指出,从这一做法中可看出,中国人至今仍然深受自汉代开始的儒法结合的影响。
首先,社会记忆不同导致人们关注的事件不同。不过,这种事件或在很大程度上违背社会记忆,或符合社会记忆之典范,如2011年前后分别在美国和中国掀起舆论大波的 “虎妈”“狼爸”。在美国,“虎妈”引爆舆论,在于 “虎妈”的中国式高压方式培养孩子的模式与美国快乐轻松的教育方式这一社会记忆迥然相异。
在中国“狼爸”引爆舆论,因其方式符合中国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社会记忆。2019 年 6 月,美国华裔 “虎妈”因其女被美国最高法院聘为大法官卡瓦诺的书记员再次引爆美国舆论。起因 2018 年在卡瓦诺提名大法官候选人后,“虎妈”曾在 《华尔街日报》撰文称赞卡瓦诺为 “年轻律师导师,尤其是女性”。
舆论抨击 “虎妈”“谄媚”卡瓦诺是为其女在最高法院谋得职位铺路。这种事件在中国可能很难引发人们关注,包括新闻报道和引爆舆论,在具有 “讲人情走关系” “举贤不避亲”社会记忆的中国,通过文章“谄媚”而非大额金钱贿赂得到好处,既非 “人情与关系” “举贤不避亲”社会记忆典型,也非违背这一社会记忆典范。
据笔者对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对中国排球在 1981 年 1 月 1 日到 2017 年 1 月 1 日期间的603 篇和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对美国篮球在 1992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 月 1 日期间的 264 篇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
同样面对体育竞赛胜利与失利,中国新闻框架分别是天道酬勤、居安思危与东山再起、卧薪尝胆。显然这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与谚语,完全展现了中国的社会记忆。而美国报道框架则为救赎 (胜利时,救赎他者; 失利时,救赎自己),救赎框架显然反映了基督教耶稣救赎人类这一社会记忆。
第三,社会记忆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相同事件的诠释框架迥然相异,如老人饿死家中,中国媒体报道框架是子女不孝导致老人饿死,如 《京华时报》报道 “2009年 4 月 9 日北京通州区一位八旬的柴老太活活饿死家中”: “他们都是不孝子,怎么能把老人活活饿死!”
而美国媒体报道框架则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导致老人饿死,如 《纽约时报》报道 2007 年 10 月 “日本北九州市一名近七旬男子活活饿死家中”:“这本 ‘死亡日记'在日本国内掀起巨澜,也把日本福利制度的一些具体弊端推至聚光灯下。”
第四,诠释框架蕴含了相应的情感倾向 (故此记忆又被称为 “暖记忆”),社会记忆的不同往往意味着对类似事件具有不同的情感取向,如 2018 年 D&G 公司推出的 《起筷吃饭》广告片 “引起了中国 15 亿人的生气”,

——都想不起来这个,显然我没生气,又被代表了

原因在于众多网友把台词“如何用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来吃意大利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看作是冒犯、歧视中国文化。而苹果电脑广告 《巨人与侏儒》,2. 26 米的姚明和美国 0. 81 米的侏儒弗恩·特罗伊尔对比,1. 45 米的身高差距,却未让美国人认为此广告冒犯和歧视美国。
如果 《巨人与侏儒》把巨人换美国人,把侏儒换中国人,则可能引起全球华人哗然与抵制。中国人自尊心如此之强源自两种集体记忆: 一是 “爱国”名言名人传承,如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是晚清中国积贫积弱招致世界列强对中国辱骂 (如东亚病夫) 与侵略记忆,
这一记忆导致中国人对他国的鄙视相当敏感。同时,作为集体主义文化,人们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的代表,如 2019 年 7 月 21 日引起中国舆论哗然的事件: 霍顿拒绝登上领奖台参加颁奖仪式,并拒绝和孙杨合影。对此,孙杨解读为: “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必须尊重中国”,即你不尊重我,就是不尊重中国。
代表亚洲那个叫啥来着,都忘了
因此如果选用一位中国侏儒来做广告,会被认为鄙视中国。但美国却不同,一是美国人没有受到外国鄙视与欺凌的记忆; 二是作为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他们不认为一个美国人代表了美国,因此用美国侏儒和中国巨人对比,不会让他们有被冒犯和鄙视之感。
社会记忆饱含强烈情感具有条件反射般召唤作用,导致人们会为别人遭遇泪目、愤怒,产生强烈移情。最后社会记忆中的认知框架还往往预设、伴随相应的行为模式,如江歌案由于唤起人们恩将仇报的记忆,从而激起网民对刘鑫的深恶痛绝,以致众多网友在网上口诛笔伐,甚至对其人肉搜索,劝其工作单位解雇她。
2007 年意大利发生美国版 “江歌案” (即 “梅雷迪思”案,以 “天使脸杀手”闻名),美国的“刘鑫” (即阿曼达·诺克斯) 被判刑 26 年。阿曼达家庭聘请的公关公司把阿曼达塑造成 “无辜的美国女孩在国外陷入中世纪司法体系魔掌”而在美国成功引爆舆论,反转了司法审判,最终导致无罪释放。zh.wikipedia.org/wiki/%E5%A4%A9…
显然,公关公司利用了美国对意大利的事实记忆 (即 “意大利在中世纪就已存在”) 和中世纪的特征记忆 (即黑暗、不公正)。

——还能这样……
总之,群体建构社会记忆目的是为了形塑人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形塑人们的情感模式与行为规范。在具体事件上,社会记忆不仅形塑人们对事件的诠释框架,且唤起相应情感程度,即唤起情绪兴奋。因此,新闻虽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手段,但也会受到社会记忆的强大形塑。
新闻报道与社会记忆互相建构: “记忆制造意义,意义巩固记忆。”
以往各种媒介文本建构的知恩图报和恩将仇报的媒介记忆沉淀为人们的社会记忆,这一社会记忆导致当江歌母亲公布凶手为刘鑫前男友时,网友条件反射般意识到其中的恩情:“江歌是为刘鑫 ‘挡刀'死的”。恩仇的社会记忆促使江歌母亲根据恩将仇报的框架重新界定事件。
她的这一解释框架激活了许多民众 (包括专业记者)忘恩负义的社会记忆和情感兴奋点,从而参与生产更多恩将仇报的江歌案文本。这更多恩仇文本又唤醒了更多人的恩仇记忆和情感兴奋点。这种文本、记忆和兴奋点之间互相建构、激活,从而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舆论高潮。这一过程具体图示如下:
“所有开头都包含回忆的因素。”

——这句话很有味道,搜了下出处

一如康纳顿所言:“所有开头都包含回忆因素。当一个社会群体齐心协力地开始另起炉灶时,尤其如此。”
——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9、40页。m.aisixiang.com/data/129531-3.…
纳日碧力戈,蒙古族,长期从事符号学、族群理论、民族理论研究,美国卡尔顿学院珍尼-拉斐尔·伯恩斯坦人类学讲座教授(2005-2009)、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研究中心主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院长。

——蒙古族,怪不得名字如此特别

gzpopss.gov.cn/xzxl/202103122…
康纳顿强调过:“如果我们要说一个寿命超过任何个人寿命的社会群体能够共同‘记忆,那么,组成该群体的各个成员在任何特定时刻能够保留关于该群体过去的心理表象,是不够的。老一代群体成员不能忽视向年轻的群体成员传播这些表象,这也是必要的。”
比如,他就成功地指出过,因为农民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与自己的祖父母打交道,“这种传播记忆的方式,肯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在如此之多的农民社会内所固有的传统主义”。[33]
个人出生时,社会通过文化早已准备好认知世界图式,解释事件框架,面临冲突情感路径和解决问题行为规范。这些由于经过时间甚至漫长历史检验修改,被认为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生存,经过教化、规训与体化实践而沉淀在人们心智结构中,变成这一集体的社会记忆。

——这就是命,命中注定的命
提取社会记忆是如此自然,犹如本能,因此社会记忆常被认为融入血液,深入骨髓,被称为 “文化的身体写入”。因社会记忆在认知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而被认为是 “社会心理的基础设施(sociopsychological infrastructure)”。
社会记忆回响着祖先声音、情感,当人们用它提供的故事框架解释新近发生的事件时,现代新闻便转入永恒领域。因人们难以跳出文化为我们设定的 “社会心理的基础设施”,所以新闻不过是已经尘封的过去甚至原始故事的变形与重演,不可避免地散发陈腐味道。种种证据显示: 新闻不新,讲述的是陈旧的永恒故事。
事实上,太阳底下无新事,并非不同年代、不同个人所发生的事件如出一辙,而是文化为人们所提供的社会记忆、准备的阐释框架不变罢了。为迎合既有社会记忆和认知图式,人们甚至会采取削平、磨尖、同化、添加等技巧来对事件进行程度大小不一的变形。

——罗生门
当作为恩将仇报的道德故事进行报道时,因唤醒了民众知恩图报与忘恩负义的社会记忆,触碰了他们心底的情感而点燃了舆论。江歌案对舆论爆点的引燃,绝非因其爆发期间无其他引发舆论高潮的事件,民众才有心有力对其进行关注。
据笔者查证,江歌案舆论高潮第一阶段(2017 年 11 月 12 - 18 日) 和第二阶段 (2017 年 12 月 10 - 16 日) 分别发生了不少引发舆论高潮的事件,如北京大兴西红门重大火灾事件 (11 月 18 日); 上海的“携程亲子园事件” (11 月 1 - 16 日); 武大靖的短道速滑世界杯金牌破冰事件 (11 月11、18 日);
“高空挑战第一人”吴永宁坠亡事件 (12 月 8 日); 电动车充电引发自建房火灾事件 (12 月 13 日) 等不胜枚举,有的关注量甚至达到千万级别,如吴永宁坠亡,百度资讯关注数据的高点在12月10日,其数据量约 1.9千万 (18881895 次)。在如此众多事件分散公众注意力的情况下,“江歌案”仍能吸引如此众多关注,
以及两个阶段的报道在舆论中的不同反响,充分证明: 社会记忆回响着整个民族的声音、情感,因此用它提供的故事框架报道新闻,容易拨动民族心弦。社会记忆沉淀在人们的心里如此之深,对人们的认知与情感影响如此之大,以致容易转变成情绪爆发点。

——民族心弦,拨弄频繁,嘈嘈切切錯雜彈
这给予的启示是,调动舆论,引导舆论,勾连社会记忆、历史记忆是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社会记忆形塑新闻故事与舆论兴奋点,虽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省力原则,即思维的经济性原则,有助于社会动员,形成舆论合力,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甚至国家等共同体认同,但却为人们建造了限制视野的 “文化茧房”
因此,对于具有正向的动员舆论、整合群体的社会记忆,如居安思危,要通过规则体系、结构体系、教育体系给予强化,使其成为 “被居住”的功能记忆; 而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腐朽的社会记忆,如血亲复仇,要进行弱化,让其只成为 “未被居住”的存储记忆。
同时,人们需时常跳脱己方的 “文化茧房”,把握时代需求与脉搏,了解他者的社会记忆,以反躬自省,而记者则更需对所激活的被 “写入身体”的社会记忆保持清醒认知,以求尽可能接近事件真相。
刘鑫进入房间后,江歌的一只脚已经跨入房门。根据陈世峰的供述,江歌被刘鑫从里面推出,随后刘鑫将房门锁死。陈世峰用暴力控制了江歌,按压门铃持续敲击房门。非常害怕的刘鑫此时报警,在警方的录音中,刘鑫曾对门外陈世峰说:“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weibo.com/1749990115/Lag…
写在江歌妈妈胜诉之后:善恶当有公断,只因正义必须前行

mp.weixin.qq.com/s/zFt5MV5CcSu-…
有的时候,我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其实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
一方面,我们没有其他很多民族那般有那么执着的宗教信仰。我们不相信最终审判、不相信好人死后会上天堂、坏人死后会下地狱,其实也不太相信什么六道轮回,来生福报之类的东西。

——我就这样……
文化背景不同真的很难理解,特别是对本身的文化有所了解,还算热爱
只能存疑,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很难摆脱,但自我感觉已经摆脱了不少,但肯定还得时时警惕,不懈努力
怎么办,你把我的轮回摆的不是地方
无比现实的我们最为信仰的,其实是现世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是我们最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似乎我们对“正义虽迟但到”怀着无比的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缺乏对现实的公正追溯那种坚定的执着。甚至那些陈年却事关是非善恶纠纷,怀着一份“和稀泥”式的乡愿。
一个人,如果对某个曾经遭遇的不公过分执着,常会被他人认作是“祥林嫂”。“差不多得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一个巴掌拍不响”通常又成了我们围观这种公案时的“看客哲学”。这种奇妙的心态,再加上时下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就造就了很多事件中公议的失焦、失准。
很多事件刚发生的时候,人们会喊着“让子弹飞一会儿”。可是“子弹”经常飞着飞着就没了,大家也不再关心,不再理会,又去热闹的围观另一声枪响去了。
可是这样,公义谁来维持?善恶谁来奖惩?
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否?
满网吃瓜群众,夜吃到明,明吃到夜,能吃尽人间不平事否?
在此案中,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受害母亲,或有一个参悟爱与宽恕真谛的圣母。
为的是,今后的生活里,我们还可以把自己信任的后背托付给每个朋友。
更为的是,今后你我都有可能陷入的对公正的追诉中,我们不会沦为那个受到不公,却反被讥笑、被苛责的“祥林嫂”。
我要特别提请所有读者注意的,是此次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做出的判词中,说的“被告xxx赔偿原告xxx各项经济损失若干”。
注意,是“赔偿”,而不是“补偿”。
但是我们看到判决此案的法官们没有采用这种消极做法,而是积极作为,将刘某的过错以法院判决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可是法庭重点裁定了另一件事:案发五年过去了,这个刘某,她在过去这五年中,又做了什么?就像法官说的,在事发之后,她非但没有心怀感恩并对逝者亲属给予体恤和安慰,反而以不当言语相激,进一步加重了他人的伤痛,其行为有违常理人情,应予谴责。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百年前德雷福斯案当中法国的“社会良心”左拉写的那封公开信——《我控诉》。
在那封信的结尾,左拉曾写到:
……尽管如此,总统阁下,我仍没有一刻感到绝望。
因我知道,在最终真理总会取得胜利。

因为作恶者们固然不想透露真相,但捍卫正义的人们将用自己的生命见证它的执行。
所以,我深信——我重复——我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执着的深信:跨过一切艰辛与阻碍,正义必将前行!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丁不二

丁不二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zhangyouruo

13 Jan
阎学通老师对00后大学生的评价,总结得非常准确。清华尚且如此,那么其他院校的学生呢?整个一代人的世界观被塑造成了什么样子?

douban.com/people/1379279… Image
上图出处

第五届教学共同体年会主题报告 | 阎学通:如何为00后大学生讲授国际关系课程

mp.weixin.qq.com/s/GcftpDXIBDFJ…
阎老师认为,00后大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和自信心,常以“居高临下”的心态看待其他国家,以“愿望思维”看待国际事务,认为中国很容易实现对外政策目标。他们常以中国与外国两分的方法看待世界,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视为同一类国家,将和平、道德、公平、正义等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视为中国独有的传统,
Read 6 tweets
13 Jan
写论文可以用到的网站:

douban.com/people/1431836…
豆瓣精选, [2022-01-13 11:39]
【什么独特小众的网站让你看到了更大更好的世界?】

最常用的图片处理功能合集,收藏绝对有用!

自动抠图 aigei.com/bgremover

logo在线制作: yeelogo.com

电影字幕截图拼接工具: join-screenshots.zhanghai.me
图片尺寸在线裁剪: tool.c7sky.com/image-resize

图片格式在线转换: dute.org/image-converter

图片加文字水印: tool.c7sky.com/image-watermark

在线图片去水印: apowersoft.cn/image-watermar…

圆角图片在线制作: dute.org/image-round
Read 4 tweets
13 Jan
知网下载超过万次的美国史论文: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
美国史教学与研究 2021-10-15 00:00

来源:《美国研究》2000年第 2期,推文来自“美国史工作坊”公众号。注释从略,如需引用,请查阅原文。

作者:王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

mp.weixin.qq.com/s/CKS3x-pZTgY0…
美国大众文化小史

mp.weixin.qq.com/s/x2WQ8Eewe7MT…
《大西洋》专栏作家George Packer新书《最后的希望:危机与复兴中的美国》(Last Best Hope: America in Crisis and Renewal),认为美国已分裂为四种叙事:“自由美国”、“聪明美国”、“真正美国”、“正义美国”,分别代表着自由至上主义、精英治国、白人基督教民族主义和批判理论对于美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Read 5 tweets
13 Jan
北大史学|黄道炫:社会的隐没和复现:共和国史七十年

mp.weixin.qq.com/s/RKX5yKg7oAm8…
摘要:共和国史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学科。由于共和国史还是个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和现实高度贴近,研究难度很大。仅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段历史言,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脉络是社会的隐没和复现。
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一度居于社会的绝对统帅地位,这带来了政治的严明和社会的安定,却也使社会活力逐渐隐黯不彰。改革开放是对社会活力的重新激发,改革开放的成果,和这一点关系至为密切。这虽然可能是老生常谈,但老生常谈往往意味着难以颠覆的大众记忆。
Read 51 tweets
12 Jan
烤全羊
敢不谅解吗?
尴尬吗?无罪释放的兰世立换了13位律师,12位劝他认罪

mp.weixin.qq.com/s/1nD9Y-dPXQbh…

兰世立:换了13位律师,12位劝我认罪

view.inews.qq.com/a/20220110A09J…
专访梁治平:法律不仅是制度,也离不开其背后的意义世界

mp.weixin.qq.com/s/MZh3On4lirQO…
Read 8 tweets
12 Jan
几天没来,挖出好大一坑。据说十万方土都运去填海了,不仅免费填海,丢海里还得掏钱。
在工地冻得瑟瑟发抖,全靠积分换的电暖器救命。
这么偏僻的小镇,房屋中介一家都没有,却有一家成人用品店。
Read 5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Too expensive?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