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chen Profile picture
Mar 6 11 tweets 1 min read
1/ 盧曼的編碼系統我覺得是值得細挖,跟 Rhizome 做比較的方向,目前比較少看到人討論。Rhizome 我懂得也不多,主要是聽過一個人類學博士在討論到去中心化組織治理提到,發現跟我對人類如何從個人轉變成組織的概念很接近,所以一直把這個詞記起來。
2/ 之前在看一本企業管理的書,在比對HP跟德儀的文化差異時,有一個結論是:「社會是由一張張文件將人類互相組織而成的」。後來在 Obsiden 紅了後,有人開始討論知識網路其實不是分散式,而是有大區塊跟小區塊,所以我又想到 Rhizome,發現以前也有人利用者個抽象概念在談知識組織。
3/ Zettelkasten 中對於每個筆記都會給予唯一識別符。筆記的唯一識別符的作用是類似 [[git-scm.com/][Git]] 的 Commit ID,作用在於連接思想的分支。如果是單純的「超文本」(hyper text),是無法描繪思想跟思想的相關強弱。
4/ 我們可以說,這個筆記系統可以看作是一個「狀態樹」(state tree),每增加一個筆記,就是對一個想法做增補,逐步發展出自己的觀點,草稿,最後再將這些完成的筆記卡片排序成為正式文稿。
5/ 這相當解釋了為什麼原始版本的[樞紐筆記](hub notes)放的,不是所有該主題相關的筆記,而是解釋這個主題的筆記入口。
6/ 將筆記系統設計成狀態樹的好處是,你很容易可以追蹤(trace)一個想法的來源跟演化過程。會做這樣的設計,我想是因為人文學科不如理工學科每個概念都能精確定義,有時必須透過廣泛描述或是間接指涉,完整交代「脈絡」(context)才能讓讀者與作者能在名詞上產生共識,
7/ 因此人文領域尤其強調要交代思想的系譜,原創者採用這個方法,將寫作過程切割成一小塊小塊的思想筆記,到寫作時刻只需要煩惱怎麼把思想筆記以正確的排序,做線性的表達。
由於盧曼非常強調要捕捉筆記之間連結的方向性,因此在這個系統中你完全看不到任何使用標籤的方式,相反的盧曼是採用入口網站目錄的方式去組織筆記,他的編碼方式跟不使用標籤,與使用紙筆還是用數位工具媒介無關,更多是系統設計上的抽象考量。
盧曼在他的筆記系統,把蒐集的步驟不做分類,而在關心的主題上做分類,整個筆記系統是以主題研究服務的,在這個筆記方式使用標籤,帶進入將單一思想用不同符號多重指涉,也失去了思想連結的方向性,因此使用標籤做關聯是很不理想的行為。
換言之,我個人的解讀是,現代人習以為常的下標籤習慣,應該要被有意識的連結取代,才不會在做筆記時,對於該使用標籤還是使用連結產生困擾。
#Zettelkasten 的完整學術研究據說要到 2030 年才會完成,因此這段思考是我個人單方面的理解,僅供參考。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hychen

hychen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hychen

Mar 7
1/ #Zettelkasten 系統中的兩種 slip-box

#Zettelkasten 中的 slip-box ,最直覺的理解看待成另一個人,我們做筆記發展思想的行為,等同於訓練出一個可以不斷與之交流的另一個自我,筆記得到了自己的生命,獨立於其作者,因此盧曼強調他發展的思想是不斷與 slip-box 「溝通」。
這一段有 typo,「因此盧曼強調他發展的思想是不斷與 slip-box 「溝通」。」應為「盧曼強調他發展的思想方式是不斷與 slip-box 『溝通』」。
12/ 「溝通」詞應該改為「交流」會更精準表達盧曼建立此系統原意,而該筆記系統也不該定位為研究助理,而該定義為研究夥伴,大概相當於研究計畫的協同主持人吧。
Read 10 tweets
Jul 1, 2021
1) 數位發展部不應設在台南,應在新莊。我認為如果主因是要首都減壓跟南北平衡,最佳的選項應該是幅員一樣遼闊,設有軟體園區的高雄市,不是台南市。
而若只考慮首都減壓,我覺得其實選新莊也不錯,這裡本來就有文化部與勞動部所在的行政院聯合辦公大樓,還有即將在成立的國家電影中心
2) 、知識產業園區等這類調性偏軟體、創意相關的單位。它們即將肩付,要克服的,都是處於幼苗期,需要數位發展部協助的跨界課題。由其是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有很多勞動議題需要跟勞動部協調(吵架),離得近,比較有效率。
3) 再則,數位發展部位於新莊副都心的另一個好處是,這個位置容易藉由機場捷運線,做為連結內湖科學園區、南港科學園區、林口新創園區的核心樞紐,讓臺北人力跟資本能外溢到林口新創園區、桃園龜山工業區等,帶動台北往西到林口這段的都市發展,一樣能達到首都減壓效果。
Read 7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