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友讓僕去帶另一位簿記 W 桑,僕就去跟他電話聊了一個小時未來和選擇。

他本來是舊友的簿記,但是因爲結婚生子就暫時離開了一段時間。之後跟舊友說希望能夠給他一個機會繼續做,但如果不行那就離職。

僕就說,僕的觀念裏你是珍貴的人力資源,沒有離職的問題,只有怎麽安排的問題。

#linmentorship
雖然他很着急,希望小孩一歲多就立刻回公司上班。僕就跟他講,家人纔是最珍貴的,工作可以繼續安排遠程的。

( 因爲僕的計劃也是把現場簿記安排給新人 T 桑。有經驗的人只要儘快升上去就不擔心 WFH 問題了。而且不把 W 桑升上去,T 桑也沒有培訓的機會。

#linmentorship
然後就開始聊他的未來。他已經有中國的中級職稱,但是英語基礎很差。僕就跟他推薦了四個選項,

一個是中國的註冊稅務師(比沒有強一點),
一個是 CIA (專精內審)
一個是 CMA (專精管理會計)。後兩個雖然不是中國的考試,但有中文的試卷。

最後一個是學會計英語。

#linmentorship
僕的考慮是,無論他選擇前三個的哪個,舊友的公司的擴張過程中都會需要這個領域的專家,不會浪費人力。

( 而僕本來的學徒簿記桑和新人 F 桑都是按照 ACCA 路徑培養的全能型人才,他們可以填補 W 桑填不上的位置)

#linmentorship
而第四個選項是看起來最基礎但潛力最大的。也是在會計領域發展的最大的決心。(畢竟會計的母語是英語)如果 W 桑選這個選項,僕就會把他當作全能型學徒指導了。

#linmentorship
僕很小心地列出來選擇但不給推薦也是因爲對 W 桑的理解。

他沒有接受過會計教育,大學又完全沒有名氣,做事也唯唯諾諾。所以如果僕給任何誘導,他肯定就會乖乖地跟隨(無論是否願意)。

而僕相信只有自己選的道路纔會有動力走下去。畢竟僕是顧問不是上司,不可能天天催促他們學習。

#linmentorship
當然「唯唯諾諾」是舊友喜歡他的主要原因,卻是我一定要「糾正掉」的壞習慣。

作爲普通文員,被老闆指派去做工作當然要盡力去做好,而不是跟老闆討論要如何做。

但是作爲專家,如果只是聽從老闆的意見,是不可能達到比老闆想象更好的結果的,那專家的專業就沒有意義了。

#linmentorship
順便說,僕一般是會推薦美國會計師的( 但是 W 桑英語基礎不夠 ),
也會推薦 CIMA 的考試而不是 CMA (仍然是因爲英語基礎不夠),
另外還有一個選擇是學 Python ( 這個是因爲 W 桑缺乏相關經驗)
像是 CISA 的人才也想要 ( 這個就更不能勉強 W 桑了)

#linmentorship
而且僕提到的幾個選項都對於 W 桑離職之後再找工作十分有用。( 畢竟不能爲了公司的未來就讓 W 桑個人的 career 冒不可承受的風險。)

其實僕還想建議他讀一個在職的會計學位,但他同時要照顧小孩估計會很困難,所以暫時不考慮。

#linmentorship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Chilly 🦫 the Linear

Chilly 🦫 the Linear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Chillylin

May 27
之前有推友說金融跟會計不是同一個行業,所以會計師不再能夠自然取得美國的執業資格跟香港金融重心地位沒有關係。

但其實金融中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際投資者可以利用此地的財報作爲情報來源」。

而國際投資者要利用此地財報,就需要能夠信任此地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師。
舉個例子,如果美國的投資者想要信任香港的某個投資標的,就會理所當然地問「有沒有美國會計師檢查過他們的報告」。

現在的香港會計師可以輕易獲得美國會計師的身份,所以當然可以說,「我簽的報告就等於美國會計師簽的報告」。
而等到現代這一批的會計師退休。新的會計師就不得不去另考美國會計師執照,纔能夠簽出來美國投資者信任的報告了。

而美國的會計師執照並不那麼容易取得,特別是很多州有限制執業經驗獲得的地點。

即使能夠繞過這些限制,還有多個財報準則學習成本的問題,因爲美國會計師考 US GAAP 香港則是用 IFRS.
Read 10 tweets
May 27
最近的關於文化和社羣媒體的論文在最終校對中。

僕又開始思考,「爲什麼要寫這篇論文」,文化到底對於企業的經營者有什麼意義。

文化到底影響的是決策方式還是決策環境。

顯然導師認爲影響的是決策方式,而僕認爲的則是決策環境。
也就是說,導師以及很多會計學者的想法是,「管理者因爲信仰一種文化,所以作出某種選擇」。

而僕的觀念則是,「管理者理解 自己的 stakeholder 會以他們所處的文化環境而 decode 管理者所發出的訊號,所以管理者需要按照自己的 stakeholder 的文化來 encode 這個訊號」。
結論上就是僕認爲「文化」只是溝通的 context 而不是溝通決策的最終 driver.

管理者可以完全不信仰某種文化,但又利用這種文化調整自己的溝通的方式。
Read 5 tweets
May 27
最近在整理東亞大陸歷史上的政治體,感到很困難。

分開看「華北平原」上的政治體和南方的政治體,似乎比較好。

像是站在中原角度上,晉被北方民族所征服,然後演化成北朝各帝國直至隋唐五代。

而站在南方角度上,魏晉一直統治此地區(前期作爲邊疆統治,後期作爲重心統治)直至被南朝承繼。
五胡十六國足夠明顯。隋唐都跟遊牧民及其文化有密切的關係。(甚至隋文帝還有一個被賜的鮮卑姓)而五代也多跟外來的沙陀人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如果我們假定東漢的繼承者纔算是「漢人」。那就應該認爲,從西晉失去中原到宋掌握中原,這是連貫的「非漢人」統治。
宋是否能被當作「漢人」權且不論,至少他們使用的科舉官僚是以儒教文化作爲本體的,可以算是「精神漢人」。

然而這個精神漢人也只統治了中原一百多年而已。之後中原被女真人統治直到被蒙古征服。

再之後,短暫地被明控制後,中原又回到了女真人的手中。
Read 6 tweets
May 26
Assault weapon 跟 Assault rifle 以及 ArmaLite Rifle 根本是不同的東西。

AW是美國立法概念(很多半自動步槍都會被列入),Ass't-R 是習慣概念,最後一個是 ArmaLite 公司給自己的商品起的名字。

AR-15 中的 AR 是 ArmaLite Rifle 不是 Assault Rifle.

si tacuisses, philosophus mansisses
像是民用單發的步槍,即使外形看起來再像是軍用 的 M-16/ M-4 其機能性上也不同於 突擊步槍 (Assault rifle ).

反過來,只要使用相同的小口徑子彈和相同長度的槍管,即使是傳統獵槍,看起來跟 M-16 沒有相似性,其殺傷力跟 M-16 也沒有區別。也就是有「突擊步槍」等級別的殺傷力。
Assault weapon 的主要目標是限制外形,而不是限制槍支的殺傷力。

這個法案其實跟 Assault Rifle 關係幾乎沒有——本來 Assault Rifle 作爲軍用連射武器(包括全自動和 burst )就是禁止民間持有的。(除非註冊成槍支販賣商)
Read 7 tweets
May 25
僕本來就說香港會計師公會的地位岌岌可危。

結果不需要十年。

Non-renewal of MRA with US IQAB
hkicpa.org.hk/en/Membership/…

僕現在將香港會計師調整到較低等級,預期會繼續下行。

如果不是爲了在香港執業,或者爲了免掉中國註冊會計師的會計和審計,香港會計師資質不再是一個好選擇。

但現在還不是最低等級因爲還有其他國家的協議存在。如果考香港會計師就趕在互認協議終止前儘快申請到對方的資質。
Read 4 tweets
May 24
看到有推友講自己的 7 輪 interview 的經歷……僕是覺得十分震驚。

隨手查了一下數據,多數的 interview 在 2-3 輪就結束了。

(HR 一輪確認基本情報
(直接上司 一輪確認技術和是否能 fit in 團隊

正常企業就應該已經能夠完成了。( 除非由直接上司的代理人預先確認技術作爲篩選
當然有些組織會加一輪實際做一點事情的面試,或者讓多個候選人進行小組討論看候選人面對陌生的團隊時的行動。

但是加上這個如果都還需要四輪以上,僕會很懷疑僱傭方多投入的資源是否真的能夠瞭解候選人的情況。
僕也有遇到過五輪 interview 拿到職位的經歷。當時是面 management trainee 所以需要更多情報。而到了最後一輪見公司總裁並沒有談很多,感覺上完全是走形式。

入職之後的感覺是那個公司十分官僚主義,所以纔造出來很多無意義的面試。
Read 4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