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K Fairbank 1969 年指出,至那帝國就沒有外交傳統。

只有邊境控制,邊境貿易,懲罰性遠征,朝貢和歲金等完全分離的概念。所以毛主義並沒有改變過去的外交傳統,因爲根本就沒有外交傳統。

( 這也是外交導向型漢學研究 #誤

jstor.org/stable/20039389
當然這篇論文還是認爲即使是分裂的傳統,還是具有研究的價值的。

僕是一直對於 「文化」/「傳統」 和 「現實主義」的矛盾有些糾結的。認爲執政者決策基於現實主義就需要認爲執政者不受到文化的非理性的影響。

但如果把「文化」/「傳統」當作一個社會內部的 protocol 也可以納入現實主義的觀點。
也就是說,執政者的決策雖然並不會被「文化」和「傳統」所侷限——如果執政者認爲無視傳統更有利於執政的時候,他們會去做。

但是,「文化」/「傳統」構成了社會的 protocol 是執政者跟其支持者溝通的方式。破壞這個 protocol 會損害支持者的信心,從而威脅到他們的執政。
所以研究歷史作爲「傳統」而非作爲「政治學的一個實例」,大概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

只不過傳統需要作爲現代政治學的一個 factor 送進這個複雜的模型而分析,而不是當作直接推動現實決策的動力。
作者對 清-藏 關係的評價是,清帝國跟蒙古人建立了緊密的聯繫,但需要進一步控制蒙古人,就要從控制蒙古人的信仰入手。

所以清纔幾次進軍高原(跟準格爾軍作戰)也扶持七世達賴喇嘛——即使不需要直接的統治,也需要建立影響力。
看到作者評價的「左宗棠收復新疆」也恍然大悟。中國向來是把這場戰役當作滿清最後的光輝時刻來看。但這場「勝利」的代價是挪用類本可以用在海防上的預算。在國防戰略上是大敗。

在左宗棠的「大陸優先」和李鴻章的「海防優先」戰略上,清廷選擇了大陸。( 一定意義上也導致了甲午海戰的大敗吧。
作者指出,「貿易從屬於外交,是外交的工具」是源於古代帝國的傳統。

( 貿易自由其實是國民的財產權的體現。因爲斷絕貿易侵害的是涉及貿易的本國國民的財產權。只有完全不在意國民財產權的國家,纔能夠任意使用貿易作爲外交手段。
作者提到雖然對內宣傳上,東亞大陸帝國會把自己塑造成天朝上國,但外交實務上則完全不同。

例如永樂帝給 Shahrukh 的國書是平等稱謂,清俄條約是平等條約,清派往莫斯科的使節對等地對沙皇叩頭,清帝也不要求 Kokand 王稱臣。

而這些外交實務的細節則不對普通人公開。
作者預測,即使毛努力用「持續革命」的方式打擊官僚系統,中國仍然只能做「官僚國家」。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Chilly 🦫 the Linear

Chilly 🦫 the Linear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Chillylin

Jul 15
而從 selectorate theory 的角度上來看,對於掠奪缺乏反抗的邊境農民,或者已經被征服的農民,都是 disenfranchised

而這種人的增加,則會增加執政者所擁有的資源,從而使得執政者可以用從 disenfranchised 手中收到的稅收去收買支持者,而非用公共服務收買,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向獨裁制度傾斜。
所以現代國家中的民衆要限制社會中的「有繳稅但沒有公民權」的人數。( 例如外國勞工、外籍永久居民)

如果需要更多人成爲社會成員,就要制定時間表讓永久居民逐步成爲公民。

如果不需要更多人成爲社會成員,那麼從一開始就要對工簽和永久居留簽加以限制。

壓榨外來勞動者政治上對公民的自由有害。
而站在遼皇帝的角度上來看,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寧可付出高昂的代價也要捍衛燕雲地區。

因爲失去燕雲不只是作爲帝國失去捍衛農耕地區的緩衝區,更是皇帝失去皇位的生命線。

有燕雲和安全的南方纔有可以被攫取利益的農耕民,纔有資源維持自己的統治。
Read 5 tweets
Jul 14
說起陳橋兵變,這件事雖然看起來很有戲劇性。但之後的進展是和平政變完成也正是 selectorate theory 所能夠預測的。

統治者的 Winning coalition 每時每刻都在衡量挑戰者和執政者哪個能給出更好的價碼。在帝國處於潛在戰爭的情況下,高官們都在質疑朝廷的孤兒寡母「能夠持續提供利益」的可能性。
雖然支持政變不一定能夠被留用,但沒有政變又可能會亡國,自然就沒有機會獲得更多利益。

參與兵變的將領是「相信自己肯定可以留在 winning coalition 之中,因爲難以被替換」,而默許政變的高官則是「接受政變,新皇帝能夠提供利益的可能性超過現有的皇帝」。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雖然並非完全的真實,但其中「等到你們的下屬想要榮華富貴強行給你們穿上龍袍的時候,你們還有選擇嗎?」的論斷正是符合 selectorate theory 的。

軍隊也是一個政治系統,指揮官靠收買下級軍官而延續政治生命。所以下級軍官的利益劃定了指揮官能夠考慮的選項的範圍。
Read 4 tweets
Jul 11
如果我們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熙寧變法中的「保甲法」就會發現這很像是宋建立「現代徵兵制」的實踐。

保甲的目標是軍事化所有男性,給於定期訓練的同時並不離開生產。有需要的時候纔徵兵。

相較於宋的低效率還吃軍餉的常備軍,保甲的民兵平時不吃軍餉,也可以正常從事生產。
當然,如果站在唐的角度上,保甲其實是恢復「折衝府」,重建可以隨時徵調的農民兵。

然而唐宋的區別是,唐沒有一支大禁軍,所以戰爭時就需要不斷使用折衝府的農民兵,於是會損害生產。而宋有常備軍,所以不到關鍵時刻並不需要徵發保甲民兵。
當然,保甲的民兵跟現代民兵以及羅馬公民兵的最大差異是,民兵本人是否有戰鬥的意志。

現代民主國家的民兵也好,羅馬公民兵也好,都是在捍衛自己的國家,所以即使沒有「職業士兵」的高練度,也至少有戰鬥的意志。這是跟被強徵來的士兵不同的。
Read 8 tweets
Jul 11
分析元豐改制的切入點竊以爲「機構變動」是不佳的,反而應該關注三點

1. 政府機能
2. 個人實力
3. 政府機構

政府機能指的是一個政府「需要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無論誰有權力做,或者機構如何設置,都是需要做的。( 當然隨着歷史發展會有變化)
個人實力則是在改革當時的皇帝、武官、文官和宦官的實力。有強大實力
( Power )的人或者人羣常常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所承認的權力 ( Authority )。當然,主動放棄一種實力 (power) 也可能是換取權力 (authority) 的方式,例如放棄兵權就可以要求更多的管理政府的權力。
只有瞭解了政府機能和個人實力,纔能着手分析,政府機構在改革前和改革後如何將具有不同實力的個人安排在不同的政府機能上,從而形成不同的政府機構的設置。

但是,政府機構並非完全附屬於當時的個人實力,因爲個人會來會去,而政府機構則需要有一定的穩定性。所以纔能作爲第三點存在。
Read 6 tweets
Jul 10
如果從 selectorate 理論看,政治遺產其實是一種 protocol ——也就是向支持者宣告「我會像我的先輩一樣給你們分配利益,否則你們有機會採用集體行動反對我」。於是其先輩的支持者就可以更放心地支持新人。

所以一旦用政治遺產號召支持者,就意味着此人自願被先輩的「利益分配方式」綁架了。
於是,「利用政治遺產號召」的人很難走出一條新的道路來。

正常的清洗支持者並不會引發利益分配的大規模變化,因爲清洗的目的是去掉外圍支持者,保留關鍵支持者。

而徹底更換支持者的路徑意味着要用新的 protocol 吸引新支持者替代原支持者,所以是政變級別的變化。
而這種 protocol 當然是有利於統治者和支持者的關係維護的。

如果執政者沒有繼承人,那麼執政者「衰弱」時,支持者就要立刻考慮執政者死亡時的新利益分配,以及自己是否會留在 winning coalition 之中。甚至選擇支持新的(更健康的)執政者,提前結束現任執政者的任期(包括宮廷政變)。
Read 5 tweets
Jul 10
有些人看到宋帝國「重文抑武」就從字面理解重視 文治 不重視 軍事。這是重視 文武 的抽象涵義而非在其情境下的涵義而犯的錯誤。

文指的是「走文官路徑的人」,武指的是「走武官路徑的人」。

「重文抑武」並非說帝國對於軍事不重視(反倒是宋帝國有各古代帝國之中最大的陸軍),而是說歧視武官。
宋帝國的大量文官其實是在執行國防相關的任務,包括國防戰略,軍政甚至偏遠地區的軍令和指揮。

這些人是帶文職做事實上的「武官」。而加上這些人,宋的軍隊的管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源,不能說是「不重視」。

當然,我們都知道,「重視」跟「能做好」是兩回事。
如果從現代軍隊的角度上來看,所有的現代軍官都是「文官」

軍官不需要懂精確射擊,不需要懂複雜的武器的操縱,也不需要有超人級的體魄——這些是軍士的責任。

軍官真正的任務是情報的收集、分析,制定作戰方案和指揮。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文官帶兵」所意味的「軍事分工」纔是軍隊發展的方向。
Read 5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Don't want to be a Premium member but still want to support us?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Or Donate anonymously using crypto!

Ethereum

0xfe58350B80634f60Fa6Dc149a72b4DFbc17D341E copy

Bitcoin

3ATGMxNzCUFzxpMCHL5sWSt4DVtS8UqXpi copy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