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solve the proportion】
不論用哪種計算方法,核心是等價。

等比例放大,等比例縮小,
以既定單位等比例要求分子分母。

#從頭學數學
與其說是計算方法,更準確或者另一個角度切入地說,
不論用哪個認知思路,通向解決問題的,在於等價。

是的,從另一個角度切入, 亦即用數和代數去認知世界,這就是我之緣何從頭重新學習數學。
曾跟教授小學數學、中學數學的朋友還有朋友同事聊中小學數學有什麼用,
“去菜場買菜或許用得著代數計算,但微積分呢,生活中有用得著微積分的地方嗎?”

今天回想起,真是蠢透。
問出這個問題的我,根本、完全不認識數學。
數,定義著人類的思考進路:以最基本的自然數為例,羅馬人的數,瑪雅人的數,區別不在十進制還是二十進制,在乎零之被認知。
一如享受自己之學習拉丁語,
今日之學習數學,再度感知學習的快樂,純粹喜悅。

拉丁語或者說印歐語系下幾門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塑造了、塑造著我的思維。
哲學,也極大塑造了我的思考方式。
今日之從頭重新學習數學,再度感受思維的塑造,啊!心頭興奮簡直要吼出來🗣

#學習令我快樂
#學習數學分外快樂
進入微積分。
先是極限部分。

在這裡產生很多疑問,
我的問題不在於背誦計算公式、定理,不在於如何使用並計算,
而是,這個計算、函數、定理它所對應的現象/對象是什麼,這樣思考/計算/表達的意思、用意是?
1/2
下一步疑問就是,這個常數是怎麼被人類獲知的,譬如圓周率——怎麼找出來的,用什麼方式/途徑?譬如試驗,譬如畫圖⋯⋯
最後這個問題放在物理學就是,如何設計實驗。

我被這個問題深深迷住。
2/2
好高興,今天諸多收穫中,最大收穫是明白function and its graph relevant ,
果然,每一個函數都有其自身價值,而不是簡化(約分?)後最終結果都一樣的幾個函數可以簡化成一個函數——它們的graphes 不同!

なんかあ、感覺graph 是函數的身分證件照一樣呢🥰

#學習令我快樂
夜觀天象,
夜復一夜,月復一月,年復一年,
記下某顆星每一次位置,連綴成圖,
然後從軌跡倒推計算,概括成函數——
我的天,好有意思多讓人沈迷呀!

愛智慧。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朱朱2504🎗

朱朱2504🎗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MathaDenDen

12 Nov
現代性,在人/個體這個面向,是否表現為自我與他者之間關聯/關係的若即若離?

人,其遭受的創傷、承受的壓力若以疾病顯現出來,那麼,就精神/心靈疾患,我們如何去認識抑鬱症和其他特定精神障礙?
當我們看向一位罹患抑鬱之人,我們在看什麼?

就患者個體,看見伊的疼痛、創傷和苦難了嗎?
就患者身後的家庭、社區乃至社會,看見那些致使伊疼痛、疲勞、意志消沈的經歷了嗎?

抑鬱者的困境不單是心理性的,更是社會性的。
(對中國人尤甚)
現代人的精神障礙、痛苦,
既是個體性的,也是社會性的。

人類投向外部世界的目光越來越深遠,
投給集合的人類又或是他者個體的人類的目光卻支離破碎。
我們愈發既不認識自己,也不認識他人。
Read 6 tweets
13 Sep
公共教育/學校教育,是補短教育,其目標在於使生徒達到各類常識、知識、技能的最低基準線。而不是取長。

若此公共教育/學校教育下的教育資源有限,然則對於有限教育資源的分配亦即生徒選拔機制,更不會取長,亦即更不會鼓勵個體/個性發展。
發展心理學研究側重於兒童發展心理學,字面上詞語落腳在心理學,實則覆蓋從器官發育(譬如口腔與語言習得,手部小肌肉與精細動作),感官與感知(譬如對物體不同質地的不同觸感),到認知與回應、反應。
天才世所罕見,除出智力和/或身體障礙者,絕大多數不過中人之資,
因此公共教育中遊戲、課程的設置,基於生徒的身體和心智水平,旨在達到基準。

若教育者、養育者認識這一點,認同並踐行,則,
作業/練習是手段,獲取某個知識、技能和/或性格能力(譬如專注)才是目的。
達至目的即可則無須過度練習。
Read 9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Too expensive?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