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and read the best of Twitter Threads about #活到死学到死

Most recents (11)

推荐我用的英文翻译工具:沉浸式双语网页翻译扩展

以前我用 Chrome 自带的网页翻译功能,它有两个缺点:无法结合上下文,会翻错单词;翻译法律文本那种很长、很绕的从句,结果基本看不懂

现在我用中英对照来解决上面这俩问题

Chrome 插件: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

#活到死学到死

1/ ImageImage
比如上面图一就翻译错了,space 在这里指色彩空间的“空间”而不是“空格”

图二这种情况,可以帮我学新单词

支持常见的翻译服务,Deepl、谷歌、彩云、腾讯、百度、火山等。我用的谷歌,其他翻译需要付费的 api key、我怕麻烦

支持 PDF 、EPUB 双语阅读

插件的官网在这里
immersive-translate.owenyoung.com

2/
顺便说几句,怎么利用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阅读是最好的背单词方式之一,比干巴巴背单词更舒服,而且相对不容易忘

我一直建议:

- 专业、工作类文章要读英语原文
- 资讯类,比如新闻、行业动态、打折信息可以读机翻的中文
- 娱乐类,比如明星八卦、吃喝玩乐,可以读国内小编、写手翻译好的

3/
Read 13 tweets
怎么用播客 podcast 节目来提升英语听力

1/

听播客比看美剧、英剧、英语纪录片更容易提升听力,尤其是早期积累词汇量和句型的阶段

听播客时你的大脑和注意力集中于声音,而不需要处理额外的视觉信息。也不会因为看到画面之后,明明你是看懂了、猜到了意思,但你误认为自己听懂了😅

#活到死学到死
2/

有两种播客节目最适合练习英语听力

一种是内容有趣、能自然地能吸引你一直听下去的。所有主动学习的基础都是养成“自动”的学习习惯,这些有趣的播客能帮你自动化地坚持学习,甚至帮你期待下一次学习机会

除了看美女/帅哥老师、同学,你什么时候期待过学习?千万别拿“重要”播客挑战自己的学习激情
3/

比如我在南京时,上下班、午饭时经常听 NPR One,他们既有几分钟短新闻,也有几十分钟播客

因为我只挑有趣的节目,锻炼听力速度虽然不快、但也没什么压力

我可以一边吃鸭血粉丝汤、小笼包,一边听科学家怎么尝试养殖金枪鱼…其实主题很搭配,都是好吃的。如果听不清,我就倒回去再听一次两次三次
Read 13 tweets
1/

1,我处理信息/资讯的思路:

- 主动学习、主动接收信息,减少被人填鸭、洗脑
- 先对接收的信息分级、分类、分组
- 尽量在接收时就理解它们,别死记硬背
- 少依赖笔记工具、知识管理工具,多用大脑、神经元来记忆(建立长期记忆:bit.ly/3R5bNeW ,我比较习惯于新旧知识关联的记忆方法)
2/

- 用工具(纸的、电子的)建一个“外脑”,处理混乱的、孤立的、抽象的等等不适合大脑处理的信息
- 不做存储原始信息的人体硬盘,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知识、技能、方法论、策略,再把零散知识组织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最后把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关联起来
- 不断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活到死学到死
3/

- 找到自己的奖励机制,保证正反馈,让学习变成快乐而不是负担
- 虽说我们都应该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但我非常不喜欢被洗脑,所以学习过程中,我都远离权威、老师、知识分子、大V…不是我矫情,我只是朴素地觉得每个人只能活一次,最好别活成别人
Read 5 tweets
为什么要学历史?怎么历史有用

昨天做产品的竞品分析,顺便在可汗学院学了一会儿课程,这一集主讲是密歇根大学的博士

他说学历史有两种流派,一是我们熟悉的那种死记硬背事实、数据,另一种是借分析历史,培养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 / Critical thinking 👍

#活到死学到死

khanacademy.org/humanities/whp…
平时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嘲笑美国人缺乏常识,也没欧洲那么丰富的历史传承…

但如果主讲大叔所言不虚,美国其实有一部分人不但学了历史、还借学历史形成理性客观辩证的批判性思维方式。没想到🤷‍♂️😂

你为什么看历史书?

跟古代昏君一样假装以史为鉴?
很分析师一样从历史数据推导未来?
让自己显得聪明?
我上学时觉得学历史完全没有意义,既成事实、永远不变的东西,有什么可学的?跟考你某某观点出于鲁迅哪本作品一样无聊(我都答“鲁迅全集”,从来没有得分)

工作之后我渐渐看历史书,我最感兴趣的是某人在某个关键时刻怎么做决策

再后来我终于意识到历史书都是人写出来的,过去的历史也可能永远是变数
Read 3 tweets
1/

最近用英语开会比较多,我想起来一个经验:

说英语有拐点,一旦习惯了直接说英语,而不是想好中文句子再翻译成英语再说出来,脑子就能自动、半自动地用英语表达和沟通了

今天我去 Youtube 搜了一下教你不翻译、直接说英语的方法

#活到死学到死

这位姑娘来自圣彼得堡
2/

她母语是俄语,经验是:

- 到外国旅游、小住,和当地人一起说英语
- 看英语书、杂志
- 让学英语更好玩
- 直接用英语学新知识
- 学新单词时别翻译成母语
- 每天练习一点英语
- 用英文歌练习
- 坚持

小结一下,后几条都是在母语环境里创造一个使用英语的小环境,然后不断重复练习,直到养成新习惯
3/

这俄罗斯姑娘现在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她从外国人的角度来分享学英语的技巧,可能更真实吧😂

下面这位姑娘来自美国,虽然英语是她母语,但她会流利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还会一些日语,跨语言的学习经验应该能让她更理解学语言的障碍



她的视频有中文字幕,我就不简介了
Read 10 tweets
为什么经常听播客的人,比天天刷抖音、刷B站的人更有想象力

有想象力的人通常也会更有趣

#活到死学到死 Image
摘录来自一本关于阅读的烂书

作者这么说,是想表达:阅读这种主动式的学习,比广播、播客这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进而增加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否则大家就变成没有思考能力、只会重复别人观点的“应声虫”了
不是

很多观点不是线性的,不能靠极端情况来分析。比如高碳水饮食容易发胖,但索性不吃碳水就挂了

人主要靠视觉来获取信息,也会大量利用视觉机能来思考,先天盲人获取基本知识的能力很有限,想象力的基础就比普通人差很多了

而有些后天失明的艺术家,想象力也很强大

Read 4 tweets
最近我破解的新技能是调教/对抗推荐算法

我工作、休息、开车等不同场景,用不同的 APP 听音乐,主力是 Spotify

以前他们推荐算法效果很好,体验熟悉音乐、发现新音乐、偶尔还有惊喜

很遗憾他们不断调整算法,推荐的音乐越来越像,活生生听出了信息茧房😑

我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活到死学到死 Image
Spotify 有 8 千多万首音乐、几百万条播客,想欺骗这种条目超多的系统的推荐算法,最好的办法是给它喂假的个人数据

简单来说我选一些完全不同的音乐、建立一个播放列表,然后拿备用手机 24 小时不间断地播放它们…

因为播放时长远远超过我正常收听时长,Spotify 算法会按照这些播放记录来给我推荐😆
Youtube 有 8 亿多个视频,比 Spotify 多了一个数量级;同时视频不像音乐那么抽象,Youtube 知道每个视频的具体内容

因此他们既能系统性、又能实时地推荐相关视频,我用假数据根本骗不了算法

我对付 Youtube 算法的办法是关掉播放记录,这样算法不知道我每天在看什么,不能系统性地给我推荐视频

😂 Image
Read 11 tweets
怎么才能把英语说得更流利?

你肯定猜需要苦练发音、使劲背单词、跟着“老师”一遍遍重复、找真人老外练习…说到绝招,一定是到英语国家、天天找人说英语!

我“老师”的建议是:

- 解释一下想不起来的单词,别卡住
- 说错了就跳过去
- 先想清楚再说话
- 用“不错”、“我想想”把话接上


#活到死学到死
- 注意说话速度和节奏,别太快、别太慢、别憋着不喘气
- 每次说半分钟、一分钟
- 对着镜子自己跟自己说
- 找一些常见话题,积累词汇量
- 了解自己,在状态好的时候说

这是一堂十几分钟的免费课程


讲课的老师叫 Emma,到美国之后,我几乎所有的“英语课”就是看她的学英语视频
落了一条老师的建议:

- 记住一些常用说法,比如“if you ask me / 我觉得啊”、“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 就我而言啊”

她的第一堂课,也是教的这个话题,教你怎么用常用说法,把句子自然连起来、以增加你的对话技巧

Read 6 tweets
在美国骑自行车,拐弯和停车都要提前打手势,提醒后车和别人

伸直左手表示左转、左手向上表示右转、左手向下表示停车。有些人伸直右手表示右转,算另类手势,也能看懂

为什么通常用左手打手势?

因为骑自行车手势和骑摩托的手势通用,骑摩托时右手要一直控制油门、只能用左手打手势

#活到死学到死
没查过交规,不懂

按常识来猜测,我想自行车上应该会有一些辅助设备,用来提高残障人士骑车的安全性,比如装个转向灯

前面说的是在美国骑自行车时打手势的方法

英国用了不同的手势系统,太复杂了,如果有机会去英国骑车,再学不迟
santafixie.co.uk/bloguk/cycling…
Read 6 tweets
不懂就问,问个产品功能的问题:请问有什么播客播放器可以记录时间点?

我听播客听到重要句子,习惯记下这个时间点,方便我回头重听、做笔记

因为播放器无法记录时间点,也因为听播客时我手忙着(比如洗碗),所以我用 low APP、no APP 的方式记录时间点:截屏

这样效率最高,但不方便回放

谢谢🙏 Image
早年 Soundcloud 有在音频时间轴上记录和显示留言的特色功能,不过到了手机上,这个功能就不那么可用了 Image
补充说明:我听播客时记录的时间点属于个人记录,不需要社会化记录
Read 6 tweets
我来了美国才知道: 杯/CUP 是个标准的容积单位,美国人烘焙、做汤时说的1 CUP等于236 ml

后来发现家里买的日本电饭煲,附带量杯1杯等于180ml☹️

后来又发现日本标准1杯等于200ml😱

再后来又发现英国1杯等于250 ml🥲

我以为看尽人间冷暖了,发现小米电饭煲自带量杯1杯等于160ml😨

#活到死学到死
国内卖电饭煲说3L,这是指锅子容积;美国卖电饭煲说5杯,是指能煮多少米

所以我用美国商店里卖的日本电饭煲、一次煮2杯米,请问我一次到底煮了多少米?

大米属于碳水化合物,对减肥和糖尿病患者来说吃米约等于吃糖,差一点就差好多吧☹️

然后我又才发现:美国卖的米桶,注明了“短米”,这又是什么鬼😭
美国人说的 short grain 短粒米相当于我们江南水乡人民喜欢吃的粳米,粳念 jing😂

long grain 长粒米相当于籼米,籼念 xian

Jasmine rice 就是泰国香米那些

因为密度不同,同样容积的短粒米、长粒米,重量也有差别

那么我用美国商店里卖的日本电饭煲、一次煮2杯米,请问我一次到底煮了多少米?😤
Read 17 tweets

Related hashtag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00/month or $30.0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Too expensive?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Become our Patreon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