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整理或許可以算是闢謠推
何院士的這篇貼文相信不少人有看到,那可信嗎?
今天就讓我們聊聊該院士所引用的文獻與今天剛出刊關於 #Delta 與 #Omicron BA.1/2的 #Longcovid 風險分析研究
結論:文獻引用及解釋需更謹慎,以免傳播錯誤資訊誤導大眾
貼文連結:facebook.com/michelle.ho.58…
首先,先讓我們來看英國國家統計室ONS所整理的 “自我回報” 有長新冠者的數據(截圖+連結)
接種兩劑疫苗者:
Delta:15.9%
Omicron BA.1:8.7%
接種三劑疫苗者:
Delta: 7.4~8.5%
Omicron BA.1: 7.8~8%
Omicron BA.2:7.4~9.3%
❗️三種病毒株的LC盛行率沒有顯著差異
🔗:ons.gov.uk/peoplepopulati…
而在該院士貼文中所提到的未經同儕評審的日本發表為節圖這篇
這篇發表有個最致命的核心問題: 樣本數極低(18位Omicron確診者+18位確診後康復的對照組)
而根據對照組的確診時間推斷,主要應該是感染Alpha株,由此可知該發表不能拿來做Omicron與Delta LC的比較!
🔗:medrxiv.org/content/10.110…
而院士貼文中:omicrom 長新冠的比例是5.6%,遠遠低於delta 的55.6% 在哪裏?
來自該發表表格四:Omicron組與對照組的症狀比較
至少有一個症狀(紅匡處)Omicron組 v.s 對照組 = 1/18 (5.6%) : 10/18 (55.6%)
但是對照組主要感染Alpha株再加上樣本數極低,儘管有限著差異也不能歸納出該院士的結論
該日本發表的作者在文章末尾陳述該研究的局限性:
- 調查方式不同,可能導致無法搜集重症數據
- 可能出現各種偏差如選擇偏差、回憶偏差等
- 樣本數少
- 對症狀定義不夠明確且無法得知確切症狀持續多久
- 無法確定對照組確診病毒株與Omicron組病毒株
基本上這是篇品質不佳的研究我個人不建議引用
不同病毒株症狀有沒有差異呢? 有的
一項英格蘭研究分析2020.05.01 - 2022.03.31這段時間內的1,542,510位確診者的症狀,該篇有討論不同病毒株的症狀差異,也發現:與預估病毒株會減弱相左,通報較多症狀的案例多與Omicron BA.2相關,且比起BA.1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更大。
看到這裡我想你會想問:那有沒有已經出刊品質不錯的發表討論Omicron跟Delta的LC風險呢?當然有
今天在刺胳針出刊、歐美媒體爭相報導的:Risk of long COVID associated with delta versus omicron variants of SARS-CoV-2 就是一篇值得一看的發表
文獻🔗: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
該發表分析app用戶回報的資訊(確診者的自我回報),分析出來的結果是:約有4.5%(2501/ 56,003)的Omicron確診者、10.8%(4469/ 41,361)的Delta確診者回報有LC
比例看起來Omicron確診者的LC風險只有Delta確診者的一半左右,但這個研究完美嗎?
該研究作者提到:
- 採用自主回報數據,該研究會有:沒有客觀測量症狀持續時間與感染病毒株這些數據的局限性
- 為了快速發表,該研究對Omicron病例的追蹤時間比對Delta的短
- 該比例降低可能跟疫苗接種與年齡層有關
- 大量感染下儘管比例偏低也會出現大量有 LC 的患者
文獻總結:
- 目前對於Omicron的LC研究主要採取自主回報的數據,會受到病人自我感受的影響
- ONS關於Delta, Omicron BA.1/2的數據可做為參考,但注意:三種病毒株的LC盛行率沒有顯著差異 這句話
- 日本研究品質不佳不多做討論
- 根據新發表Omicron LC風險可能較低,但大量感染還是會有大量LC患者
在此感謝 @alexflybaal 的邀稿,讓我在手術前最後一天上班的日子裡留下來加班寫這串推文,外加為了找出那神奇的日本發表硬生生多看了30篇paper
願所有研究人員對於自己的發言能更加謹慎並妥善解讀文獻,一起傳遞正確資訊讓大眾可以更從容的面對疫情。
Share this Scrolly Tale with your friends.
A Scrolly Tale is a new way to read Twitter threads with a more visually immersive experience.
Discover more beautiful Scrolly Tale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