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后宫】
南宋咸淳七年(1271年),福建商人醵資在上海鎮東北建造一座供奉天妃的順濟廟。
據清王韜《瀛壖雜誌》:上海原天妃宮由福建船商建於東關外(今十六鋪一帶),“創自宋末,成於元初,海舶抵滬,例必斬牲演劇,香火之盛,甲於一方”。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順濟廟因上海防備倭寇的城牆工事而拆遷。倭患被平息後,在原順濟廟所在的城牆上重建,改稱天妃宮,後來天妃又被加封為天后,天妃宮又改稱天后宮。
维基百科稱:1853年,天后宮毀於小刀會起義的戰火。
又说是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朝廷“借師助剿”(太平軍),“法人假助守為名,附郭之屋,盡付一炬,火光燭天,晝夜不熄”,遂毀於火。
十六鋪的名稱起源於1860年代,當時為了防禦太平軍的進攻,清朝地方官員將縣城內外的商號組織起來,形成了16個「鋪」,負責治安和公共事務。
zh.wikipedia.org/wiki/%E5%8D%81…
十六鋪所在的區域位於縣城的寶帶門(小東門)與黃浦江之間,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已經形成南北沿海航運的樞紐,從這裡向南直到陸家浜,停泊著數千條沙船,「帆檣如織,舳艫蔽江,裝卸上下,晝夜不息。」沙船業的總資本据外籍人士估算達到750萬英鎊。
1843年上海開埠通商以後,仍然保持了航運中心的地位。
清光緒十年(1884年),天后宮在河南路橋北堍重建,還建了一座戲樓。戲樓坐南面北,台面離地2.8米,台口高3.2米、寬6.7米、深6米,兩側還有看樓,後台及兩側廂房十餘間供演員化妝、住宿。戲樓歇山頂、斗拱飛檐,三面額枋均雕有花飾,表層貼金;台頂藻井斗拱盤沿十數層,中央有盤龍戲珠圖案,雕刻精細。
河南路桥横跨吴淞江(苏州河),南接河南中路,北连虹口、闸北两区界路河南北路,上海开埠初,这里设渡口,1875年在此建木质桥1座,名为三摆渡桥。后因桥北筑铁马路(今河南北路、七浦路塘沽路交会处),曾设火车站称铁马路桥。同时,又因桥北堍建有天妃宫,故亦称“天妃官桥”。
在1937年以前,十六鋪地區的零售業,特別是銀樓業相當繁榮。淞滬會戰期間,十六鋪許多地方被炸為廢墟,重要店鋪均遷入租界。
十六鋪客運碼頭的繁榮一直保持到1980年代。由於溫州陸上交通不便,當時許多溫州商人從水路取道上海轉赴南北各地,十六鋪碼頭成為「溫州人的橋頭堡」
1927年英工部局拆除木桥,建造钢筋混凝土桥。 河南路桥是江边码头通往原北火车站的主要通道,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使用率甚高。除66路公共汽车和14、19,25路电车驶经外,还有其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桥面,流量很大。
1982年,因河南北路道路拓建工程,天后宮的大殿楠木殿被移動至松江區方塔公園內。
八十年代後,上海港的水路客運受到公路、鐵路和航空強有力的競爭,迅速衰落。十六鋪客運碼頭沿用到2003年9月,此後剩餘的少數客運線路遷移到吳淞口的上海港客運中心。2004年12月,十六鋪客運碼頭被拆除,預計將改建成水上旅遊集散中心。十六鋪街區也被夷平新建。

• • •

Missing some Tweet in this thread? You can try to force a refresh
 

Keep Current with Sophy Zhang

Sophy Zhang Profile picture

Stay in touch and get notified when new unrolls are available from this author!

Read all threads

This Thread may be Removed Anytime!

PDF

Twitter may remove this content at anytime! Save it as PDF for later use!

Try unrolling a thread yourself!

how to unroll video
  1. Follow @ThreadReaderApp to mention us!

  2. From a Twitter thread mention us with a keyword "unroll"
@threadreaderapp unroll

Practice here first or read more on our help page!

More from @sophyzhang2003

5 Aug
《2021/8/5 逝者 · 余英时》
其一
治学最是受益处,官庄乡间无字书。
受教幸从香港始,车停石龙费躊躇。

其二
燕京历史系两代,哈佛函邀独青睐。
国籍乡愁皆虚无,普林斯顿竹林在。

余英時先生2021年8月1日早間于美國寓所睡梦中逝世,享耆壽91。 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
修改:
《2021/8/5 逝者 · 余英时》
其一
治学最是受益处,官庄乡间无字书。
受教幸从香港始,车停石龙费躊躇。

其二
哈佛函邀独青睐,燕京历史系两代。
国籍乡愁皆虚无,普林斯顿竹林在。

余英時先生2021年8月1日早間于美國寓所睡梦中逝世,享耆壽91。 chinesepen.org/blog/archives/…
《余英時回憶錄》
1949年,19岁的余英時成了燕京大學歷史系二年级插班生。歷史系的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積極爭取他入團。最初余以「不夠資格」婉拒,但後來在團方多番努力下,終於在11至12月間答允入團。原因是:(1)性格弱點,無法拒絕;(2)虛榮心,認為既然團方積極爭取,便產生「自我陶醉的心理」。
Read 13 tweets
4 Aug
1935年,賽珍珠的小说《大地》在好莱坞開拍,米高梅拒絕了黃柳霜 (Anna May Wong) 擔當女主角,反而讓德國女演員露易絲·雷娜(Luise Rainer)擔當這個黃皮膚的角色,讓她 非常失望。翌年,她到中國旅遊並且到她的故鄉探望父親,學習中國語言及中國文化,更跟隨梅蘭芳學習京劇。
Hsiung Shih-I,熊式一(1902年10月14日-1991年9月15日),江西南昌人,許淵沖的表舅。畢業於北京高等師範英文科,年輕時主要從事小說創作和西方戲劇翻譯,因無留學背景不能在大學擔任教授職務,負氣遠赴英倫深造,在英國陸續發表話劇《王寶釧》《大學教授》、英譯本《西廂記》及小說《天橋》等作品。
1934年,熊式一用英文写作的四幕喜剧 《Lady Precious Stream(王寶釧)》 在伦敦 West End play 上演。
熊式一成为首位在 West End play 执导的华人导演。
Read 11 tweets
3 Aug
关于饶引之与美联社的失联,《蘋果日報》的报道披露了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去北京为托平请求签证未果的)幾個月後,饒引之被抓進勞改營,要他供出與美聯社的關係,又被迫加入官媒工作,不久,美聯社便和他失去聯繫。其家人憶述,饒引之一直有使用中國郵政寄信給美聯社,但美聯社從未收到信件。
饶引之是廣東興寧人,大约出生于1899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毕业,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接受过专业的财经教育。
学历如下:
Tsing Hua 清华, 1922
Univ. of Missouri, B.J. '24, Journalism
Univ. of Pennsylvania, B.B.A '26, ​Finance & Banking
Read 6 tweets
3 Aug
卡爾·貢納爾·默達爾( Karl Gunnar Myrdal,1898年12月6日-1987年5月17日),是瑞典人。1929-1930年作為一位洛克菲勒基金資助的學者,第一次訪問美國。在此期間,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批書,包括《經濟理論發展中的政治因素》。
1931年回到歐洲後,默达尔(Gunnar Myrdal)首先在瑞士日內瓦國際研究生院任副教授一年。1933年他作為 Gustav Cassel 的繼承人,被任命為斯德哥爾摩大學政治經濟學和財政學教授。1933-1938年兼任瑞典政府經濟顧 問和瑞典銀行理事。1934年作為社會民主黨成員被選入參議院。
zh.wikipedia.org/wiki/%E5%8F%A4…
貢納爾·默達爾(Gunnar Myrdal)的妻子阿爾瓦·默達爾(Alva Myrdal,1902年1月31日-1986年2月1日)是瑞典社會民主工人黨的資深黨員,1962年當選瑞典議會議員, 1982年與墨西哥外交家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一起获諾貝爾和平獎。
Read 6 tweets
8 Mar
1984年6月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回访美国,美国同意对华出口战斗机的先进航空电子系统、陶式反坦克导弹、霍克防空导弹,以及炮兵使用的火箭增程弹、穿甲弹和高爆炸药等技术。
1985年1月中国海军代表团访问美国,美国同意出售声呐、鱼雷、船用柴油发动机和具有反导能力的舰炮。同年9月,两国达成地面武器
合作协议,美国决定对华出售价值9800万美元的大口径炮弹生产线,提高中国122毫米以上大口径炮弹的生产技术和能力。
1986年4月,中美双方签订了“和平珍珠”合作协议,中国与美国格鲁曼飞机公司合作改进歼-8战斗机,美国将提供价值5亿美元的航空电子设备改进50架中国战斗机。
1984年中美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签订之后,最早抵达中国的美国装备之一就是24架“黑鹰”直升机。
1985年春天,在近7000米高空载重1吨以上的“黑鹰”抵达乌鲁木齐。美方体贴地对“黑鹰”进行了改装,使习惯了苏式直升机的中国飞行员能更便利地操纵。正是由于它的出现,解放军直升机巡逻阿里高原边境成为可能。
Read 30 tweets
7 Mar
寓居北京的政治学者陈小雅对《古拉格群岛》中译者之一田大畏(国歌作者田汉之子)、出版者于浩成(时任群众出版社社长)的访谈录,提供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中国转折大潮中的若干政治文化事件的浪花,昭示了这一大潮的某些源流。
chinesepen.org/old-posts/?p=1…
《古拉格群岛》的台湾中译本:
聯合報摘譯,《古拉格群島》,聯合報社,1974年。
翁廷樞、吳富炰/譯,《古拉格群島》,地球,1974年。
嚴彩繡、曾永莉/合譯,《古拉格群島》,道聲,1975年。
黃文範/譯,《古拉格群島》,遠景,1975年、1976年、1980年。
中国大陆最先翻译出版的索尔仁尼琴作品:
斯人/譯,《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作家出版社,1963年。

1962年九月中共召開八屆十中全會,會上毛澤東以「階級鬥爭」恐嚇年初「七千人大會」上敢於批評他的黨人,並開始暗示黨內有「赫魯曉夫式人物」。由於政治氣候急遽變化,
Read 9 tweets

Did Thread Reader help you today?

Support us! We are indie developers!


This site is made by just two indie developers on a laptop doing marketing,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Read more about the story.

Become a Premium Member ($3/month or $30/year) and get exclusive features!

Become Premium

Too expensive? Make a small donation by buying us coffee ($5) or help with server cost ($10)

Donate via Paypal Become our Patreon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Follow Us on Twitter!

:(